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冬梅
(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美國印第安納州農村教師招聘和留任舉措探析①
龔冬梅
(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教師短缺一直是美國教育界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印第安那州采取了財政激勵、多渠道招聘教師、為招聘提供支撐平臺等措施來招聘更多的教師;此外,印第安納州還采取了開展新教師入職指導項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多樣化的薪水或留任獎金來留任教師。這些措施可以為我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
美國;印第安納州;農村教師招聘;留任
2000~2001學年印第安納州公立學校招生數為988 691人,而到了2005~2006學年招收的學生數為1 034 727人。在2005~2006學年農村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為45.01歲。16%的教師即將退休,以及包括即將退休的教師在內的有1/3的教師在五年后將退休[1]。
印第安納教育政策和評估中心的分析表明1994~1995學年開始教師職業生涯的教師在五年后已經有44%離開了原來的學區,其中16%的教師轉移到了其他的學區,而28%的教師已經離開了教師崗位[2]在2000~2001學年在高貧困的城市公立學校的教師流動率為22%,而在高貧困的農村公立學校為16.4%,而低貧困的公立學校為12.8%。Ingersoll利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一個全國范圍內的有代表性的教師跟蹤調查的數據來分析導致在高貧困學校流動的因素。教師跟蹤調查報告列舉出了教師離開的原因:退休:在1994~1995學年,25%的教師離開農村高貧困學校的原因是退休。家庭或個人的原因:44%的教師因為家庭或者個人的原因離開。農村高貧困學校。學校的因素:因為13%的教師列舉學校的因素離開農村高貧困學校。工作不滿意:40%的教師或者列舉工作不滿意或者報告要追求一個更好的工作或者提升工作機會的愿望作為離開的原因。在提及因為工作不滿意的原因而離開農村高貧困學校的教師中,學校的低薪水、低管理支持、缺乏教師影響和教師自治,學生紀律問題,低的學生動機,大的班級規模,課堂侵擾,準備時間不充分,以及缺乏專業提升的機會等是主要原因。
學校不僅難以留住已經雇傭的教師,同時他們也難以招聘到高質量的教師來填補空缺。很多學校特別是在招聘數學、科學、特殊教育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這些學科領域的教師非常困難。這些問題在高貧困學校更加糟糕。發放應急執照(emergency licenses)成為填補短缺領域教師的最通常的策略之一。如2001~2006年間印第安納州總共發放了9 897個應急執照。73%發放到特殊教育,8%發放到科學,6%發放到世界語(包括英語作為第二語言),5%在數學,8%在其他領域。
2.1.1 財政激勵
在印第安納州實行的財政激勵政策有貸款免除項目,即州政府為那些在低收入學校或學科短缺領域受雇傭的教師任期五年以上就可以申請免除全部或部分貸款。
2.1.2 多渠道招募教師
(1)替代路線項目。一是“轉到教學項目”(Transition to Teaching),在印第安納州所有的教師認證培養項目被要求為那些擁有文憑的職業轉換者提供轉到教學項目。在2004~2005學年印第安納的學校共雇傭了163個轉到教學項目的教師。此外,二是“軍隊到教師項目”(Troops to Teachers)。這是一個全國范圍內的項目,招聘和培養以前部隊的成員為低收入學校提供教師。依照學校的貧困水平,為其提供5 000到10 000美元的補助。(2)重新雇傭退休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已經退休但沒有達到社會安全福利法所規定的正常退休年齡的教師可以在退休后的90天后到教師退休基金所覆蓋的地方重新被雇傭,并且繼續獲得退休福利。(3)為招聘提供支持平臺。“專業教育職工介紹”是一個全國范圍內的數據庫包括有學校自愿張貼的工作機會以及由求職者所張貼的簡歷,從而為雇傭雙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息平臺。
2.2.1 開展新教師入職指導項目
印第安納州在1988年就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新教師見習項目,是美國最早實施新教師指導項目的州之一。2003年開始的印第安納門特和評價項目要求新教師參加為期兩年的由門特指導的新教師入職教育項目。新教師在第二年末會通過檔案袋評價被評估其表現。如果新教師的檔案袋不被認可,則其必須參加第三年的門特項目并遞交另外一份檔案袋。
2.2.2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大約1 400萬美元專業發展補助金被分配到公立和私立的認證學校來開展支持每個學校專業發展項目的活動。由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給印第安納大學數學教育中心620萬美元資助的印第安納大學數學革新項目,由中心為九個學區提供優質的專業發展培訓以改進教師有效教授基于標準的數學的能力。數學和科學合作伙伴項目是個由高等教育機構和學校形成合作伙伴關系來為6~12年級的數學和科學教師提供開發和實施專業發展的活動。印第安納州在2005~2006學年共提供39 425 789美元來資助諸如改善教學實踐等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
2.2.3 提供多樣化的薪水/留任獎金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印第安納州的一些學區開始對主動獲得額外執照或者更高級的證書的教師進行獎勵。在1995年,安德森教師基金會和安德森共同體學校合作機構開始對獲得全美教學專業標準委員會頒發的認可證書的教師發放報酬。2004年印第安納教育廳對在數學和科學教授第二學科的教師給予10 000美元的獎勵[3]。與印第安納州教育廳合作的高需要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可有機會獲得來自教師創新基金每年5 000美元的表現獎金。如伍德羅威爾森研究生教學獎學金對申請研究基金的人的要求是已經獲得數學或科學的學士學位,學習成績優異,且學術型和專業性都很強的人員。申請成功的人員在研究年(Fellow Year)會獲得30 000美元的研究補助金,同時參加集中的以實踐為導向的本科水平的教師教育項目,但條件是研究完成后需要在城市或者農村的薄弱學校連續任教三年[4]。
我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特崗計劃”、“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等來促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但是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的任務依然很艱巨。應繼續出臺一些惠及農村教師的政策,如通過設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基金”替那些在大學時申請國家助學貸款而畢業后去農村學校連續任教幾年的學生償還助學貸款等措施來為農村教師的發展服務。
拓寬農村教師師資來源渠道,建立合理的農村教師招聘和流動制度。鼓勵城市教師到農村任教,鼓勵高素質的非教師行業的人員在獲得一定的教師職業的培訓后到農村任教,吸引城市退休教師到就近的農村地區任教,實行“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的方式讓高師院校的實習生暫時地到農村任教,等。
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措施要考慮到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落后、交通不便、農村教師待遇不高等不利條件,應該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采取置換培訓、巡回培訓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同時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如衛星廣播電視系統、計算機互聯網絡等現代遠程教育設備來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
在保證農村教師工資足額、按時發放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環境。對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實行特殊的獎勵,對到邊遠貧困的農村地區工作的教師發放特別補助,對連續在農村任教多年的教師給予特別的獎勵。此外,應該積極地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環境,建立一種互助的相互支持的工作環境。
[1]Terry E.Spradlin and Kelly A.Prendergast.Emerging Trends in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Era [J].Education Policy Briefs,2006(12):1-16.
[2]Theoblad N D,Michael R S.Teacher Turnover in the Midwest:Who stays,leaves and moves?[EB/OL].http://www.ncrel.org/quality/mobility/in/in.htm,2002.
[3] Jonathan A.Plucker,Jason S.Zapf& Sarah A.Mc-Nabb.Rewarding Teachers for Students’Performance:Improving Teaching through Alternative Teacher Compensation Programs[J].Education Policy Briefs,2005(5):1-8.
[4]India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Qualified Experienced Teachers State Plan[EB/OL].http://www.doe.in.gov/hqt/docs/indiana_state_equity_plan_2011.
(責任校對 王小飛)
G40-059.3
A
1674-5884(2014)06-0014-02
2014-02-15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課題(ZC11083)
龔冬梅(1980-),女,湖南衡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農村教育、教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