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柏俊
(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創建辦,江蘇常州213000)
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發展職業教育,既要著眼滿足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需求,又要注重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的趨勢,系統構建從中職、高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長“立交橋”,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推動舉辦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確定適辦五年制的專業[1]。
五年制高職教育現在是職業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日益加重,從規范職業教育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文件可以看出,國家的發展越來越需要綜合性技術技能型人才。那么在五年制與三年制的學校在辦學方面存在哪些差距?
本次在五年制學校共發放266份問卷,參加測試人員共提出1139條差距意見,由于是開放性問答,老師們的表述并不一致,筆者首先按照問卷實際表述進行了初步提煉,總結出45種差距意見。為便于論文比較分析,筆者又將相近意見進行了分類匯總,共列出專業課程建設、科研、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等15種差距意見。
通過對全體教職工的意見以人次進行統計,排列在前五位的差距是師資、硬件、專業課程建設、科研和校企合作,分別有235人次、204人次、142人次、107人次和91人次選擇。而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理念、校園文化、實訓基地建設、教學質量則分布在差距的6~11位(圖1)。

圖1 數據統計
通過統計的結果,發現認為師資有差距的占總人數的88.34%,認為專業課程建設有差距的占總人數的53.38%、認為科研有差距的占總人數的40.22%。通過統計和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大家對于學校在軟件上存在的差距有著較為一致的認識。
五年制高職學校與三年制高職院校目前存在的最大差距是軟件問題,在理念、師資、科研等軟文化建設中尤其明顯,這幾項還存在著很多可上升的空間。從與高職院的比較來看,學校的理念尚未完全滲透,還不能貫穿于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目前還不夠大,滿足中專體制的需要,與高職院校相比,五年制學校的正高級教師太少。在校企合作方面與高職院的差距同樣明顯,學校目前有著多家校企合作單位,那么到底有多少學生在這些企業工作?校企合作不單單是簽一份合同的事情,合作需要雙方的配合,那么在學校現有的體制機制中,應針對學校目前的現狀,做大量的企業調研,并針對學校現有的專業進行“引企進校”等相關模式探析,來完善學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3.2.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五年制高職的教授相比三年制高職院的差距太大,那么必須加大內培外引的力度,主要以內培為主。在外引方面,學校急需外引人才,但不能只重視數量,一定重視與專業相關,要遵循引入就能用,能促進學校發展,促進專業發展的原則,所以在引入的教授、博士人才或者是企業行業的專家時不能讓引入的人才不能發揮專業特長,到時反而會成為學校的累贅。其次,規范名師工作室的各項管理,完善名師工作室的考核制度,不能只有掛牌,一定要拿出成效,不然“名師工作室”只能流于形式,并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此外,發揮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以上教師的主體優勢,激發這一部分人的動力,發揮其引領的作用,利用師徒結對等形式,對年輕教師進行培養,形成學校良好的“傳、幫、帶”氛圍,使年輕教師能更快更好的踏上工作崗位,這樣有利于師資隊伍水平上升一個甚至幾個臺階。
3.2.2 提高科研水平
科研水平是學校軟實力的重要表現,但不能只看論文的數量,還要加強質量的提升,必須從核心期刊論文、公開出版教材、校級以上課題在整個科研成果的比重來衡量科研能力的進步。可以通過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的措施,來促進學校科研工作,其中可以嘗試以下做法:一是將科研要求與職稱要求掛勾,將學校對科研(課題、論文等)的要求列入各級職稱申報條件、崗位聘任條件。二是重視科研團隊建設。三是提升科研能力,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導師為師,借助外腦來提高本校教師的能力水平[1]。
3.2.3 完善體制機制,是促進學校良性發展的根本
在本次數據調查中,體制機制的呼聲也比較大。由于五年制高職學校本身是中專學校,存在著中專學校的一些傳統,有些地方一直邁不出去,步子不夠大。我們只有通過實踐,通過不斷的探索,才能找到屬于五年制學校的體制機制。比如說,二級管理的試點很重要,只有做了才能發現二級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才能不斷的修正,不斷的完善。
3.2.4 加強專業課程建設
一是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的需求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2]。五年制學校應根據現狀,做好企業調研,根據市場的需求,有效的設置專業,同時有利于探索三年制與五年制的聯系,并在五年制的辦學中做精、做特。二是重視課程建設。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職院校應加強教材建設及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3]。在我們目前的基礎課及專業課中,理論教學還是占了大多數的,并且有的實訓項目因條件限制的各方面原因,不能讓學生自己去演練等等。那我們必須通過引進更多的仿真模擬系統來充實,以最好的資源來培養優質的建設人才。加強與企業的交流,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人才的培養,更能突出專業課程建設的實用性、超前性及技能型。
3.2.5 優化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在各類課程標準中嵌入及相關“員”的標準,必須通過專家論證,不能只有一家之言,必須得到企業的肯定。加強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實行教考分離,讓第三方出卷,對教學水平進行檢驗,有利于得到社會認可。
3.2.6 凸顯學校自身風格
學校理念的功能包含了學校各項工作的基本問題: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理念不是一個口號,只是隨便喊喊的,它必須得到全校上下的認可,并內化于全校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中。那么理念應當怎樣滲透到各個成員的思想中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面進行[3]:一是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實踐學校理念。二是對全校教職工及學生經常性進行理念灌輸。通過校史館、宣傳欄等相關公共宣傳平臺及常規教學活動進行理念的傳播,并逐步形成文化的積淀。三是將學校理念貫穿于學校的各項工作環節。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學校的人文精神,以彰顯學校底蘊特色。
[1]王鳳君.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建設與發展的思考[R].常州: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13.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R].教高[2006]16號.
[3]孫稼麟.建構素質教育中的學校理念[J].山東教育科研,200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