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濤 黎 沛
財經紀律不僅是黨的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財政經濟法規的主要內容。在工作和生活中,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遵守財經紀律是履職、處事的基本要求,現實中一些違規違法的行為,如擠占財政專項資金、公款吃喝、送禮、違規發放津補貼等,都與財經紀律松弛、財政監督缺失有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財政監督責無旁貸,必須把嚴肅財經紀律作為重要舉措,打造財政監督“抓常、抓細、抓長”新機制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新常態。
今年7月份開始,按照財監【2014】19 號和鄂財監發 【2014】9 號文件要求,湖北省大悟縣財政監督局牽頭,會同縣審計局,聯合相關部門對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開展了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檢查工作,通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綜合歸類分析,發現違反財經紀律行為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財經紀律意識淡薄,會計基礎薄弱。檢查人員發現部分單位領導對執行財經紀律過問少,對單位財務管理不重視,沒有按規定配備財務人員和組織會計管理,相當部分財務人員對涉及到財經紀律的政策規定不夠清楚,嚴肅財經紀律的意識比較淡薄,會計基礎不扎實,從源頭預防和監管的手段較弱。例如在今年對某單位進行檢查時,單位不以為然,待檢查報告出來后,該單位領導對檢查出來的諸如截留財政收入、濫發津補貼、挪用專項資金等問題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在日常財務管理中并未覺得這些違反了財經紀律。再如有少數鄉鎮財務三個月或半年才報一次報表,潛意識里不重視財務,導致突擊報賬、違規報賬情況時有發生。
第二,隨意擠占專項資金、超預算支出。從對30%重點檢查單位的抽查情況來看,大部分單位超預算支出,擠占財政專項資金,有的單位超預算50%以上。這些單位在日常支出中沒有預算控制的概念,不論來源和用途,只要是財政性資金就用,導致超范圍、超標準支出,嚴重違反了財經紀律。例如某單位2013年當年部門預算批復基本支出91.23 萬元,當年實際經費支出137.35 萬元,擠占財政專項資金46.12萬元,比例達50.55%。
第三,公款吃喝、送禮較為明顯?!敖睢泵鞔_禁止采購的商品服務,如煙、酒、土特產以及超標準吃喝等依然存在,這種現象在鄉鎮表現得比較突出。主要原因:一是因為鄉鎮一級是所有上級單位下基層的落腳點,業務聯系多而回避的余地小;二是因為受傳統禮儀的約束,對違規控制的認識還跟不上;三是因為教育警示還不夠。例如某鄉鎮煙、酒、茶葉支出10.87 萬元,占業務費支出80%以上,而且煙、酒普遍超標準,高檔娛樂(足浴、ktv)消費時有出現,這些消費都在支出中清楚地反映出來,毫不回避。這些都是“八項規定”和“反四風”中明令禁止的。
第四,違規發放津補貼時有發生。自中紀發【2006】17 號文件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以來,還有一部分單位普遍發放補貼、補助。有的是對規定把握不準,有的是有意搭順風車,將錯就錯地打“擦邊球”,導致單位與單位之間個人收入不均衡,造成新的矛盾。例如檢查人員發現某單位普遍發放加班補助4.5萬元;再如某單位普遍發放福利費、烤火費、加班費等11.57 萬元。
第五,使用虛假發票和不合規發票報賬現象較為突出。在30%的重點檢查單位中,虛假發票和不合規發票時有發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一是大型工程建設開手工發票或者以前的過期發票,直接導致稅收流失。例如某單位改造工程款500 萬元,以虛假(過期)發票列支,直接導致漏稅27 余萬元。二是張冠李戴,將不能列支的費用變相報賬。例如:某單位將1.2 萬元的招待費用復印裝訂費(十萬元版假發票)報賬,導致事由不實。三是使用自制票據直接列支。例如:某單位將26.3 萬元的工會經費用自制票據列支,所取得的資金由專人保管,單獨使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收支既是所有政府活動的基礎,又是連接政府和家庭、企業最直接的紐帶,財政職能的履行范圍,能夠覆蓋所有的政府職能和所有政府部門的活動領域。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其根本點就是理順各種分配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凝聚起社會和諧、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正能量。當然,財政制度建設重要,制度落實更重要,制度落實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監督。分析上述違反財經紀律的種種表現形式,不難發現,雖不能一概而論,但違反財經紀律是萬惡之源,其它違規違法的行為都與違反財經紀律密切相關,而其根本原因還是監督不力。因此,財政監督在新時期、新階段要有新作為,必須將嚴肅財經紀律貫穿于財政監督之中,營造財政監督大環境,打造財政監督新常態。
一是圍繞“監督、公開”,搞好宣傳、健全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加強財政監督和加大預算公開力度,新出臺的《預算法》對財政收支監督和公開力度都有明確的規定,中央《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對財政監督也提出了具體的職責要求。落實好這些法律法規,財政監督部門首先要抓住機遇搞好對“監督、公開”的宣傳,讓各部門各單位和工作人員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動態,自覺遵守政策。財政監督專司機構要以嚴肅財經紀律檢查為突破口,把財經紀律執行情況作為日常監督的主要內容,完善財政監督檢查辦法和制度,打造新常態,形成財政“大監督”局面。
二是改變財政監督檢查方式。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要求“財政監督工作必須轉型,重點是預算執行監督和過程控制”。要把財經紀律檢查與預算執行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發揮財政日常監督檢查遏止違反財經紀律行為的作用。還要加強執法部門之間的配合,形成監督資源共享、齊抓共管態勢,把財經紀律的落實體現在每個單位和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三是加強風險過程控制。結合嚴肅財經紀律檢查出來的問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及時管控,及時對財政、財務業務風險進行識別、監測和評估,并制定應對措施。主要包括:對業務流程的諸環節進行風險識別、監測、評估;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業務股室溝通,對各類風險采取應對措施;利用好信息公開這個平臺,將發現的問題與預算單位公開的預決算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及時整改規范。
四是將信息化技術嵌入財政監督管理之中。日常監督少不了信息化技術的支撐,就該縣而言,要繼續搭建財政專項資金控管系統平臺,根據管理需要和工作權限,對各業務股室資金撥付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掌握預算單位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通過過程控制,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超預算支出、擠占財政專項資金、違反財經紀律等情況;根據系統收集、傳遞的信息及時與業務股室溝通,以便及時準確地發揮內部控制作用,實現對財政業務流程的全程監控、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