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梅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江蘇淮安 223003)
基于就業競爭力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①
代小梅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江蘇淮安 223003)
通過調查高職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現狀,分析目前高職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實踐,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路徑,以提高實習質量,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高職;食品;校外實習;建設;就業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高職教育應堅持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必須高度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通過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因此,建立高質量穩定的校外實習就業基地勢在必行。本文根據十多年來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為例,對高職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的路徑方法進行了探討與實踐,以期為我國高職食品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提供參考。
通過對我院2011屆食品專業畢業生及50余家用人單位調查,顯示:1)學生在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單位畢業實習的比例分別為60%、26%、11%、3%;2)學生在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單位實習比例分別為27%、21%、29%、23%;3)調查單位均認為學生頂崗實習的成績考核需要企業參與;4)83%的調查單位愿意與我校開展校企合作或正在考慮,均認為校企共建“校外實習基地”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頂崗實習成績的評定需綜合專業技能、適應能力、吃苦耐勞、執行能力、團隊協作等各方面。
首先是部分老師的觀念沒跟上高職教育的發展,沒有認識到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對學校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注重實習的數量不注重實習的質量,導致實習的效果大大降低[1]。其次是部分學生及家長沒正確認識校外實習的意義,片面認為企業為增加勞動力、學校為了減少辦學成本,有意識地讓學生提前頂崗實習;有的同學則是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只是被動實習,從而使頂崗實習活動沒有達到真正預期的效果。
當前校外實訓基地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主體分散,企業和高校間圍繞學生實習教學方法及內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協同合作機制,學校內部各部門管轄權相互交叉,相互牽制從而影響學生在校外實習教學進程的有效展開[2]。
60%的企業認為,目前學校對頂崗實習學生疏于管理[3]。實習前沒有周密的實習計劃;實習中缺少有效監管,缺少與企業指導老師的聯系和對學生的巡查,且缺乏合理的實習考核評價機制;實習后缺少與企業的交流,單純根據學生實習鑒定表上的成績考核學生,這種“結果式”考核不能正確評價學生,使頂崗實習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一方面企業認為高校未充分發揮其人才技術優勢服務企業社會,調查顯示,只有17%的企業認為“通過校企合作獲得了職業院校對企業的技術支持”[3]。另一方面,高校雙師型教師缺乏、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過程的理論脫離實際等。有關調查顯示,高職高專院校中專職教師由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及由其他高校調入的占專職教師總數的82.2%,可以說專職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4]。教師實踐經驗的缺失導致高職高專學生畢業時雖然獲得了畢業證,但沒有掌握相應的應用技能和形成相應的職業能力。
實習基地建設,應采取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的建設思路[5],企業在為學校解決學生實習就業問題時,學校應著重為企業減少負擔,加強頂崗實習管理,多以各種形式為企業服務。
一方面要加強對老師的宣傳引導,并鼓勵老師下企業鍛煉[6],開展與企業的項目合作,加深對校企合作的認識。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對校外實習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宣傳力度。一要進行崗前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具有學生、員工雙重身份,既要服從學校管理又要遵守企業規章制度,著重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責任義務教育和安全教育。二要將職業教育貫穿在整個高職教育中。通過就業課、專業課、思政課等將職業教育貫穿在整個學生培養過程中,并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及企業導師等教師隊伍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頂崗實習的重要性。
為建立簡潔、高效的新型管理體制,我院專門成立了校企合作辦,專門負責校企合作工作,并組織協調各部門關于校外實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校外實習相關制度,確保實習基地規范科學運行。根據各專業特點和企業規模,由學校籌劃并集中精力建立若干個多專業共用實習基地,采用集中-分散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模式開展實習活動。同時,加強過程管理,做好動態監控,通過定期聯系和巡查,加強實習考勤管理。學院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開發了學生頂崗實習平臺,要求學生定期動態記錄實習過程,這樣能及時反映學生實習期的情況和表現,實現了對實習的動態管理。學生的考核由校內、校外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業務能力等情況進行雙邊考核,綜合評定實習成績。
本著“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思路,我院與企業充分利用基地平臺,實現校企雙方互利共贏。1)充分利用校外基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2]。一方面,學院要求食品專業教師必須下企業鍛煉,并將職務、職稱的晉升與參加企業工作經歷掛鉤。另一方面,學院也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充實專任教師隊伍,聘用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任兼職教師,并注重對兼職教師的培訓。2)利用師資和辦學條件優勢,為企業舉辦各種人才培訓[7]。近3年,學院為淮安快鹿乳業有限公司、淮安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培訓員工6 000多人次。學院具有公共營養師(高級)、食品檢驗工等7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資格,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中高級技能人才。3)利用學科優勢和科研優勢為企業科技服務。學院與企業利用雙方優勢,就食品專業等方面的科研技改項目進行合作,采取委托研究、聯合申報科研項目、聯合攻關等方式,雙方組織力量進行科研攻關,實現互利雙贏。
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由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省內外21所職業院校、49家大中型骨干企業(并逐年吸收新的企業)、4家行業協會和1家科研院所共同組建了江蘇食品職業教育聯盟,基本實現集團成員之間人才、師資、教學科研、實習實訓、技術服務、培訓、學生就業等資源的共建共享。職教聯盟要加強與會員企業院校的全方位合作,促進資源的集成和共享,充分發揮在職教集團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的互惠共贏,從而促進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院可持續發展。
校外實習就業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紐帶,建立高質量穩定的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為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重要保障,多年來,我院一直致力于實踐教學改革、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積極探索高素質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社會認同、企業歡迎、家長滿意”的畢業生。
[1]張普禮,王曉江,梁熠葆.高職院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36):172-173.
[2]張澍東.關于高職產學合作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3(8):35-37.
[3]高進軍.職教集團校企深度合作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2(1):32-33.
[4]夏敏玲,鐘 華,謝 晟.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9):55-56.
[5]張紹明,戴興安,楊曉耀,等.校外實習基地選擇標準與實習管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7):51-52.
[6]馬雙忱,藏 斌,閆 蓓,等.應用化學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及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8(31):134-137.
[7]蔡敬民,董 強,余國江.高等院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新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9(2):77-78.
(責任校對 羅 淵)
G717
A
1674-5884(2014)08-0123-02
2014-03-21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JSSYXY201325);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C-a/2013/03/004)
代小梅(1987-),女,四川巴中人,碩士,主要從事農產品加工貯藏、就業指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