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甘,徐凱坪
(1.廣東省廣業紡織物流產業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095;2.廣東新塘牛仔城,廣東廣州510000)
家喻戶曉的牛仔服裝是當今社會上流行的一種服裝,包括牛仔褲、工裝褲、牛仔裙、背心等,其中牛仔褲的比例占絕大多數,人均占有率不斷升高,多的有十幾條,少的也有兩、三條,覆蓋了世界各地城鄉男女老少。如今,牛仔服裝已經發展成為既經濟實用、耐穿又不斷滿足時尚、美觀、舒適的要求。正是圍繞著市場的各種需求,牛仔面料的生產不斷創新、拓展。紡紗技術對牛仔面料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紹了氣流紡和賽絡紡兩種紡紗工藝對牛仔產品風格的影響。
牛仔布使用的原料從傳統的以純棉紗靛藍染色作經紗、本色紗作緯紗、采用三上一下右斜紋交織而成的粗支斜紋布,發展到現在出現了各種原料: 麻棉、滌綸、氨綸、滌棉、滌黏、莫代爾、天絲等,經先進的紡紗設備紡成紗,再經球經、繩狀染色機或漿染聯合機,經劍桿或噴氣布機織布,最后經防縮或絲光整理做出成品[1]。使用硫化、還原染料;漂白和匹染;兩次染色和套染,原紗的多樣化,創造了粗獷、淳樸、自然、柔軟、滑爽、清晰、貼身等不同風格的牛仔布。
由于純棉牛仔服的舒適、耐穿、容易打理,受到大眾歡迎,也占領了主要市場。以下對常用的氣流紡和賽絡紡純棉紗進行分析對比。
(1)氣流紡紗: 長期以來以其特有的性能占據牛仔布用紗市場,有經緯都用氣流紡紗的;有經紗配上一部分環錠賽絡、竹節紗的;也有緯紗配上一部分環錠賽絡、竹節紗的;其布面風格既粗獷、簡樸、灑脫,又具有雨點狀,在歐美十分流行,國內用于男裝比較多。為適應高檔牛仔布的要求,氣流紡紗的配棉品質要求進一步提高。
(2)賽絡紡紗: 國內出現賽絡紡大約在20 世紀90年代,原用于毛紡,后大量用于牛仔布,采用經紗賽絡紡紗摻入少量的賽絡竹節紗;或經紗全部采用賽絡竹節紗;緯紗采用彈力紗或摻入少量彈力竹節紗;布面手感柔實、彈性好,色澤鮮艷、織紋清晰,適合做女裝。
氣流紡和賽絡紡的配棉要求見表1。

表1 配棉要求
氣流紡配棉: 可選擇成熟度較大、纖維長度適當短些的棉花,但要避免短絨及細雜多的原棉。
賽絡紡配棉: 可選擇成熟度較好、光澤較好、纖維長度較長、短絨及含雜較低的原棉。
氣流紡和賽絡紡的成紗指標及外觀要求(條干、毛羽水平為USTER 97 公報氣紡和普梳棉筒紗水平)見表2。

表2 成紗指標及外觀要求
棉條由喂給羅拉與給棉板的握持喂入分梳輥分梳成單纖維,通過棉管進入高速回轉的紡杯,形成凝聚須條,引紗通過引紗管被吸入凝聚槽內與須條聯接,因紡杯的高速回轉,引紗紗尾貼轉杯內壁聯接須條被加捻成紗,再經阻捻盤和引紗管引出卷成筒子。氣流紡纖維是由氣流凝聚,減少了牽伸造成的附加不勻,成紗條干較均勻,但紗結構空隙較大,纖維伸直度較差,內外纖維轉移較少,捻度差異較大,造成紗強力較低。氣流紡的抽氣式排雜使成紗結雜較少,纖維彎鉤較多,成布較耐磨,手感粗糙些,撫摸面料有糙米感。
采用兩根粗紗從細紗后喇叭口喂入,喇叭口有兩個孔,兩根須條分離平行進入牽伸區,從前鉗口輸出,后合并加捻成具有股線結構的紗。由于粗紗和細紗同向加捻,成紗纖維比較緊密、整齊、毛羽少,成布抗皺抗起球較好,手感較平滑、柔軟,有糯米感。由于是二根粗紗喂入,條干有互補的作用,條干CV%降低30%左右,粗細節也明顯減少,同時由于二根紗條相互卷在一起,可以掩蓋部分毛羽,絡筒后毛羽也不會增加過多。由于賽絡紡是雙根粗紗喂入,粗紗定量要輕,這樣可以避免細紗牽伸過大導致條干惡化。
牛仔布絕大多數是采用三上一下的右斜紋組織交織而成,經紗采用染色、緯紗采用淺色或本白紗,也有少數用二上一下右斜、緞紋組織、燈芯條等,也有經緯紗全本白、匹染和漂白,還有經紗染色,緯紗染彩色,織成緯彩色和彩條的。按布重可分為重、中、輕型三種。
(1)氣流紡紗: 經緯全部用氣紡紗;經紗氣紡紗、緯紗棉氨彈力紗;經緯配少量的賽絡竹節紗,布面具有粗獷、呈現雨點狀,耐磨性能好。氣流紡配棉提高,布面風格、染色效果更優。
(2)賽絡紡紗: 經紗平紗或配少量竹節紗、緯紗平紗或配少量竹節或彈力平紗、少量彈力竹節紗,具有手感柔軟、懸垂性好、撕裂強度高,因環錠賽絡紡可以紡短小竹節紗,服裝經磨洗加工后呈現隱約的竹節風格。
(3)面料外觀手感對比分析
為了從感觀視覺和手感觸覺上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取得廣東紡織有限公司的兩塊牛仔面料進行對比分析。取樣情況如下: 面料A : 50 cm × 30 cm,面料B: 40 cm × 28 cm, 技術參數如表3。

表3 面料技術參數
經過對A、B 兩塊面料的鋪展、折疊、目測、手撫,明顯感覺到使用了氣流紗的A 面料織紋粗獷,雨點狀較強,布料不夠豐滿,略感平板,手感硬實,用手慢撫有糙米感。而B 面料織紋清晰,光潔度好,布料豐滿,手感柔軟平滑,彈性較好,慢撫布面有糯米之感。
可見,在配棉等級相差不多的情況下,賽絡紡紗為主的牛仔面料的手感、光滑度、清晰度、撕裂強度、外觀感覺均優于氣流紡紗為主的牛仔面料。我國目前對牛仔產品的要求已高于國外,因此,內銷產品多用賽絡紡紗為原料,更適合于女裝。氣流紡配棉如和賽絡紡同等級配棉,而且不使用下腳料時,織出的牛仔布,質量風格均可提升,面料、色澤更鮮亮,手感硬實、粗獷,更適用于男裝。
氣流紡和賽絡紡是現代牛仔布用紗的兩大工藝技術。氣流紡技術的問世,以其產量高,用棉等級低(可回用精梳落棉),用紗成本低的優勢取代了環錠紡設備在牛仔布用紗的地位;賽絡紡源于毛紡工藝,被應用到環錠棉紡設備后,卻為牛仔產品的花式品種開發打開了一個新天地。據調查,我省棉紡錠已接近50%進行了賽絡紡改造,為使我省成為牛仔大省奠定了基礎。隨著人們對牛仔產品的高檔化、多樣化需求的提高,賽絡紡紗技術將會得到更好的應用。
[1]林麗霞, 劉干民, 楊慧彤.牛仔產品加工技術[M].上海: 東華大學出版社, 2009.
[2]楊鎖廷.現代紡紗技術[M].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