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蘭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福建 廈門361008)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問題及方向研究
王宏蘭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福建 廈門361008)
校企合作作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校企合作在各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中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當前仍存在種種問題,本文就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未來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及思路.只要找到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可行模式,這對高職院校和旅游企業來說可以實現雙贏.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問題;方向研究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顯的改善,人們開始想了解自己生活區以外的地方——旅游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各大學開始成立旅游管理專業以適應旅游業的發展,同時由于行業的發展,使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壓力得到有效的緩解.旅游業所吸納的人才高職業院校輸送的畢業生在大多旅游企業的員工中占了相當的比例. 2007年,在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強調了,要重點發展職業教育,讓教育真正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能夠社會的發展提供相應人才,同時,為響應國家號召,職業教育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應型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也逐步開始推行校企合作機制,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產生的,開展職業院校與企業等校外機構之間的合作,學生將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能力和競爭力出發,利用學校及企業等不同的教育環境及資源,培養適應企業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通過這樣的教育模式,增加企業與高職畢業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最終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然而,當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在合作模式具體的操作方式上仍存在欠缺,很多模式有待改進提高.本文試圖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以期得到切實可行的具體操作辦法.
1.1 校企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充分的貫徹執行
在現在的大多數高職的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雖然都能相應國家號召開辦了校企合作機制,但是真正的把校企合作發展起來的,卻寥寥無幾,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說具體的有什么企業和進行和有效的合作,學校學生真正的通過校企合作的平臺找到旅游專業的工作,卻少之又少,這些都是源于企業和學校沒有對校企合作辦學的實質認識不夠深刻所致.有些學校雖然在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之后,適當的修改了人才培養計劃的方案,但是只是開展了淺層次的實訓合作,召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便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除了偶爾請旅游企業的專職人員給學生做講座,并且帶領有意向的學生參觀企業以及做適當的推薦之外沒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合作.學校把校企合作簡單地理解為學生的頂崗實習,目的就是簡單有工作,根本不能達到企業對專業學生的需求.
在企業方面來看,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缺乏熱情,合作層次淺,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認為培養人才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而自己只負責選人才,不愿參與人才的培養過程,更不用說校企合作需花費的一定精力、物力和財力,進而出現學校“一頭熱”現象.而參與學校的校企合作的企業,也不是本著招聘人才的目的,只是為了給企業打廣告,提高其知名度,更有甚者,有些旅游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商業價值,讓學生時期,只是為了緩解在旅游高峰期時,人員缺乏的情況,把學生當成是廉價的勞動力來使用,而學生卻沒有學到有用的旅游管理知識.而且由于類似企業只有在旅游旺季需要學校派學生實習,卻不管學校的教學計劃是不是與之相沖突,這就和校企合作的目的相違背,并不能完成大力發展和促進職業教育、為社會提供實用性人才的目標,因而很難有實質性的成果.
1.2 校企合作應該向多元化發展
現階段校企合作只是在表面層次上,沒有充分的落實到位,還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主要表現為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訂單培養”模式、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加強師資培養等基本模式.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單一層面上,這樣無法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例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高職院校針對用人單位需求,與用人單位共同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就業訂單的簽訂,并在設備、技術、師資等辦學條件,企業、學校兩個教學點教學等方面的合作,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解決在校學生的職業針對性、技術應用、崗前培訓和就業的根本的問題,是關于市場經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這種做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的招人難的問題.學校對教師也得到了相應的補充,但是,在推廣實施過程中這種培養方法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結構要求顧慮較多,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新員工時,有意識地選擇不同院校同等專業的畢業生,不想新員工來自同一學校來了,以避免小團體,小幫派的形成;企業的發展不夠穩定,一旦訂單培養企業發生意外,比如企業主要負責人員的變更、金融危機、經營不善、破產等,都可能影響學生的發展.這樣就很難實現將教育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動力的合作目標.
1.3 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雖然說我國各職業院校都開始大力發展校企合作,但是由于都是初次試行,都是處于嘗試階段,這是一方面的原因,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我國旅游行業由于興起速度過快,很多企業只看重經濟效益,對本身的經營管理缺乏認識,管理規范性較差,而國家對旅游企業的保護性也較弱,這些都導致了企業對校企合作所報希望不大;第三方面國家對“校企合作”的指導力度不夠,政府的主導性不強.同時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對于校企合作,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保障學校和企業的責任與義務,使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責任混淆的現象,所以完善有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是保障校企合作順利進行的有效方式.從學校和企業自身看,目前沒有任何專職部能夠對校企合作進行有效管理,當校企合作當中有矛盾出現時,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
1.4 旅游專任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為企業服務不多
通過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溝通發現,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都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到學校任教,而且所學習的專業也是五花八門,很多都是學習中文、歷史、地理等與之相近的專業,而本身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很少,其中有旅游管理經驗的的老師就很少了,所以他們成為校企合作指導教師的時候,很少能對旅游企業當中出現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與之相適應的處理方法,所以雖然這些教師理論知識體系強大,能夠教授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把理論知識和現階段我國旅游企業現轉相聯系的方面,有所欠缺.這就是旅游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作用不報期望的原因.
1.5 企業實際需求較少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例如:文秘專業、會計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等等,這些專業專業性極強,而企業對于這類專業的學生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因為這類人員變動情況都很少,一般企業對于這類專業的人員招聘都很少,不會大規模的招聘,所以這類專業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企業來進行校企合作,所以雖然各高職院校都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但是效果卻不明顯的原因.
2.1 深入對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的認識
第一,一定要明確開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標,不要盲目的為了單純響應國家號召而流于形式.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使高職院校能夠充分的了解企業需求,并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改革教學方法,使各高職院校向社會輸送的人才都是各企業需要的,所以學校和企業才開辦了校企合作機制,所以高職院校推進校企合作機制應該以企業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從而達到校企合作的目的,第二,校企合作的模式應該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需求隨之改變,采用多途徑多方法的培養學生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
2.2 學校與旅游企業可以資源共享,將實習與就業相結合
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合作教育”模式.很多高職院校都開展了企業和學校進行合作教育的模式,這種模式其實其他院校開展的校企合作相類似,他們的區別在于,哪一方面做主導的問題,原來的校企合作中,學校作為教育主體,但是都是集中的教育之后,學生再利用實習時間統一到企業其實習,學生在接受理論的時候不能了解企業需求,而在企業實習時又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忘記了,所以就造成了大多數學生都是到企業中才開始從新學習,針對這種現象,學校與旅游企業可以資源共享,改變教學計劃與旅游企業的用人需求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提高實踐技能,然后再回到學校經過理論見證.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加精準.進而在就業當中有明顯優勢,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
2.3 健全合作保障機制,加強國家的指導力度
學校應該就校企合作工作做好相應的制度規范性工作,建立完善的考試制度,明確責任和獎懲制度,并把其相應的規章制度和企業共同協商,并且要定時的檢查和考核,對各部門乃至每個人進行考核,工作完成到位的人員予以獎勵,工作懈怠的人員予以懲治,做到責任到人,并且對不合理和制度進行不斷調整和改善,校企雙方對合作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和狀況也該及時有效的溝通,共同完善其規章制度,使校企合作做到到雙贏.
政府應加強其在職教育中的主導性,開展校企合作化辦學模式,應在政府主導下,著眼長遠發展,建立由教育部門、勞動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代表、學校組成的校企合作辦學指導委員會,對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工作進行指導.行業協會應該起到指導作用,為“校企合作”搭建橋梁等.同時,國家應建立有關法律,法規,約束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權利,責任和企業的義務,從法律上參與職業教育.加強管理和行業組織的監督作用,行業組織對企業形成約束機制.政府應鼓勵建立公法機構的非政府非市場行業組織,通過立法給予應有的法律地位,在政府的引導下,使行業組織參與企業管理.作為行業組織的橋梁,建立連接企業,學校和政府的中介機構,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對企業和學校宣傳,促進校企合作,形成了業內良好氛圍職業教育.擴大貿易組織的管理和協調職能,如制定企業參與聯合辦學法規,人才培養標準,職業教育的發展等,使行業組織在維護企業利益的同時,企業履行他們的職業教育義務.
2.4 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調整開發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應該與旅游企業共同開發,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面向旅行社崗位的,應根據旅游企業及社會的實際需要來開設相應的課程,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學校在設置專業,安排課程、修改教學計劃的同時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需求,企業崗位需要學生學習那些知識,那些技能,由于學校只是針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對企業需求了解不深入,所以可以從企業聘請專職人員,讓其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當中來,讓其和老師溝通,使學校了解什么樣的知識才是企業迫切需要的,什么樣知識已經不適應現在企業的高效發展當中,然后學校針對企業需求進行調整教學計劃,使在校企合作中探索多樣化實現形式,面向各類人員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為行業企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與合作行業企業共同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培訓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等.
調整開發課程體系,首先就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課程,其次是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課程,然后是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課程,再次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并且,在教學中,傳播理論知識已經不再適用于職業院校的發展,在課程傳授的目的開始向實用技能型人才轉變,把職業技能鑒定的工作帶入到教學當中,并且逐漸加到實訓課程在整個教學當中的比重,做到產學結合.高度重視教師到行業企業的實踐鍛煉,制定相對應的政策,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考試方式也應該隨之轉變,應該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課程的考察重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的適應企業的實際情況.
2.5 加強校企交流的深入
不能把企業作為校企合作的重點,更不能單純的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而工作.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的成功需要雙方加強交流,因為只有多交流,才能增加了解和信任,才能鞏固合作成果,深化合作.企業學校應該經常溝通,首先,領導應該對校企合作充分重視,定期和和企業領導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制定同時滿足學校和企業的計劃.其次,應該把學校和企業當做是一個整體共享資源系統,例如學??梢詾槠髽I提供健身娛樂設施、圖書管等資源,企業定期讓學生去實習了解企業,從而更好提高專業技能,這樣才能不斷的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做到真正合作共贏.再次,在學生實習階段,學校有義務做好宣傳的動員工作,讓學生都在實習當中積極學習,最后,學校和企業在實習之后應該工作就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且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來改善狀況.而在這個階段中,學生也可以通過往屆畢業生座談會、專業咨詢委員會,建立聯絡小組等方式,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綜上所述,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而言,各高職院??梢灾付ú煌男F蠛献髂J?,不用遵循一成不變的模式進行,因為各院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元化”.采用開放式辦學思路,最大程度上實現旅游企業和高職院校的雙向優化,從而達到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1〕宋曉燕,宋繼東.旅游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2011(8):79-80.
〔2〕賀紹禹.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進展與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2(12):22-23.
〔3〕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43-44.
〔4〕張煉.校企合作模式及具體操作辦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5):55-56.
〔5〕王愛華.校企合作辦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7(3):47-48.
〔6〕徐洪波.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雙贏特征和發展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
〔7〕陳宏.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模式探索與研究[R].湖北省教育廳通報表彰文件(鄂教職研[2011]11號).
G642
A
1673-260X(2014)07-02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