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芳,鄭亞琴
(安徽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安徽 蚌埠233000)
基于網上供銷社的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及實踐探索
黃敏芳,鄭亞琴
(安徽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安徽 蚌埠233000)
物流一直是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網上供銷社可以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物流體系對接的良好的紐帶和組織保證.本文通過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相關要素的分析,進而分析安徽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及網上供銷社為基礎的物流相關實踐.指出安徽農產品電子商務及物流體系建設應該從政府支持、網上供銷社平臺搭建與選擇及其與物流體系對接諸方面綜合推進.
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網上供銷社
“網上供銷社”是一種新型的銷售方式,它是農產品供銷與電子商務和物流系統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銷售模式,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途徑(許雯斐,2011).自2009年湖南供銷合作社成立,各個省的合作供銷社也相繼出現.根據最近CNNIC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農村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供應商、需求方、第三方的相互聯系提供了方便.
Reuters(2007)介紹一個低技術的基礎設施如文本信息服務,即可以有效提高市場效率.鑒于網絡近幾年的農村的普及,在農村實行網上供、銷的可行性程度越來越高.網上供銷社的發展有效的滿足了農村貿易需求,必然能提高農村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加之,現農村市場開發比較晚,各大銷售商可有效開發農村市場.
近年來,安徽省系統的“三社一會”建設工作已經初步取得效果,網上供銷社正在發展,但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面,與其他省社相比,仍然存在發展速度緩慢、帶動能力弱、發展不夠平衡等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崛起不斷加快.由于農村地區物流網絡的原因,導致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遠遠遲于其他地區.Mueller(2000年)指出電子商務已經開始在農業方面滲透,農村電子商務就是在網上購買和銷售農產品.本文傾向于從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前提條件下來探索農村物流發展的新模式.在中國特色的前提下了,基于供銷社的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的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在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農村電子商務的崛起比較晚,現有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農產品供銷、基礎設施以及信息的收集與傳播上,對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模式研究比較少.Paul Beynon-Davies(2010)對企業的電子商務之間的成熟度進行了評估測量,發現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區域發展的源動力.
目前安徽農村信息化建設進程不斷,安徽省目前的多媒體數據網絡已經覆蓋了全省所有的鄉鎮和90%的行政村.省農委先后投資400萬元,建立了農業信息網站群,來實現農產品的信息發布.電子商務在安徽農村開展的可行性正在不斷得到驗證,但是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思想意識、基礎設施等一些方面的發展問題,同時,安徽農村電子商務也有著發展潛力巨大,上升空間充足的優勢,在地域方面,長三角的區域物流業發展也會對安徽農村物流產生一定的協同效應(吳曉萍,2010).
2.1 農村電子商務涉及角色
基于網上供銷社的農業電子商務完整的交易過程,可能包含的角色有政府、農民(或種植者)、第三方運營商、網上供銷社(Molla,Peszynsk,2011).各角色通過了解電子商務相關的影響要素,做出有效的決策來有效地提供產品和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2.2 農村電子商務各角色的職責
政府在農村電子商務過程中,應確保政策環境即政策指引作用,提供一個有利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大環境;農民是農村電子商務的主力,他們既是供應商也是購買者,是其他相關角色的服務對象;第三方運營商包含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第三方運營商的主要職責是為農村提供配送服務和信息服務,為實現農村電子商務提供方便;網上供銷社是所有參與者的連接紐帶,主要為解決農民買難、賣難的問題(Kawesha,2006).在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各個角色應該聯系安徽省實際來開展電子商務,把安徽省的具體實際與電子商務的在農村的開展相結合.
作為“萬村千鄉工程”的第一個試點省份,安徽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較早,然而全省網點連鎖物流配送體系的發展并不完善,當前,安徽農村物流配送體系信息化程度還有待提高,供求信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共享,這也是制約當前安徽各鄉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王珍,2008).安徽省已經在2007年改造和新建8000家日用消費品連鎖店,規模已經覆蓋了全省所有的鄉鎮和一些規模較大的行政村;改造和新建了配送中心215個,實現了農村連鎖配送60%以上.目前安徽省的物流配送狀況還在不斷的好轉.
3.1 電子商務下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
在城市農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的環境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農村電子商務已經在摸索中前進,但是對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模式一直在探索.李青、劉冰露等(2011)指出農產品的物流模式正在由B-G-C(Business to Government to Consumer)模式向B-B(Business to Business)和P-C(Peasant to Consumer)模式演進.農產品的物流模式的選擇在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農產的運作效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在農村農產品物流方面,蘇星燕、陳治亞、周艾飛(2009)等提出在中國特色的背景下新型物流運作模式,即基于電子商務的“郵政物流+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新模式.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種運作模式的可行性和運作方式需要進一步分析.但是這種創新模式打破了傳統農村物流不涉及的情景.
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利用已有的資源為農民進行土壤分析、農作物病情預測預報等措施,這種試點企業直接指導或者加盟運作的方式不僅確保了產品的質量,也及時的配送了農民所需物資.有效的促進了網上供銷社下安徽農村經濟的發展.
3.2 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運營機制
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涉及到的角色比較多,終端用戶即農村居民、供應商或銷售商、物流公司、鄉鎮物流中心.吳勇杰、顏佳玲(2013)對農村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運營的模型進行了探索研究,在農村物流運營過程中,我們應該正確的理解網上供銷社的位置,整個物流體系都是基于網上供銷社來運作的,整個電子商務都是通過網上供銷社來展開的.考慮到農村配送過程中各個村之間的距離,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我們應該恰當的解決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時效問題.
安徽省作為“萬村千鄉工程”的第一個試點省份,它的物流運營有自己獨特的模式.目前安徽農村物流模式的建設方式是政府選擇幾家流通企業為農村市場的試點企業,同時通過對試點企業進行扶持建立安徽農村流通主渠道.現安徽省的物流正處于一個理性的、快速的、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安徽農村電子商務正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對于農村市場的開發和發展還是對一種新型的農村經濟模式的發展都是一種創新,對于電子商務價值創造也會是很大的突破.物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在農村物流發展較為緩慢,對于新型網上供銷社的發展,電子商務賴以生存的物流的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從網上供銷社的角度,為保證安徽農村電子商務開展的物流體系發展做出以下建議:
4.1 加快鄉鎮物流中心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證基礎設施能夠滿足廣大農村的供、銷需求.同時也要保證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這里不僅僅需要加強農村地區網絡的發展,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手機3G網絡的運營來滿足農民信息的需求.
4.2 政府應加強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的支持,尤其是對農村物流發展的支持.政府支持包含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等,政府的支持和“有所為”,建立城鄉之間的有效關系網,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傳播率,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為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4.3 網上供銷社是農村電子商務各個參與者相互聯系的紐帶.供銷社要拓展與其他各方鏈接的數量,方便農民信息獲取的便利性.或者為了增加拓寬銷售渠道,網上供銷社可以加強與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聯系,如京東或者1號店.網上供銷社可以依靠一個獨立的品牌入駐京東商城或者1號店超市,加強生鮮產品的成交量.
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同時關于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研究也是未來農村電子商務研究的重點對象.農村電子商務體系的發展還正處于研究階段,發展還不完善,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發展過程中,對物流體系的承擔者、利潤回收問題以及各種資源的供需問題都需要有效的解決.
〔1〕吳勇杰,顏佳玲.基于農村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3(35):132-133.
〔2〕李青,劉冰露.基于電子商務的大連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J].理論研究,2011(43):13..
〔3〕Kun Fan.Comparative Analysis on E-Commerc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ume6,2011, pp210-218.
〔4〕Lila Hanitra.(2012).Cooperatives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2012 international year of cooperatives.
〔5〕鄭亞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區域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的主成分聚類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7(1):120-122.
〔6〕Paul Beynon-Davies.eBusiness as adriv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12,2010,pp.17-36.
〔7〕Jerome Kawesha.E-Agricultural Marketing.E-Brain Forum,October 27,2006.
〔8〕吳曉萍.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探討.商業時代[J], 2010(3):117-119.
F713.36;F721.2
A
1673-260X(2014)07-0055-02
2011-2012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AHSK11-12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