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琳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泰國學生漢語動詞重疊式習得淺析
岳 琳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漢語在語系上屬于漢藏語系,在語言類型上屬于孤立語,沒有太多的形態變化。動詞重疊作為漢語中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不僅是詞法層面的構詞手段,也是句法層面的構形手段。動詞重疊問題對于母語為非漢語的外國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筆者結合實際教學中泰國學生出現的偏誤,對動詞重疊式加以分析。
泰國學生;漢語習得;動詞重疊;心理因素
動詞是漢語詞類中比較重要的一類,它在句子中充當非常重要的語法成分,因此動詞問題是漢語語法中重中之重的問題。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動詞是句子里的最重要的部分,動詞問題是語法研究中最復雜的問題。”[1]漢語在語系上屬于漢藏語系,在語言類型上屬于孤立語,沒有太多的形態變化。動詞重疊作為漢語中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不僅是詞法層面的構詞手段,也是句法層面的構形手段。動詞重疊問題對于母語為非漢語的外國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他們的漢語輸出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尤以泰國學生為典型,無論哪種詞類,他們都有著漢語輸出重疊式泛化的特點。
關于動詞重疊問題,前人研究最多的是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和語用功能,這是存在很大爭議的兩個領域。關于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類:表示輕微、少量、短時;反復;嘗試;悠閑;委婉等。朱景松認為動詞重疊式表示過程的延續[2];黎錦熙先生作為最早研究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的學者之一,在《新著國語文法》中提到:“一種動作方開始與繼續的進行,又表快完成之趨勢,則可用重疊法。”[3]王力先生在《中國語法理論》中把動詞重疊看作動作本身含有的某種性質,并把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概括為“短時貌”[4];劉月華認為,“動詞重疊的基本語法意義是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短或進行的次數少。”[5]楊平認為,句中帶有“應該”、“一定”等詞語時,動詞重疊式并不一定具體表示時間短、次數少等[6]。而關于語用功能,雖然沒有成系統的研究,但是以下幾點還是能夠達成共識的:表致使;表評價;議論。
上文所提及的研究都是關乎動詞重疊式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等的內部研究,成就著實顯著,卻沒有放在大背景下,譬如放在詞類這個系統中甚至是漢語這個大系統中跟別的詞類進行比較研究,因而顯得有些“自閉”。華玉明的《主觀意愿和動詞重疊及其語法行為》突破了之前的研究,探討重疊式的主觀意愿的制約因素[7],給人以較大啟發。基于此,筆者結合泰國學生動詞重疊式的習得情況,分析他們習得這一類詞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因素,以期能彌補對外漢語教學中動詞重疊式習得研究的空白。
漢語中的重疊有兩種,即構詞重疊和構形重疊。構詞重疊并不多見,多見的是構型重疊,且構形重疊在漢語的口語中比較普遍,這與泰語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這里只選取“AA”、“AA看”、“ABAB”、“A一下”這些比較常用且學生在習得漢語時很容易出現錯誤的類型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語料主要來源于筆者在泰國任教期間批改學生作業搜集的病句和平時與學生聊天時記錄下的病句,大概有1630多條。本文只選取有研究意義的幾條進行論述。
泰國學生在習得漢語的過程中,習慣用重疊式,因為他們在母語中就經常使用單音重疊式形容詞、動詞和副詞,加之目的語習得不夠全面,就很容易出現語病。比如,“老師生病要吃多多”、“今天真的熱很很”、“你嘗嘗看這個小吃”等等,以至于這種重疊式的泛化出現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
1.重疊式AA
“AA”應為“A”:
(1)*我想把這件事講講給你聽。
我想把這件事講給你聽。
(2)*老師,來泰國,你想想家嗎?
老師,來泰國,你想家嗎?
上述例句中,本應該只用一個動詞“A”的地方都誤用了“AA”的表達式。毋庸置疑,這是母語負遷移直接導致的結果。很多學者認為重疊式AA的語法意義為“嘗試、時量短”等等,而筆者認為泰國學生之所以這樣說也有一種“強調”的心理。例(1)句中,“*我想把這件事講講給你聽。”說話人很認真地希望自己能講“這件事給你聽”,只是他認為“講”這個動詞很重要,所以把重心放到它的上面;例(2)句中,“老師,來泰國,想想家嗎?”學生是想問老師想家的程度,問老師想不想家,有多想?只是由于目的語掌握不全而說不完整,不會表達想家的程度,所以說成了“想想”,以此表明程度。
“A”應為“AA”:
(1)*于紅指著那條裙子說:這位小姐,麻煩你給我看這條裙子。
于紅指著那條裙子說:這位小姐,麻煩你給我看看這條裙子。/這位小姐,麻煩你給我看一下這條裙子。
(2)*我包里沒有筆,這支筆能給我用嗎?
我包里沒有筆,這支筆能給我用用嗎?
以上兩個例句是應該用重疊式“AA”而沒有用的例子,原因是泰國學生不清楚重疊式“AA”的語氣有“委婉”之意。在表“請求、尊敬”等意義時,單獨使用單音動詞會造成一種“生硬、帶有‘命令’”之感,需用這種“AA”的重疊式。邢福義認為:“A-A和AA是同一形式,從時量和分量上看不出有什么區別,二者的細微差異,主要是說話語氣上有不同的語值,AA顯得很隨便,A-A是鄭重式。”[8]因此,二者可以互換使用。教師在講授語法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將形式相似、意義相近的表達形式一起講,這樣會使學生使用起來更靈活。
2.重疊式AA看
(1)*你嘗嘗看這家面條。
你嘗嘗這家面條。/這家面條,你嘗嘗看。
(2)*艾瑪,你試試看這件衣服。
艾瑪,你試試這件衣服。/艾瑪,這件衣服,你試試看。
以上的例子都是“AA看”帶了賓語,是泰國學生最典型的動詞重疊式使用泛化的現象。重疊式“AA看”最典型的語法意義就是“嘗試”。一般情況下,“AA看”后面是不直接接賓語的,如果直接接賓語,要用“AA”式;但是如果把焦點放在前面,也可以用“AA看”的形式。例如,例(1)(2)還可以說成“這家面條,你嘗嘗看。”“這件衣服,你試試看。”學生對“AA看”的搭配使用缺乏準確的理解,加之母語負遷移的原因,從而造成了這種偏誤的產生。
3.重疊式ABAB
模塊能夠提供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的數字化應急預案模板的錄入、修改、刪除等管理界面,用戶可以通過新增、修改將應急預案模板信息更新到后臺數據庫中,也可將不再需要的信息進行單獨和批量刪除。
“ABAB一下”應為“AB一下”:
(1)*老師,我想補充補充一下這個問題。
老師,我想補充一下這個問題。
(2)*我要告訴告訴他一下學校怎么走。
我要告訴一下他學校怎么走。
以上例句,“ABAB一下”式的錯用很顯然是“ABAB一下”和“AB一下”的混用。其實,“ABAB”也會有詞義的選擇問題,比如“我要教訓教訓他。”和“她讓丈夫照顧照顧這個新來的員工。”這兩個句子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樣的。“教訓教訓他”是要給他一定懲罰的意思,語氣偏重;而“照顧照顧”語氣則偏溫婉。因此,“ABAB”在詞義上要根據需要選擇語氣的輕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病句,是因為泰國學生覺得“一下”前面就要用重疊式,因為重疊式也有“一下”的意思。這就給教師以啟迪,教授“AB一下”的時候,把和它意義相近的一并提出,并強調ABAB已經有“一下”的意思了,所以用一個“AB”即可,即“AB一下”。
“ABAB”應為“AAB”:
姐姐有空時,想和姐姐聊聊天。
(2)*我想請你幫忙幫忙。
我想請你幫幫忙。
“AABB”應為“ABAB”:
(1)*他想認認識識我的朋友。
他想認識認識我的朋友。
(2)*你要多熟熟悉悉這邊的路線,這樣就不可以走丟。
你要多熟悉熟悉這邊的路線,這樣就不能走丟了。
以上例句的出現,是因為學生對“AB”的重疊式沒有掌握好。有的“AB”詞語可以重疊為“AABB”,有的則只能重疊成“ABAB”,而究竟什么時候能重疊成“AAB”,什么時候能重疊成“ABAB”,是需要一定的漢語知識積累的。漢語高級班的泰國學生也不能完全做到辨認清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進行相關擴展。
4.重疊式A一下
(1)*老師猜猜一下我多少歲。
老師猜猜我多少歲。/老師猜一下我多少歲。
(2)*我想看看一下那里的水果,這里的不新鮮。
我想看看那里的水果,這里的不新鮮。/我想看一下那里的水果,這里的不新鮮。
以上例句,就是學生將“AA”和“A一下”兩種重疊式混淆了。原因還是上面提到的,學生認為“AA一下”中的“AA”和“一下”意思要一樣。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一點:“AA”和“A一下”是兩種重疊式,意義基本相同。初級學生用哪種都可以,但不能兩種一起使用;中高級學生可視習得水平而定,適當擴展其不同之處。
針對學生出現的種種偏誤,教師適時地與學生溝通,找出偏誤出現的原因,能及時改正他們的錯誤,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提出三點應對措施,以供大家參考。
首先,在教授新課時,尤其是新詞、新句型用法,盡量對比著母語相應表達用法講,以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二者區別,盡量避免出現上述錯誤。
其次,在講授新的語法時,可以把形相近、意相似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放到一起講,比如,“AA”和“A一下”,這樣學生既可以了解這些用法的相似性,又可以在輸出漢語時靈活運用,并進行相關擴展。比如在教有些結構為“AB”的詞時,擴展相關的重疊式“ABAB”、“AABB”等。
再次,在作業的布置上,盡量讓學生做一些一種意義的表達能采取多種方法的題,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駕馭新知識。
[1]呂叔湘.《動詞用法詞典》序[Z]∥孟琮等,編.動詞用法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2]朱景松.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J].中國語文,1998(5).
[3]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110.
[4]王力.中國語法理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5.
[5]劉月華.動詞重疊的表達功能及可重疊動詞的范圍[J].中國語文,1983(1).
[6]楊平.動詞重疊式的基本意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5).
[7]華玉明.主觀意愿和動詞重疊及其語法行為[J].語文研究,2010(4).
[8]邢福義,等.漢語句法機制驗察[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72.
2013-11-16
岳 琳(1989- ),女,吉林蛟河人,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對外漢語研究。
H109.4
A
2095-7602(2014)02-01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