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 (沈陽 110034)
高職院校禮儀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
金鑫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 (沈陽 110034)
從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入手,深入探究高職院校禮儀教學的重要性、高職院校禮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針對于此的對策分析等方面,立足于教學實踐,提出改善高職院校禮儀教育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高職院校 禮儀教學 教學方法
大學生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新時代道德規范的實踐者,知禮懂禮、以禮待人是當今時代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個人素質的必要組成、立足社會的重要競爭資本。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同時,還肩負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任務,由此,高職院校的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禮”被視為人類脫離野蠻、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古人將“禮”作為治國、齊家的根本和個人的必要修養。歷史上,多部經典著作、多位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也都論述過“禮”的重要性。《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左傳》中說‘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由此可見,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禮儀被賦予‘基石’的地位,是大到‘治國’,小到‘修身’的根本。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禮儀的碰撞交鋒頻繁,禮儀成為人們社會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伴隨著工作、學習和生活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禮儀文化素養已經也是當今時代對社會和個人的基本要求,成為社會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新時代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一線生力軍,在于其他形式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在社會競爭中,除了應該具備過硬專業技能,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應將禮儀教育作為切入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對比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院校的在校生文化課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盡管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設置了社交禮儀相關課程,但由于本身教育模式更注重對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等原因,從整體的社交禮儀教育效果上來看,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其禮儀素養的缺失具體表現及原因大致分為:
(1)學生自身對禮儀素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大學生群體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理應具備相應的禮儀文化素養。然而,高職院校生源多數是高考失利或者成績不佳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初高中時期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進入大學校園后,很多學生的行為不能得到很好的規范,行為層面上表現為:是非觀念淡薄,課堂紀律形同虛設,群體性作弊,這是其禮儀文化素養缺失的表現。
預包裝的現制現售食品,現場分裝或包裝食品應張貼標簽;標簽內容應至少包括品名、生產日期與保質日期、保存條件、大賣場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應按標簽標注的儲存條件下儲存和銷售;張貼標簽后的產品不得再更改生產日期與保質期,也不得以加貼形式覆蓋原來的生產日期與保質期;分裝食品的保質期不得長于原包裝上的保質期。
(2)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環節薄弱
目前,盡管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禮儀課程,但多作為公共選修課進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甚至學校本身,都沒有對禮儀素養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的學習時間相當一部分都用在學習知識、技能上,學生不了解儀容禮儀、社交禮儀、商務禮儀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和規范,有的學生甚至將錯誤的行為當做正確的規范,并養成了習慣,不自覺的在生活中不斷重復,不僅難以糾正,對周圍學生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3)教學過程中知禮不為,看輕實踐
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禮儀文化知識都表現出來興趣,愿意主動學習禮儀規范,但又普遍存在著知禮不為的現象,一是因為學生自身實踐的意識不夠,意愿不強,覺得禮儀文化離自己很遠,只
所謂教育,其目的是在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在學生禮儀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高職階段的社交禮儀教育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但它卻是最不容忽視,也是最有效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如何切實展開高職院校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需要是高校和每一位禮儀教師都要面臨的嚴峻考驗。聯系教學實際,筆者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提出幾點策略和方法。
3.1 學校層面
(1)加大宣傳,讓學生認識到禮儀文化素養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數的高校禮儀教育,簡單的停留在外在形式的階段,老師和學生對禮儀文化素養的本質和作用缺乏認識。因此,高校應加大力度,利用多種形式,例如講座、演講、辯論等,讓師生參與其中,真正領悟禮儀缺失所帶來的問題,強調禮儀的重要性,激發師生主動學習。遵守禮儀規范的意愿。
(2)增設道德和禮儀文化類課程,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高校的道德和禮儀文化教育明顯不足,缺乏普遍性和系統性,因此,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應增設道德與禮儀文化類課程,系統的講解禮儀規范和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學校在課設此類課程時,還應充分考慮實際運用,加強對師生的考核,避免流于形式。
(3)創設‘好獎壞懲’的氛圍,提供條件,鼓勵學生實踐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中禮儀規范的作用,制定獎懲規則,對遵循禮儀規范的行為進行表彰,對破壞禮儀規范的行為進行懲罰,創設好獎壞懲的校園氛圍。另外,學校應提供條件、模擬各種真實場景。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禮儀文化知識付諸實踐。
3.2 教師層面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背景下,課堂教學仍是實施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以及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要提高禮儀課程的教學效果,那么就要求存在于書本中,二是當前的社會環境本身無法形成較好的實踐氛圍,公眾道德和禮儀修養的缺失,反而對學生禮儀文化從課堂到社會的路上設置了重重障礙。禮儀教師:
(1)豐富教學內容,做好知識儲備和更新工作
“禮”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同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西方禮儀風俗逐漸被現代中國社會所吸收,這就要求禮儀課程教師,不僅要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更要做好社交禮儀知識的更新工作。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公共關系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文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和技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身就要有一桶水,禮儀課程教師必須不斷充實和更新禮儀專業知識,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設計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禮儀教學是一門需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單純采取傳統教學過程中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比較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宴飲禮儀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中西式宴飲的模擬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成帶領學生完成整個宴飲活動實際演練,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同時還可以采用電影、視頻教學的方法,寓教于樂。
高職院校禮儀素養教育對培養高素質、綜合實用型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生的禮儀文化素養的培育,個人、家庭、高校、社會都有責任,應切實提高對禮儀文化教育的認識,加強對禮儀文化素養教育的關注和投入,促使形成‘知禮’、‘行禮’的良好校園氛圍和社會氛圍。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顧希佳.禮儀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朱燕.現代禮儀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