劉文嘉
作為一個媒體人,我經常批評雙軌制、公務員隱性福利、廣義的職務腐敗。但作為公務員家屬,我則盼著公務員漲工資,常常做夢“高薪養廉”。
也許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感覺。當你就改革問題發聲時,和你與親友閑話時,對公務員的態度明顯不同,心中的“公務員”也不是同一個形象。這或許意味著,公務員群體已經被視作了體制代言人,對體制弊病的批評、對社會不公的憤懣,都會率先射向這個靶子。
關于公務員漲工資的持續討論再次引起了這種憤懣,兩會期間何香久委員提出公務員漲工資提案后,更是遭遇了洪水般的罵聲。即便隨后就有很多媒體陸續澄清,此前對何委員提案的報道有斷章取義之嫌,但網絡的批評仍然不依不饒。中國的社會公眾能集體表達訴求的機會是如此之少,看到這種訴求直接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機會更是少,因而任何一個能向體制施壓的出口都不會被輕易放過。至于這當中,是否有人被誤讀了,是否就事論事地搞清是非了,則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公務員群體——至少普通的、守規敬業的公務員群體,已在改革力量與既得利益者的角力中,變成了輿論的“人質”。這個群體漲不漲工資的問題,也因此超越了常識討論的范圍,而成為了一種符號。公眾習慣據此作出最簡單的判斷:中國現在有沒有國進民退,雙軌制是要解體還是會繼續強化,社會分配到底是邁向公平還是滑向失衡……因此,讓公務員漲工資回到就事論事的層面,改變公務員的刻板印象,并不簡單,需要一個宏大的改革語境。
首先,需要醫療、養老的雙軌制改革給出時間表。打破雙軌并不意味著公務員要和所有社會公眾有著一模一樣的方式(在很多國家,財政供養的公職人員都有自己的模式),而是與后者在資源、水平和養老金替代率上大體持平,剝離特權和各種優先身份。只有消解了體制內、體制外的二元思維,公務員漲工資一事才能回到常規語境言說,才能自然納入收入分配改革的“擴中”對象里面。
此外,貪污、權力尋租甚至更廣泛且隱性的職務腐敗,必須要被嚴密控制、圍剿、消滅。只要職務腐敗以及其所帶來的灰色收入還存在,全體公務員不論地域、部門、職務都要背著黑鍋。實際上,過去兩年中央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八項規定風勁弓鳴,官場風氣確實為之一清。但這個事實轉變與公眾心理轉變之間還有一個時間差,后者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觀察這種轉變的穩定性。社會印象的形成或改觀需要漫長的時間,反向說來,這更是對反腐肅貪的鞭策。
無論對公務員漲工資是彈是贊的人,其實都明白,公務員不等于官員,公務員也不等于準腐敗者,這個群體內部地域、部門和職權的差別,可能比公務員和非公務員之間的差別還要大。但公眾需要的,是一個言說這件事的合理語境,有了這個語境和前提,公務員漲工資才是順利成章的。作為公務員家屬,我也盼望這個“語境”能盡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