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康
(遵義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貴州 遵義563000)
高校創生課堂的教師素養
熊希康
(遵義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貴州 遵義563000)
伴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師在課堂上的創生能力成為當前新課改中的一大主題.響應高校教師在課堂上加強創生能力這一理念,加強高校教師課程意識、進行反思性教學、教師的個性化教育和共同學習研究促進等是培養高校教師課堂中創生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當前高校創生課堂教學現狀,對高校創生課堂教師素養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高校教師;課堂創生能力;教師素養
教師素養主要包括教育思想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以及身心素養等.由于教師個人的教育程度、知識經驗和能力、和課堂實踐的不同性,教師對課程的個性化解讀造就了課堂創生能力的不同.在新課程改革中,高校教師在課堂中的創生能力的強弱就可以看出新課程是否有效的實施.教師素養的有效提高,是為了適應現代教育體制對高校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1.1 教材內容中的弊端與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后,新教材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情感,并且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使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無論在思維能力方面,還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等都同樣取得了不同的進步.而且新教材關于方法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沒有做出原有的固有化處理,只是做出一些相關的規則和策略.這樣就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方法技能應用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揮留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同時也是對高校教師在課堂上的掌握力需要很大的變革,如何去將創生能力在課堂上培養起來,這是對當代高校教師素養的考驗.
1.2 當代高校教師素養有待提高
1.2.1 思想道德的不完善,對社會的責任感不強烈.把教育工作當成一種賺錢的途徑,不存在太多的敬業精神,在教學中用固有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陳舊,以至于教學的效果不佳,根本達不到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
1.2.2 知識結構單一化,由于科學的不斷進步,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越老越廣泛.我國原有的老式教育造就了很多知識結構單一化的專業人士,固化了知識單一化的格局,造成部分教師知識陳舊和更新緩慢,閉門造車,對于學科之間的互補性不能很好的體現出來.
1.2.3 創新能力低,高等教育的創新,就要從高校教師開始.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才能培養出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不高,高校教師沒有相應的科研能力,如何去更新自己的知識面和提高創新的能力.
1.2.4 心理素質差,高校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缺少熱情,把工作當成一種固定式的工作模式,不投入一分興趣,造成了有些高校教師的心理素質較差,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也影響了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等等.
在知識不斷更新、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高校教師素養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大主要問題.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我國始終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中心工作和核心內容,從教育方法和學法改革兩個方面進行入手.這不僅要求了高校教師在課程解讀方面有所改變,也考驗了高校教師必須要在思想、知識與能力素養上做出改變.在教師素養中,文化素養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從文化素養中可以體現出教師的人格情感,人生觀與價值觀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文化素養大體可分三個主要方面:教師的工作是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這也就要求教師擁有博學的文化知識功底;高校教師應該在本專業的學術上擁有一定的學術造詣,在課堂上能駕馭本學科專業進行教學;教師的工作本質就是育人,因此教師必須熟知和掌握各種有關教育的科學知識,而且在日常教育態度上和自身職教理念上體現出來.
3.1 知識素養的影響
高校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教育思想素養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知識素養高的教師在教學中能讓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能進行有效的學習.而且知識素養和教育思想素養相對較高的教師,在教育中可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舉動,言談舉止都會在一些程度上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文雅的舉止和談吐,都會給學生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能使學生愉快的進入到學習生活中.學生是處在成長中的人,作為正在成長的的人,也就意味著每個學生還都不那么成熟,是一個尚未成熟起來的的人.從教育角度上講,學生成長和成熟這個過程是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指導和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此階段內,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的知識素養高,可以很快的將學生引申到課程里面去,可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學科的興趣和對不同問題的探索心理以及相應求知心理等.
3.2能力素養的影響
高校教師的能力素養是伴隨著高等教育進入信息時代更加體現出來,信息時代造就了高校的教材多媒體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和任務合作化等.這也就激發了高校教師能力素養的進步與飛躍,課堂下教師要不斷鉆研本學科教材,還要自主的設計、制作具有個性化的多媒體教學用具.不僅要將自己對本學科的理解最大程度的融入其中,還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革新好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能最快的將學生引申到學習的興趣中,從而激發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分析和討論,發現新的問題,去研究和探索.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化教學已逐步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將信息技術和教學緊密聯系到一起是勢在必行的趨勢.
當今高校面臨著教育多元化和國際化這兩大趨勢,也使高校成為人才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高校教師面臨著不僅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而且還要求在本學科上有一定的造詣,讓自己始終都處在不斷地鉆研與設計中.這樣才能分析和處理好教材,并且應用到教學中.而且高校課堂創生力也在要求高校教師要不斷的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因為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越來越寬廣,學科內部的分化衍生了大量的新興研究領域.而運用好這一點,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愈來愈主動的去學習和探索,也是達到了課堂創生這一理念.教師擁有的好的教育理念和態度之后,教師變成為了一個設計者,課堂就是拿出創意而應用上最好的地方,而學生就是創意的激發者,也是互動者.教師作為設計者,為學生畫出課程的藍圖,學生才能不斷地發掘和創新出更多的同一領域中的不同路線.
4.1 全面提升高校教師素養
首先要完善高校教師思想道德素質,要自我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民族使命感和對國家命運的注重,完善敬業意識,把從事教育事業作為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使命感.增加對教育方法、教育理論、教育手段的不斷學習和探討,保證自我學術上的純潔性.打開知識單一化格局,不斷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構建合理化的的知識結構,培養持續創新的能力,增強教師的創新能力培養和發揮.高校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科研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科研能力,同步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從而豐富自身的知識.這樣會在教學工作中讓學生了解到最新的科學成就和動態,讓自己和學生一直在科學發展的前沿.
4.2 高校教師身心素質的培養
讓課堂走向"綠色",創設以學生發展為本、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生態課堂環境,不僅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創生課堂文化的美好構想.皋埠鎮中學將綠色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激活個體生命中生機、成長、和諧、可持續發展等“綠色因子”,創生多姿多彩的生態型課堂教學文化,但同時也應注重教師自身思政工作培訓,思想政治工作對高校教師身心素養培養十分重要,加強民主和科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高校教師應有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自我意識,還要提倡高校教師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這樣才能形成高尚的自我人格.這樣才能讓高校教師在自身知識、能力以及人格上達到符合現在化的高等教育新模式. 4.3加強高校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是課堂創生的主要路徑
首先加強的是教師的課程意識.在王一軍的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指出“課程意識是一種主體價值張揚的意識,是師生創造力彰顯的意識,它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行為,決定著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所以課程意識是教師教學實踐的內在力量,而且高校教師在課堂創生中十分需要課程意識的支持.所以高校教師要不斷的去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思想以及先進的研究成果,使自身的理論修養得到提高.再者,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廣泛的涉獵和研讀,逐漸培養起課程創生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融入實踐.
4.4 開放式的去相互交流與學習
高校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探討是可以提升教師實踐性智慧、促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等多方面來提高教師的課堂創生能力.教師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以新的課程標準目標位基石,以教學過程中共同面對的各種課程創生問題為對象,從而加強高校教師的課堂創生能力.通過高校教師長期進行相互交流學習,這會使彼此在課程創生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與發展.
4.5 教師對課題的研究與引申
黃希庭在《心理學導論》中曾經說過“人的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離開了實踐活動即使有良好的素質,即使有良好的環境和教育,能力也難以形成和發展起來”.高校新課程改革對高校教師的定位是研究者,要求教師在不斷地教學實踐中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在不斷地學習、研究中,提取有價值的內容,這對教師的課堂創生能力的衍生做出很多無形的幫助.而且高校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教授就不會固定在解答的模式,潛移默化的去將學生引申到自己學習研究中發掘到的有價值方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教師素養的有效提升與學生課堂創生能力是有息息相關的.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傳道授業,答題解惑,在課堂教育方式的改革中,教師要不斷完善對課程的理解程度,還要在授業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思維模式.在這一點就是檢驗教師的知識素養與能力素養,只有教師素養的穩步提高,在課堂中與學生不斷地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才能完成高校課堂創生能力的穩步提升.
〔1〕王依初.課堂文化: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J].新課程(綜合版),2010(08).
〔2〕陳黎明.獨特而精彩的杜郎口課堂文化[J].語文建設,2008 (Z1).
〔3〕施民貴.中小學十種“新課堂文化”課題成果簡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06).
〔4〕張瓊.呼喚綠色生態課堂[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07).
〔5〕盧尚建.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文化型態:打破與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8(07).
〔6〕周曄.創新教學設計讓課堂充滿活力——《走進非洲》一課暢想(中)[J].兒童音樂,2005(08).
〔7〕徐忠祥.試論語文課堂文化圖景的構建[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22).
G645
A
1673-260X(2014)07-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