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 趙潔
信訪工作是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招生機構“擔負著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任,不言而喻,它牽動著千家萬戶,因而倍受社會關注。”[1]但人們的視線往往集中在高考的政策、招生來源計劃、統考成績、填報高校志愿、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各院校的投檔分數線等方面,而對招生中的大量信訪工作卻鮮為人知,因此,對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中的信訪工作進行探討就顯得日益重要。
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是招生系統內抓管理、依法治招、從嚴治招、對外樹立招生系統良好社會形象,提高招生系統誠信度、教育考試公信度、人民群眾滿意度的工程。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是“維護廣大考生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根本要求,是落實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原則、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是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與加強規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2]
教育部制定實施的招生“陽光工程”,其核心是公平公正,其內容主要包括“六公開”、“六不準”。“六公開”具體是:招生政策公開;高校招生資格及有關考生資格公開;招生計劃公開;錄取信息公開;考生咨詢及申訴渠道公開;重大違規事件處理結果公開;“六不準”具體是:在招生過程中,不準違反國家有關招生規定;不準徇私舞弊、弄虛作假;不準采取任何方式影響、干擾招生工作正常秩序;不準協助、參與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的非法招生活動;不準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長的現金、有價證券;不準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及家長收取與招生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同時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在已有工作基礎上,特別是在報名、考試、錄取主要工作階段,建立和完善從內容、方式、程序等方面的社會公布、公告和公示制度。“多年的招生實踐工作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保障公平公正的前提。”[3]
招生系統中的信訪工作,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話、來訪、電子郵件等形式,向各級招生考試機構、招生單位、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舉報、控告和申訴等,依法應由有關行政機關或部門處理的活動。
信訪工作是招生考試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招生“陽光工程”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聯系招生部門與廣大考生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了解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聽取群眾批評建議的窗口;是接受群眾監督、促進勤政廉政、克服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渠道;是化解矛盾,維護機關、學校正常秩序,保持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信訪工作責任重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從講政治顧全局的高度,重視和認真做好信訪工作。”[4]因此,要加強和重視信訪工作,設立紀檢舉報信箱(電話)等確保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與正義,有效維護廣大高考考生及家長的合法權益,及時處理、化解他們通過信訪渠道反映的關于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中的各類隔閡與糾紛。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山東省招生管理機構每年都會收到大量考生和家長的來信,接待大批考生的來訪,其內容從查分、查卷、查詢錄取信息到檢舉揭發考試、招生中的違規現象,涉及方面十分廣泛,這無疑維護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密切了政府同群眾的關系,對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打擊違法違紀行為、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轉變工作作風、推動招生錄取工作等,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中,信訪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下基本原則:[5]
穩定壓倒一切是指在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對外開放,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改革開放以來,穩定問題始終在中央政府的目標函數中占據著決定性的權重。[6]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培育自身執政的合法性,維護了改革開放過程中穩定的局面,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發生演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及時地進行自我創新和政策調整,與時俱進地轉換維護穩定的模式。教育招考機構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妥善處理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中信訪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堅持以人為本”是高校“陽光工程”中滿足考生需求并落實考生利益的鮮明體現。高校招生考試機構在處理群眾信訪問題時,要從關心群眾、愛護群眾、幫助群眾出發,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實際性原則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原則,要求人們在做事、想問題時,依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論。高校招生考試機構要加強信訪工作的指向性與針對性,對考生及家長反映的符合招生政策規定的問題,要及時高效地解決;對考生和家長提出的不符合招生政策規定的問題,也要進行積極引導,認真細致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切忌機械照搬和“一刀切”。
在高校招生領域有嚴格的政策、嚴格的秩序和嚴格的規定,各級招生部門、教育部門包括大學都應設立咨詢與舉報的電話,建立健全完整的咨詢和舉報受理機制。在招生錄取工作前,各級招生管理機構、各高校要分別確定信訪接待人員,并公布信訪接待地點和監督投訴電話,確保信訪投訴渠道的暢通。根據職責分工,省級招生管理機構、各市招生機構、各縣(區)招生機構要分別建立信訪分級接待的工作機制。招生監察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要進一步增強為考生家長服務的意識,努力做到接待熱情和耐心。認真研究、及時協調有關部門處理考生及家長合理的訴求,維護考生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考生信息保密力度的監督,避免考生有關信息的泄露。
各級信訪機構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做到依法辦信接訪,規范信訪處理,不斷完善咨詢和舉報受理機制。具體要做到:
(1)招生錄取階段,為方便考生及家長信訪,應設置群眾來訪接待場所,開設專線電話、網上信訪及傳真信訪,并向社會公布信訪地址、接待場所及接待時間,專設電話及信訪網址等;
(2)由信訪工作部門和招生部門共同組織對參加群眾來訪接待的工作人員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
(3)依法規范群眾信訪事項的登記;
(4)依法履行信訪受理或不受理、查詢、救濟等告知職責;
(5)依法在規定的時限內及時有效辦理群眾信訪事項,并予以書面答復;
(6)由分管領導牽頭,及時研究解決涉及招生錄取工作的重要信訪事項;
(7)由信訪部門負責按時督辦群眾信訪事項的處理;
(8)依法維護信訪秩序;
(9)依法設立對信訪的投拆、監督機制,及時處理信訪人對信訪受理、辦理的反映和意見。
各級招生管理機構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和《教育部關于實行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責任制及責任追究辦法》的有關規定,重視群眾舉報,認真抓好信訪舉報和案件查處工作。招生管理機構要積極會同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探索有效地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責任明晰、快速處理的反應機制。在這個反應機制里面,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度重視解決群眾投訴反映的問題,切實做到“有訴必應,有錯必糾,有責必問,有案必查”。
以山東省為例,高考前省教育招考院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和信箱,暢通廣大考生和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把維護考生合法權益真正落到實處。加大對各種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切實維護高校招生考試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嚴肅查處高校擅自超計劃招生、違規承諾亂招生、混淆學歷性質欺詐招生,以及與招生錄取掛鉤亂收費等行為。山東省2012年普通高考考試結束后,對于替考的舉報,相關部門進行了認真梳理,共提取69人的各科高考試卷進行筆跡鑒定,經鑒定替考屬實的36人;對于舉報抄襲、交頭接耳、攜帶電子設備等作弊行為的,通過回放監控錄像加以佐證,共認定違紀考生2人(考試中旁窺),作弊行為3人(其中傳接物品2人、攜帶電子設備1人)。對于舉報查實的違紀作弊考生,依據教育部《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嚴肅處理,維護了考試的公平公正。
當前,我國招生改革和發展正在穩步向前推進,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利益關系的調整,招生信訪工作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考生與招生院校及招考機構的糾紛日益增多,情況也日趨復雜。多年來,這些糾紛大都通過信訪部門解決,也有極少數爭議進入了人民法院的訴訟程序。但在實踐中,由于信訪工作的局限性,有些考試與招生錄取方面的糾紛已不可能單靠咨詢信訪渠道解決,而由于法律訴訟成本高、耗時長,考生一般也很少選擇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鑒于信訪和法律訴訟的局限”,[7]亟需探尋一種招生監察的仲裁性機構,以有效解決招生考試中的各種爭議。
考生與招生院校從實際出發,積極探討爭議裁決辦法是招生考試法制化的現實選擇,信訪與裁決相結合是解決好招生考試爭議的有效途徑。裁決制度將使原已存在的信訪制度更能充分發揮作用。以往信訪所面對的事項主要有三類:(1)來訪人員所提事項比較明確,信訪部門只需進行必要的咨詢解釋或通過協調解決,即可使來訪人員滿意;(2)來訪人員明知所提事項無理而糾纏,信訪接待人員卻束手無策;(3)來訪人員對所提事項確實不清楚,但與該事項所涉及的相對一方有分歧。若裁決辦法實施后,對于上述第二、第三類中的來訪人員,信訪部門可以告知其可自愿申請裁決。因此,信訪制度與裁決制度互為補充,可以為考生提供多種爭議解決渠道和訴求方式,可以使信訪制度更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切實解決好新形勢下招生“陽光工程”中信訪工作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做招生信訪工作。各級招生管理部門和招生院校要時刻牢記 “考生利益無小事”,從考生意愿中捕捉科學決策依據。要認真處理好每一封考生及家長的來信,熱情接待好每一起考生及家長的來訪,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信訪要求。
二要抓基層、打基礎,從源頭上解決好招生信訪問題。各級招生管理部門一定要把招生信訪工作的重心下移、關口前移,不斷增強基層就地化解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基層招生部門和單位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及時解決招生信訪問題。
三要依靠法律和政策做好高考考生及家長的信訪工作。解決考生及家長的信訪問題,必須堅持按法律和政策辦事。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的,要認真加以落實;對考生及家長要求合理,但沒有明確法律和政策規定的,要積極向上級及有關部門反映;對按政策不能解決的信訪問題,要向信訪考生及家長做好解釋說服工作。同時,要依法規范考生及家長的信訪行為。
四要切實加強督查督辦,積極推動信訪問題的解決與落實。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完善督查督辦制度。對信訪量大、信訪問題多的重點地區、學校要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具體督促和檢查,要集中解決一批久拖不決而導致考生及家長多次上訪的信訪積案。對重要的信訪案件,要重點督辦,限期辦結;對越級上訪、重復上訪和集體上訪案件,要超常規督辦,促使問題盡快解決。
綜上,信訪工作責任重大,信訪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映了招生機構的工作作風和社會形象,關系到全社會對招生工作的理解、支持與信任。做好這項工作,對深入推進招生“陽光工程”建設,推動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認真做好信訪工作,為招考事業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1]彭建華.信訪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1998,(5).
[2]畢書廣.高校招生實施“陽光工程”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12).
[3]胡曉莉.依法治招實施招生工作陽光工程[J].北京教育,2005,(6).
[4][6]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信訪工作的幾點意見》的通知[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1446caad1f34693daef3eaf.html.
[5]范緒鋒.做好新時期教育信訪工作 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N].中國教育報 2004-8-16(1).
[7]喬麗娟,張景華,趙州魁.解決招生考試爭議問題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 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