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163000)
基于邏輯范疇視角下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的邏輯關系
王宏亮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163000)
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是基于實踐過程而形成的一門學科,范疇是哲學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也是反映事物本質聯系的思維模式.基于邏輯范疇視角下來探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的基本關系,將有助于從運動這一邏輯起點,經過主體與客體組成的邏輯中介,最終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教學目標,以實現對邏輯終項辯證運動過程的統一.
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學;基本范疇體系;邏輯結構
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以種邏輯關系為理論基礎,從中認識體育動力的發展,從而做到完美體育教學,讓學生更快接受這種教學理論模式.基于范疇邏輯視角下來探討事物本質及其聯系,需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中,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來分析各學科各自特有的范疇,特別是范疇體系是由諸多范疇聯結而成,相互之間通過一定的關系來維系,其邏輯結構表現為邏輯基項、邏輯始項、邏輯中項、邏輯終項.為此,從范疇學及邏輯結構上來研究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的邏輯特點,對于促進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科學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乒乓球作為我國重點開展的體育運動的項目之一,有著國球的美稱,與體育教學中運動訓練息息相關.在國際重大的比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少兒在乒乓球啟蒙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具體運用的各種方法和手段,考慮少兒各方面的特點,安排好學習各基本技術的順序.通過查閱文獻、訪談、分析比較等研究方法,結合訓練實踐過程中自己的親身體驗,采用新的訓練方法與普通的訓練方法做比較,最后從理論上提出啟蒙訓練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基層乒乓球教練的執教能力,使少兒乒乓球訓練不走彎路.為少兒乒乓球教學和訓練提供有益的參考.但乒乓球運動技術性強,因此,一個乒乓球運動員各種技術動作的正確、合理與否,基礎打得是否牢固是關系到今后的成長及運動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少兒乒乓球訓練比較普及,普及的背后又需要很多的基層少兒教練,但是這些少兒教練執教水平又參差不齊,教練員執教水平的好差會直接影響到少兒在今后運動生涯上的發展和進步.所以這就要求基層乒乓球教練執教能力不斷的提高和進步,使少兒乒乓球訓練不走彎路,跟上世界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啟蒙訓練這一階段的訓練任務主要是:全面發展身體、培養專項興趣;樹立良好的習慣;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術;開始建立打法,為下一階段的訓練做好全面準備.
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及普遍聯系的最基本概念,從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的范疇聯結上,我們可以結合范疇體系思想來認識教學與運動訓練的關系,并從中來協調好各個范疇間的相互對應,由此來指導和改進人們對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中各邏輯結構的理解、分析與評價.通過對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進行細化分析,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概念及關系: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關系、體育與運動關系、體育教學內容與運動訓練內容關系、教練員與運動員關系、體育教學方法及手段、體育教學目標與運動訓練目標關系等.借助于邏輯結構的一般規律,從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教學實踐中來探究其“內在邏輯”,需要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起點到終點、從抽象到具體的邏輯順序,從而構建起立體動態的邏輯結構體系.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教學中,對于運動是邏輯范疇的起點,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是邏輯范疇的中心,而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各個主體與客體構成了中介范疇,終點范疇就是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目標.
當個人來學習某一項科目的邏輯范疇時,通常會把握幾個方向,邏輯內容本質,邏輯關系運行方式,邏輯關系的存活的一些必要性因素.邏輯始項是邏輯結構的起點,也是整個學科結構的起始范疇[2].黑格爾說“科學應當以什么為開端”,對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來說,同樣需要從起點范疇來逐步展開和演化,以形成和完善整個學科理論體系.從邏輯結構體系對邏輯起點的規定,必須是某學科中最基本、最常見、最抽象的范疇,也是學科內一切矛盾的“胚芽”,在承擔其自身的一定社會關系上,同樣也是歷史的起點.基于此,對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來說,運動是這一邏輯結構體系的基本范疇.其原因表現在:一是運動是體育訓練的最常見、最抽象的一個范疇,無論是從事體育教學活動,還是在體育項目實踐中,運動都是體育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不僅有助于促進自身體質的提高,還能夠從體育項目中獲得有效的鍛煉方法,作為體育的核心內容,運動是體育的基本手段,也是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中最常見的基本范疇.比如在運動訓練中,以具體的運動方式融入到運動項目實踐,離開了運動就無從談起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二是運動是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的研究對象,從廣義上講,運動所概括了所有體育活動、鍛煉方法,它既是體育教育學所研究的對象,也是體育訓練學重要研究內容.同時,運動借助于某種或多種運動方式來展開和實施,并作為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研究對象被明確界定;三是運動是整個體育學范疇體系的起點和依據,它既是體育的核心,又是體育的最基本手段,并在體育實踐中,貫穿與體育的目標、任務和功能.從體育學的各個分支建立起來的學科,都將運動作為研究的起點,如體育人文社會學將體育運動與人和社會建立關聯,運動人體科學將運動與人的機體建立關聯,民族傳統體育學將民族體育運動的傳承和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又如籃球、體操、排球等運動項目的實施,都是建立在運動訓練、運動技能及運動負荷等范疇基礎上,由此來推動運動教學與運動訓練得以構建;四是從邏輯起點上運動承載著一定的社會關系,從人類的發展上來分析人與社會的關系,并從人的需求矛盾上來創造和發展各類體育鍛煉方式和活動項目,以促進“人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對人的需求”這一社會關系;五是從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學科發展來說,運動作為歷史的沿革,邏輯學上被具有高度的評價,是一個無法用簡單語言估計的一種高尚運動,沿著歷史文明,人的素質提高這種運動也隨之改變,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社會的人,隨著一起變化.從這些可以看出,對于體育的起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來說,運動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逐步從生產生活等實踐中被認識,然后慢慢以特有目的去達成這種意識,從事這樣的一種運動,這是思維上的成熟.因此,運動是體育教育訓練學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起點和初始對象.
也就是說,從學科的發展上,對于基本范疇的發現和確立,都需要從最核心的范疇來探討制約和影響其發展的關鍵點,即中心范疇的概念.并通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來抽象上升至價值和功能層次,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更好的發揮運動服務于人與社會的功能;二是從體育教育研究領域來看,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是其基本研究領域,特別是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對“體育教育訓練學”進行明確界定,即研究體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和研究運動訓練的理論與方法;三是對體育教育學范疇體系中的其他學科產生的影響作用,對于體育教育訓練學來說,除了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外,還有諸多的范疇體系,如教練員與運動員關系、運動訓練的方法、內容及負荷等,這些范疇都是由此衍生出的更為具體的范疇,從而奠定了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是其邏輯體系的軸心地位.
對于“中介”,一切事物的發展都依托各項中介.而“中介”就是邏輯結構中的邏輯中項,是聯接邏輯始項與邏輯終項的關鍵.對于范疇體系中“中介”的哲學概念,黑格爾闡述為不同范疇體系間形成對立與統一的一種相互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將“中介”定義為源自客觀事物轉化和發展起來的中間環節.結合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細數來看,一是對于運動活動由最初的邏輯起點上升至運動能力和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必然需要借助于體育教師與學生、教練員與運動員等的共同參與,對于主動行為者我們稱之主體范疇,在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中起著主導地位,他們在體育運動實踐中,借助于相關理論與知識,有目的的組織和實施體育教育活動,以實現對學生、運動員體育技能的培養.同時作為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相對應的雙向活動,必然還需要受教育者的積極參與,才能夠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獲得教育質量;二是對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中的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適宜的運動負荷等任務來說,除了教育主體的參與外,還需要從相關運動訓練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上來增強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活動競技能力目標,而這些客體范疇都是構成體育教育訓練學的重要“中介”.
從邏輯范疇體系來看,終點范疇是邏輯終項,也是對整個范疇思想內容的綜合,它不僅僅是邏輯辯證關系的終結,更是對整個范疇體系全部真理的高度概括.從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的目標來看,其終極范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從辯證思維上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是邏輯體系的終點,運動是體育教育訓練學的起點,也是展開體育教學內容和運行訓練方法的根據和出發點,并通過邏輯中項來作為目標實現的媒介和條件.由此可見,對于初始“運動”范疇在具體教學與訓練中來上升到目標范疇,即掌握基本的運動能力及競技能力,它是“運動”這一抽象起點范疇逐步展開和豐富的過程;二是從具體實踐來看,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最終歸宿是以身體訓練為手段,通過知識、技能的傳授來促進個體身、心理的成熟和發展,這一過程都是圍繞體育教學的目標來推進的.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活動是運動訓練最終目標的具體表現,也是組織和實施運動訓練的歸宿.
從邏輯范疇體系的歷史性、相對性來看,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在邏輯范疇體系是有局限的,還需要從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以及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中來加以修正和豐富.我們從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基本范疇體系中,來分析人們對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學中各類客觀存在的相互關系的認識過程,從本體論、認識論,以及邏輯學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領域的統一,幫助我們認識到對于更好的確立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相關基本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
〔1〕彭漪漣.邏輯范疇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6.
〔2〕瞿葆奎,喻立森.教育學邏輯起點的歷史考察[J].教育研究,1986(11):24.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4〕馮契.邏輯思維的辯證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425.
G807.4;G808.1
A
1673-260X(2014)07-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