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近期,由余額寶攪動的互聯網金融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這個話題也被帶進了全國兩會。
3月6日下午,一場小組討論上,作為金融業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賴小民“矛頭”直指互聯網金融。
“余額寶吸引了將近一億用戶,幾千億元存款,一旦出現問題,比如黑客攻擊、互聯網癱瘓等,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會后,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賴小民表示,他今年的建議重點關注互聯網金融立法。
記者采訪獲悉,今年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了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表示,由于現行法律法規缺乏直接規定調整互聯網金融的條款,法律的缺位導致多種涉網金融業務處在“灰色地帶”。“互聯網金融如果不立法進行規范,就有可能出現互聯網金融詐騙集團。”
發展迅猛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迅猛發展。余額寶自2013年6月推出以來,規模已經達到4000億元。如今,互聯網金融已成為金融領域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之一。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在線理財產品、電子商務企業融資在內的眾多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層出不窮。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互聯網金融正是這些特色的體現,它不僅為個人及小微企業提供了更靈活的融資機會,也為傳統金融市場提供了更有效的改善補充渠道,同時還蘊藏了巨大的創新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方面提高了老百姓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強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做的是很多傳統金融行業、經營者不愿做也不想做的微利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傳統金融業改善自己的服務。”
風險并存
事物總有兩面性,劉永好表示,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出現時間比較晚,國家在法律等層面的監管政策還存在一些欠缺。
賴小民調研發現,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行業準入門檻過低,互聯網金融企業數量急劇增多,業務經營實力、風險管控能力參差不齊;行業監管主體不明確,法律法規監管政策不完善,違法違規現象頻發;網絡技術安全存在隱患,個人權益保護力度不夠。
據介紹,互聯網通過對交易對象、交易方式、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制度與調控機制五要素進行重塑, 極大地改變了傳統金融業的存在方式和運行模式。但無論如何,互聯網金融改變不了金融行業的貨幣創造原理、信用機制等核心特征,它仍將遵循金融行業的運行規則。“本質上,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無區別。”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互聯網金融歸根到底還是金融,不能因為觸網而放松對金融安全的監管要求。當前相關管理制度、監管規定的缺失,造成互聯網金融企業游離于金融監管體系之外,部分互聯網金融業務徘徊于政策和法律的邊界。”
行業協會顯然已經注意到互聯網金融暴露出的問題, 2013年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下屬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發起成立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同時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章程》與《互聯網金融自律公約》。
在賴小民看來,這標志著我國聯網金融行業正在逐漸走向規范化發展,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金融風險。
加快立法
“要真正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持續有效合法經營,規范約束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不當行為,不能光靠行業自律組織來實現,還需依賴政府各級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和完善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 賴小民表示,首先是加速互聯網金融立法進程。
他認為,從法律法規層面上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是實現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目前沒有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進行規范的法律法規。因此,建議盡快從規制、條例、法律、法規層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機構形式、業務范圍、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界定管理。
“在充分尊重互聯網金融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法律層面界定互聯網金融問題,厘定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制定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性法律法規,規范界定互聯網金融的經營范疇和監督管理主體等問題。”賴小民認為,與此同時,還得修訂和完善現有的金融法律法規,包括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和銀行監督管理法等,使之與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性法律法規相協調。
“在立法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由國務院在綜合有關部門意見基礎上,制定互聯網金融的相關部門規章,發布互聯網金融行為指引文件和國家標準,為互聯網金融平臺運營商、出借人、借款人等相關參與者提供具體化的規范引導,對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定位、組織形式、業務范圍、監督管理和風險責任等進行規范。” 賴小民說。
立法之外是明確監管主體,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建設,需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主體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間的合作。
“還得建立網上監控平臺,強調統一的非現場監管政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防止互聯網金融成為新的風險源;推進實名制建設,納入統一的央行征信管理體系”。賴小民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具有技術相對密集、參與人員眾多、跨區域發展等特點,一旦陷入信用危機泥潭,將可能引發事關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因此要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及相應的風險應急處置預案。
在賴小民看來,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尤為重要,因為互聯網金融參與者人數眾多、涉及面廣。”如果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問題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處理,將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造成較大沖擊,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他建議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投訴機制,確保消費者投訴受理渠道暢通;設立互聯網金融信息咨詢中心,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