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吳良
沈陽城市學院(沈陽 110000)沈陽電視大學(沈陽 110003)
以PST-CCE為基礎的商務英語口語課改革探析
劉葉吳良
沈陽城市學院(沈陽 110000)沈陽電視大學(沈陽 110003)
商務英語口語課是國際貿易專業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本文通過結合商務英語口語課程,分析我校運用PST_CCE人才培養模式的正確性,探索該模式如何促進商務英語口語課的教學改革以及該模式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
PST_CCE人才培養模式 商務英語口語課 教學改革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形態。改革開放以來,隨時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高校注意到我國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今天的人才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的崗位能力有較高的期待,需要的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熟悉某項操作與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我校秉著與時俱進的原則全面開展了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此次改革是結合了國際著名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秉承“堅持育人為本,注重能力培養”的辦學理念提出了“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人才培養模式”,即PST_CCE人才培養模式(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的簡稱)。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純語言文字的要求,而是可以涉足某些領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也就是說外語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是社會廣泛需要的。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外商交流談判變得日益頻繁,商務英語口語在商務交流和談判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通過大量的社會調查,筆者去過沈陽海關、商檢、進出口公司等部門,了解他們的用人標準。通過跟畢業生的談話,筆者了解到了他們在工作實踐中對自己究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有了深刻的體會。很多畢業生們反映:雖然自己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剛走上工作崗位時,他們對具體商務業務中要用到的英語口語十分生疏,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很多人因為沒有用人方要求的商務英語口語能力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根據這些反饋信息,我初步對商務英語口語課教學該如何改革,怎樣能使學生通過商務英語口語課的學習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逐漸提高,以至于真正適應社會崗位的需要進行了研究。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就像給樹澆水,只澆到樹葉上,根本就沒有澆到根部,樹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這樣只是著眼于書本上的東西,學生的感知功能喪失殆盡,不會真正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況且,書本中有些陳舊的知識可能已經被社會淘汰,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即使掌握得再好,也沒有運用的地方。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都要經過三個月到半年不等的實習培訓才能適應崗位的需求,這樣從某種程度上耽誤了員工和用人單位雙方的時間。基于以上弊端,我校采用PST-CCE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就以崗位能力為教學目標,構建職業情境。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培養在真實的崗位上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等能力。在此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不僅有著更加牢固的專業知識,還擁有適用未來崗位需要的實踐能力,在當今這個重視能力的社會也更有競爭力。
教學目標決定教學活動的方式以及教學成果的方向。PST_CCE是“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說這種人才培養方式更注重的是崗位能力的培養。正因為這一教學目標的形成,筆者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老師們在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以及教學過程中更重視情景化的設計。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到了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了解和身臨企業情景,在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和適應工作環境,更具有競爭力。
根據我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國際貿易專業根據外貿工作的業務流程設立了三個目標崗位,分別是: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外貿制單員。三個工作崗位并沒有級別的高低之分,只有業務流程的先后順序之分。筆者所教授的商務英語口語主要應用于第一個目標崗位,即外貿業務員。根據崗位能力分析外貿業務員的崗位能力有業務規劃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商務談判能力;外語溝通能力;應用寫作能力等。由此可見,商務英語口語對此崗位能力的培養起著巨大的作用。
3.2.1 教師角色的轉變。
商務英語口語課是把商科知識、英語口語以及商務實踐三方面知識結合到一起開設的課程。傳統的商務英語口語課教師更注重的是商科知識以及英語口語兩方面,商務實踐環節體現得不明顯甚至根本沒有體現。在PST_CCE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是指導、輔助和監督的作用,他只需要講清基本原理、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可,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加實踐是教師主要任務。
3.2.2 教學場所轉變。
這是PST_CCE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的不同。PST_CCE在傳統的校內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把教學場所轉變成“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雙管齊下。據了解,國際貿易專業已經跟校外幾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每學期末的三周實訓周期間,我們會將本專業優秀的學生派到這些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業務訓練和操作。實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商務英語語言的應用和國際商務知識的運用。指導教師全程跟隨,配合實訓基地的工作人員一起指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實訓學習。
3.2.3 教學方法的轉變。
筆者參考了哈佛大學的情境化教學,他們“通過專門設計的、優雅的教室,包括圓形座位,先進的教學技術,如杰出的音響、視頻、網絡和真實的調研活動等方式增強了教學的效果”。通過哈佛大學的情境化教學模式,筆者對于商務英語口語課的情境化教學有了一些想法。我校可以將商務英語口語的課堂改造成類似公司的會議室、辦公室。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和情境化環境相結合使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活動和抽象的理論知識之間尋找到一個通道。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實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會議辯論、團隊合作等方式把所學到的商務知識用英語表達出來,最終實現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成為企業需要的人才。
在PST_CCE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考核方式也一改傳統的重視理論考核而輕視實踐操作的考核方式。商務英語口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所以考核方式絕不能用單一的圍繞書本的理論考核方式,而是要將考核專業技能的理論考核與崗位能力所需的實踐考核相結合,并且要著重考核學生商務英語口語的實踐能力。基于以上考核方式的設定,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具體操作: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可以分階段采用問答的方式考核學生對這一階段專業詞匯能力和商務專業知識的掌握。對于實踐知識的考核可以設定崗位情境,讓學生分小組模擬表演真實的商務活動。同時,學生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定一個商務方面的問題進行英語辯論。最后,學生的理論考核結果和實踐考核結果的總和就是該學生的商務英語口語的總評成績了。
綜上所述,通過實踐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人才培養模式,將崗位情境帶到商務英語口語課課堂,通過教師角色、教學場所、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變,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職業素質得到培養,為學生成為國際貿易專業所需要的商務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
[1]席英麗.商務英語教學新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08,(30).
[2]王毅敏.從構建理論學習理論看英語情境教學[J].外語教學,2003,(2).
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