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珅,楊 陽,馬春霞
(蘭州商學院, 甘肅 蘭州730020)
我國保險業個人理財產品現狀研究
張永珅,楊 陽,馬春霞
(蘭州商學院, 甘肅 蘭州730020)
本文結合西方金融理論和我國實際情況,分析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歷程,并對我國最常見的幾大保險產品進行了具體分析,找出了各種產品的發展關鍵,并在此基礎上消費者和監管者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期能夠促進我國保險產業良性發展.
保險業;個人;理財產品
1.1 保費行業規模擴大
建國初期,我國保險業務種類不多,保費收人較少,但從1979年保險業恢復經營以來,我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7年的五年間,保險業年均增長18.2%,2008年實現原保費收入9784億元,超過1980年到1999年20年問的保費收人總和,世界排名第6位.2009年全國保費收入首次突破萬億,達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2002年至2012年這十年來,全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8.7%,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保險業在國內外金融保險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我國保險公司凈資產從負數提升到6753億元;保險從業人員從151萬人增加到400萬人;保險公司法人機構162家,比2002年增加123家;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6.9萬億元,是2002年的10倍.
1.2 投資結構日趨完善
現階段保險資金主要投資方向歸納如下:(1) 銀行存款:保證保險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存款主要放在國有和股份制銀行.(2)固定收益市場投資,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國債和金融債都有國家信用保證,大部分企業債都有擔保抵押,95%都是AAA信用級別,固定收益資產安全.(3)權益市場投資,主要是股票和基金.(4)另類市場投資,主要是以債權和股權形式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債權投資大都有國有大型銀行擔保,股權投資大都具有壟斷性和成長性,效益不錯,長期前景看好.(5)境外市場投資,主要是香港H股和紅籌股,投資規模不大,風險相對較低.
從2003年-2010年保險業資金運用投資結構看,保險業資金投資于銀行存款的比例正逐步降低,現階段維持在27%左右的水平;而投資于債券類資產的比例大幅上升,近三年來均超過50%;投資于權益類資產的比例有所增長,但受限于監管要求及股票市場走勢的影響,近三年平均配置比例在16%;此外,保險資金以債權、股權及其他可行方式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規模正逐步擴大,一是因為以債權、股權及其他可行方式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資產久期較長,這與保險公司負債久期匹配;二是因為這類投資項目大都具有壟斷性和成長性,收益率較高.
1.3 保險監管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保監會成立于1998年,在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險監管也在不斷進步完善.2005年10月,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2005年年會上正式宣布,“要參照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三支柱監管框架——即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監管體系.至此,我國保險監管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審批到監管”,“從市場行為監管到償付能力監管”的復雜制度變遷.此后,2008年7月1日公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和2009年10月1日頒布了新《保險法》(以下簡稱“現行保險法”),對保險償付能力監管進行了更為全面系統的詮釋,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的保險監管體系逐步確立完善.
2.1 人壽保險
2.1.1 人壽保險個人理財產品現狀
我國人壽保險中的理財保險最大的特點是既具有保障功能又有理財功能.包括中國人壽理財保險,太平人壽理財保險,新華人壽理財保險和恒安人壽理財保險.
中國人壽理財保險主要有三類:具體為分紅保險、萬能保險和投資連結保險.嚴格意義上講,分紅險和萬能險屬于理財類產品,投資連結險屬于投資類產品.現在的中國人壽保險更著重民生,為順應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國人壽保險適時推出十二五富民第一險——“福祿金尊”.這也是現在國內唯一一款返本后還終身受益的理財產品.
2.1.2 人壽保險理財產品的發展意義
人壽理財保險是風險的補償.人壽保險是通過一定的方式,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以提供一定量的資金補償.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預測風險的發生,也沒有人能夠阻止災難的降臨,既然有些風險是我們不能避免的,我們只能做到盡量減少風險損失.因此,理財保險就可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心的事后保障作用,也可以增加我們的財富.人壽理財保險是生命價值的體現.每個家庭都疾病、失去工作等不幸的威脅,如果這些威脅不幸地發生了,必將會給家庭還來學生的影響,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還會引發不同的社會矛盾.
2.2 養老保險
2.2.1 我國養老保險個人理財產品的類型淺析
我國的養老保險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以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所謂“基本”二字,即說明了基本養老保險是我國養老保險組成體系中最中心的,最基本的層次,是以國家的統一的法規政策來強制建立和實施的,換句話說,對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保險費是“必須”繳納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必須”二字也是對“強制”二字作出的很好的解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個層次,是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在繳納了基本養老保險費之后才可享有的.至于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個層次——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它是根據勞動者自己的意愿,自行選擇經辦機構的一種補充保險形式.
2.2.2 養老保險個人理財產品的意義
國家的社會養老保險金制度,是與勞動者工作效率相牽連的,勞動者在退休以后得到的社會養老保險金的數額與其在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存在著很直接的聯系,通過這一點,不僅能夠激勵勞動者在職期間認真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還能讓勞動者老有所依.而面向全國性的政策,其運作中能為國家籌集到大量的社會養老保險金,能為市場經濟提供資金來源,通過對資金的利用和運作,更好地調控國民經濟,促進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老齡化時代逐漸到來,老年人口也越來越多,社會養老保險金保障了沒有勞動能力者的基本物質生活,這無異于保障了社會大比例人口的基本物質生活.而讓勞動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更是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2.3 財產保險
2.3.1 財產保險的個人理財產品的類型
財產保險合同是投保人和保險人以財產或利益為保險標的,投保人向保險人交納保險費,在保險事故發生造成所保財產或利益損失時,保險人在保險責任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或在約定期限屆滿時,由保險人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的協議.主要包括車險、家財險、企財險.
車險——交強險商業險,車險主要包括有交強險和商業險兩大類.車險是法定強制保險,當被保險人在用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時,可依據交強險條款規定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保險公司依據交強險合同在責任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交強險保費按車輛使用性質不同而標準不同,總體上體現“獎優罰劣”的原則.
家財險,它的保障對象是被保險人居住的房屋及室內財產,若保險對象不幸遭遇火災等保險合同約定的突如其來的災難并造成損失時,保險公司將根據合同約定及時補償經濟損失,讓你盡快重建美好生活.
企財險:主要保障對象是各類工業企業,房屋,機器設備,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各類商業企業,商場,賓館,寫字樓,市場,政府機關單位.涉及的險種主要有財產基本險、財產綜合險、財產一切險.
2.3.2 財險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意義
財產保險是一種社會的經濟補償制度.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基礎,一是由于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物質產品的豐富,社會財富的積累,有大量的聲譽產品可保.二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觀存在,即有險可保.如房屋被大火焚毀,船舶遇風浪纏磨,汽車行駛中發生碰撞、傾覆、地震、洪水等破壞性災害使億萬慘負在頃刻之間損毀等.保障社會物質財富的安全以及一旦受損及時得到恢復彌補,也就產生了對財產保險的需要.財產保險通過社會經濟互助是,用分散繳納保險費的辦法來建立保險基金,專門用來補償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以及社會生活中因自然災害或外事故所致的經濟損失,從經濟上解決人們對財產在遭受意外損失后的補償問題,從而起到保障生產和安定生活的作用.
從對上述保險市場上的3類個人理財產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保險業在個人理財產品這一方面正處以蓬勃發展的階段,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求更好的個人理財方式,而保險業的個人理財產品恰恰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豐富人們的理財策略.人壽保險提供的個人理財產品既有保障功能又有理財功能,這類產品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理財方式.從對基本養老保險的“必須”繳納就可窺見一斑.而個人購買養老保險產品,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也是很有利的.每個人都應該要保障自己所擁有的財產的安全,而財產保險個人理財產品可以很好我們解決了我們對所擁有的某部分財產的安全的擔憂.總而言之,保險業個人理財產品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正通過自己的理財方面的優越性,擴大自己的個人理財產品上的市場占有率.
在此,也針對個人的理財需要提出一些建議:首先,我們要明確自身對于保險的需求,注意識別個人面臨的風險,以確定需要,不要心血來潮購買并不需要的保險.比如擔心車子由于交通事故受到損害,就可以買進財產保險類中的車險.事實上,這對于有車的人來說,這是規避車子風險的最好的保護方式.然后,我們可以根據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保險.其次,要合理的選擇保障水平.在購買保險時,我們要注意保險的購買額度,估算好自己的個人保險理財方面的支出,雖然保險業的個人理財產品有一定收益,但我們也不能一味的進行投資,應該估算出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可能產生的最大費用需求.總之,在個人理財規劃中,保險支出對于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們理財觀念更加的成熟,保險規劃必將更好地為家庭為個人發揮保駕護航的良好作用.
〔1〕汪琳.“解剖”團購網站[J].21世紀商業評論,2010(07).
〔2〕覃怡敏.團購網真火還是虛火[J].新財經,2010(07).
〔3〕憧妮燕.團購網站死期[J].互聯網周刊,2010(12).
〔4〕王冰睿.美國團購網站才起初潮中國互聯網已刮模仿風[J].IT時代周刊.2010,(11).
F842
A
1673-260X(2014)07-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