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革,唐佳海
(湖南科技大學a.馬克思主義學院,b.學工部,湖南 湘潭411201)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難題。如何從思想認識上產生新的飛躍,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破解實效性這一棘手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熱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教育事業,也是一門管理科學,具有鮮明的系統特征,主要表現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要素(含教育主體、教育資源、教育方法、教育環境、教育機制等)是一個有機整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功能發揮需要將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功能將隨著系統結構的變化而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復雜性特征,必然影響其要素融合、結構優化程度,最終影響其實效性的發揮。因此,進一步加強系統化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也是實現其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提出,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更加要重視改革的系統設計和整體安排,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增強活力,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前進方向。
集成是現代的科學思維,是系統化建設的更高階段,其內涵是“為實現特定的目標,集成主體創造性地對集成單元(要素)進行優化并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關系)構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系統(集成體),從而更大程度地提升集成體的整體性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更加有效地實現特定的功能目標的過程”[2]。集成創新是產品、流程、技術、結構和戰略創新的集成,其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種要素,在主動尋求最佳匹配要素的優化組合中產生“1 +1 >2”的集成效應,是立足于系統設計、整體思維的現代管理組織優化路徑。將集成創新的理念與方法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對于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激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活力、增強其整體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集成具有如下四個方面的特點[2]:其一具有整體性特點,即集成體最后所形成的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統一體,一個能夠達到一定目的或完成某種功能的有機統一體,一個能夠通過優化組合達到功能倍增的有機統一體。其二具有動態性特點,即集成的過程不是靜止和孤立的,而是一個多元互動的動態發展過程,這就使得集成整體能夠在適宜的整合模式下實現“躍變”。其三具有開放性特點,即整個集成體就是一個能夠吸納更新自身的內涵形式,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開放的有機系統,該集成體在不斷的進化和發展中實現其整體性能的提升。其四具有創造性特點,即集成的過程就是以創造思維為核心的創造性實現的過程,創造性使具有不同特性的各個要素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聚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集成的上述特點及其所蘊含的原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路徑。
首先,集成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尋優。集成蘊含互補性原理與相容性原理。互補性原理是反映各集成要素通過功能和優勢互補的方式,實現集成體預期功能的基本規律。事物或系統間的不同屬性,是系統中各要素有機組織起來或互補形成完整系統的客觀依據;相容性原理是揭示集成要素內在聯系的本質規律。集成要素的相容與否,從根本上決定了集成要素能否形成集成體。集成要素的互補性與相容性原理,從本質上規定了集成過程的系統要素創造性融合的特點和系統整體尋優的特點[3]。集成的相容性原理、互補性原理將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的各要素有機融合起來,構成科學、完善、最優化的系統,更好地實現科學發展。
其次,集成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倍增。集成蘊含集成效應原理與系統整體功效倍增原理。集成效應原理是指集成體的整體功效遠高于單項要素功效的簡單機械的疊加。各單項要素有機集成后所產生的系統效應必大于單項要素效應的簡單加和;系統整體功能倍增原理是反映集成要素在形成集成體的過程中通過聚合重組、相互作用的方式,使集成體功效得以極大增加的基本規律。集成效應原理與集成功能倍增原理從本質上規定了集成過程的系統功效倍增特點[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統性、社會性、全局性的工作,集成的整體功能倍增原理和集成效應原理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功能的最大化,更好地實現其教育目標。
再次,集成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創新。集成蘊含功能結構與系統界面原理。系統結構是集成體內部各要素較穩定的結合方式,該結合方式外在的表現為組織秩序、聯系方式、時空關系等。系統功能是集成體所具備的性質和能力,該性質和能力在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系和作用中表現出來。集成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相輔相成,功能規定結構,結構促成功能;集成界面為集成要素間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流提供平臺,也外顯著集成體的功能。集成界面的性能是集成要素聯系機制的反映,機制的確立受制于界面的選擇,界面的最終形成又取決于集成要素的內在性質與特征。由此,系統界面原理揭示了集成要素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以及機制形成的基本規律。功能結構與系統界面原理從本質上揭示了集成是集成體各要素功能結構重組,系統機制形成以及再造與創新的過程[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體性、實踐性、時代性、創造性的工作,集成的系統界面與功能結果原理,將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工作機制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效率更高,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發展的需要。
以集成視角考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當前束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過于重視分工與專業化,協同化程度不高。如,教育與管理分離,教育與管理機制內部的不協同,尚未形成大思政格局;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結合不緊密。二是過于注重內部資源配置,各類資源相容性、互補性體現不夠。如,高校教育資源與社會教育資源結合不緊密,傳統方法與現代方法結合不緊密。三是過于強調外在條件改善,教育主體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不夠。如,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創新動力不強。
由此,我們應切實發揮好集成創新的功能與優勢,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認識上產生新的飛躍,在運行機制上進行重要改革,在功效發揮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超前策劃,培養集成思維。要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原則[4],對“極端重要的意識形態工作”進行戰略部署、統籌安排。要從黨和國家的重要事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等高度認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教學、科研與實踐的緊密融合;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密切配合;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以及中外之間的結合,以此形成多種聯合培養方式[5],形成齊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協同化。
第二,系統建設,建構集成模式。在實踐操作層面,建構以目標、組織、過程、內容和方法集成等模塊為內容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成創新模式,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具系統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為極其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學的工具。真正構建校校協同、校所協同、校企(行業)協同、校地(區域)協同、國際合作協同等開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
第三,突出高效原則,加強集成管理。在運行機制層面,要建立科學的工作流程與保障有力的運行機制,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成創新模式易于推廣。政府統籌,使各項行政管理、教學改革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建立社會協同創新機制,建立課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4]等等。
第四,認真實踐,推動集成創新。要激發教育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性和首創精神,及時總結吸納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容,不斷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體系,加強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1]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報,2013 -08 -21.
[2]黃 菁.集成視角下的政府信息資源管理[D].武漢: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3]王乾坤.集成管理原理分析與運行探索[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355 -359.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13 -11 -16.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 -07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