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高校“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是高校工會組織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和改進“教職工之家”建設,能夠更好地代表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如何使教職工之家建設再創輝煌,是當前高校工會工作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問題。文章通過對“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現狀分析,提出建家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關鍵詞: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新舉措
作者簡介:江盈(1979-),女,南昌航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6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教職工隊伍不斷壯大,創建“教職工之家”,就是以關心教職工利益,為教職工辦實事、解難事,更好地代表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何謂“教職工之家”,首先要知曉“家”之含義。家最基本的涵義很簡單,《辭海》上講:家即“家庭、家鄉”。而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顯然,高校“教工之家”的“家”與《辭海》上所界定的“家庭”較為接近,但它又超出了《辭海》上所界定的“家庭”的原意。
目前我國有關“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深度的理論研究不多,隨著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到:“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得“教職工之家”的建設工作更加突顯。本文針對當前高校“教職工之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新舉措、新思路,為建設和諧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高校“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維權職能不突出
高校工會在建家活動中的維權職能不夠突出,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弱化,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能出現偏離。不能很好地為教職工說話辦事,教職工出現的困難也不夠關心,對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無法進行維護,甚至出現教職工在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訴求無門的現象。從而無法體現工會與教職工之間的親密無間、血肉相連的關系,失去教職工對工會組織的殷切期望、充分信賴和迫切要求。
(二)思想認識不到位
某些高校對教職工之家的建設缺乏支持力度和共建意識,忽略對建家內涵的深刻理解,沒有把建家與發展規劃相聯系,沒有將建家意識升華到讓教職工當家作主的思想高度。還有的高校單純地建幾個活動室,流于形式。因而建家工作長期沒有起色,教職工也沒有主人翁意識,缺乏集體榮譽感,無法發揮教職工之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文體活動不頻繁
部分高校由于辦公場所有限,無法開展建家活動,更別提開展各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有的高校雖然爭取到了活動場地,但僅僅只是作為兼用場所,往往是將會議室、教室、報告廳等一地多用,不能充分體現教職工之家的作用。除此之外,經費不足,也使得建家工作充滿坎坷與艱辛,無法真正建立教職工之家。
(四)女工委員不平衡
目前大部分高校工會組織的負責人以男職工居多,制度建設不足,對女職工的重視度不夠,女工委員非常稀缺。而開展的工會活動也是以男職工為主,缺乏對女職工活動的宣傳報道,女工活動的次數不平衡。導致女職工沒有歸屬感,忽視女性的“半邊天”作用,對工會組織失去“家”的信任和期盼,感受不到“家”的存在和溫馨,體驗不到“家”的溫暖和關懷。
二、建家工作的幾點新思路、新舉措
(一)維護權益是“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核心
一方面要提高高校工會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能力。“教職工之家”建設的宗旨就是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系,及時反映群眾的心聲,代表和維護好教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群眾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維權力,從根本上維護教職工的勞動權利和經濟利益,真正體現教職工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做到依法維權、社會化維權,敢于維權、善于維權。
另一方面要及時消除勞動關系的摩擦,維護教職工隊伍穩定。及時了解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和不穩定因素,化解矛盾,增進團結。要不斷改善教職工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用愛心、真心去溫暖群眾的心,把工會的溫暖送到特困家庭,使工會教職工之家成為黨、政、群的連心橋,成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避風港。
(二)人文關愛是“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著力點
建設職工之家要以人為本,才能真正贏得廣大教職工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比如:每年組織歡送當年光榮退休的老師;教職工生日之際送上生日蛋糕;特殊節日里發送慰問品;積極參與學校醫療改革、崗位津貼;教師住宅區物業管理、重大獎勵等方案的討論;成立“教職工援助中心”等,這些活動均體現“家”的溫暖,不可或缺。
此外,可以建立各種教工活動室,添置乒乓球桌、臺球桌、跑步機、棋牌桌等各項體育娛樂活動設施。教師休息室里專門為老師配置沙發床,配有空調、電視機、冰箱、微波爐等。總之,高校“教職工小家”作為學校最基層的管理和服務部門,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也是一個持續完善的過程,需要全校師生員工、校內校外持續而不懈地努力。
(三)開展文娛活動是“教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支柱
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是基層工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職工小家”要大力開展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需求的教職工活動,組織舉辦各種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文體娛樂活動,從而增進教職工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實踐過程中,各高校工會可以開展諸如籃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象棋、圍棋、書畫、太極拳、棋牌、拔河、登山等教工喜聞樂見、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這些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文體娛樂活動的開展,推動了和諧校園的文化建設,豐富了廣大教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實踐證明,文娛活動的參與人員范圍越廣,越能滿足教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有益于廣大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對群眾性活動的開展和普及起到良好的帶頭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