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永剛
(作者系湖北省南漳縣委組織部長、縣委黨校校長)
湖北省南漳縣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探索“四抓四逼”機制,出重拳,用猛藥,大力整肅干部作風,夯實南漳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基礎。
南漳縣委把加強干部思想理論武裝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把干部逼向書本。一是變“軟任務”為“硬目標”,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干部的特點,分別量化學習目標任務,對干部的學習記錄、學習心得體會和理論調研文章在數量上提出要求,從質量上明確標準,督導黨員干部爭當學習型干部。二是變“軟管理”為“硬約束”,增強學習的實效性。南漳縣委建立健全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干部調訓培訓制度、干部在職學習制度等基本學習制度,采取專題研討、專家講座、先進人物作報告、觀看錄像、分組討論、實踐考察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變偶爾學為常態學,保證學習的經常性。健全和完善干部“述學、評學、考學、督學”制度,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成效。通過經常性的考學督學,保證學習的經常性。四是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把學習情況作為領導班子考核、干部選拔任用和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在全縣樹立支持學習、鼓勵學習的用人導向。
南漳縣委倡導實干作風,將機關干部逼向基層,逼向一線,讓干部多一些務實少一些虛浮。一是搭建平臺,讓干部才華在一線施展。疏通下基層的渠道,創造到一線的機會。為此,南漳縣抽調120多名干部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民生工程、城建城管、維護穩定、應急處理等一線實踐鍛煉。從縣直單位選派20多名年輕干部到鄉鎮任職,選派184名縣直機關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推動干部將目光聚焦到一線、身心下沉入一線、工作落實在一線。二是加強管理,讓干部業績在一線考評。實行一線干部目標責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標、個個身上有壓力;完善一線干部考評辦法,全面考察干部在一線的表現;建立一線干部誡勉談話、末位淘汰制度,先后有5名干部因作風不扎實、工作不勝任、實績不明顯,被誡勉談話或調離一線。三是優先提拔,讓干部在一線成長。南漳縣委明確規定:同等條件,優先提拔使用有一線工作經歷的干部;重要部門、重要崗位出現空缺時,優先使用一線干部。以此形成一線長才干、一線出干部的良好導向,促使干部在落實任務上抓鐵有痕,踏石有印。
南漳縣委引導干部在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上下功夫,把干部逼向創新,著力打造創新型、開拓型干部隊伍。一是建立驅動機制,讓干部愿創新。在全縣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討論,引導干部大膽挑戰傳統習慣,突破舊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先后提拔重用13名在城市管理、旅游開發、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作出開拓性、創造性成績的干部。二是提升能力素質,讓干部善創新。開展以爭創學習型領導班子、爭做學習型黨員干部為主要內容的“雙爭”活動,引導干部加強理論武裝,培育創新理念和創新思維;組織干部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考察學習,邀請經濟發達地區的領導干部和高校教授到南漳舉辦解放思想專題講座;開展縣委常委聯系鎮、縣直部門聯系村“雙聯”活動,推動機關干部進企業、下農村、入社區,向基層學習創新,向群眾學習智慧。三是營造寬松環境,讓干部敢創新。倡導“偶犯錯誤的‘鷹’永遠要比永不犯錯誤的‘雞’強”的思想觀念,在全社會營造支持探索、褒獎成功、寬容失敗的氛圍。
南漳縣委出重拳懲治散漫之風,大力倡導和培育團結向上、紀律嚴明、守崗盡職的良好風氣,把干部逼向自律。一是出臺實施意見,明確“散漫”標準。制定治理“散漫”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不遵守上下班紀律,離崗、串崗、外出不請假;工作時間上網聊天、炒股、玩游戲;會風不嚴,缺席、遲到、早退、頂替開會;班子不團結、不民主,軟弱渙散;貫徹上級決策部署不堅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30種散漫行為,為治散提供了界定標準和認定依據。二是加強監督約束,防止“散漫”行為。綜合運用組織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方法,對干部實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嚴密監督,使散漫干部無處藏身。對各鎮(區)、縣直單位機關紀律制度執行情況進行了突擊檢查;開展值班人員到崗到位情況隨機抽查;對縣直單位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和民主評議;在南漳新聞網、南漳電視臺等媒體,公開曝光干部的自由散漫行為。三是健全問責機制,追究“散漫”干部。已先后有30名干部受到了批評教育、4名干部待崗學習,以上理念與措施給干部思想帶來了極大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