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棟
在企業依托市場發展中,如何強化黨的建設保持自身文化的先進性,進而發揮政治優勢,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的方向,增強企業竟爭實力、確保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國有企業應該積極探索黨建文化,引領企業文化的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提出建設“大文化”的概念——“大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它把全部人類社會其及歷史作為文化的載體和形態納入考察的視野,要求提高對文化發展的力度。黨建文化,特指中國共產黨誕生、成長、發展歷程中,逐步精煉形成的價值思想、核心理念、信仰認同和思維、行為方式的總和。而企業黨建文化則是大黨建文化下的細胞子文化,體現一個單位黨的政治核心作用能否充分發揮,關系黨的肌體能否健康并永葆青春與活力。包括其在黨的指導思想、宗旨意識、理想信仰等的統領下,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廉政建設其及實踐行為的諸多內容。反映一級黨組織的核心力、推動力、戰斗力,代表職工群眾利益、代表先進的生產力、文化力的精神風貌。 一、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系
一個國有企業的黨建文化和企業文化是怎樣的關系呢?從定位上講,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是先進層次與普遍層次的關系,黨建文化主導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反作用于黨建文化,并為黨建文化提供豐富內涵。企業基層黨建文化同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密切相關,相互滲透,存在著內在的一致性。
首先,兩者文化建設目標的同一性。企業文化的目的是通過強化管理、激發員工良好行為養成,對內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外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從各個環節調動企業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竟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基層黨建文化建設和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黨的基本路線、政策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員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培育愛黨愛國、忠誠企業、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在國有企業中,兩者都是通過推行先進理念,價值觀等,使員工對企業的發展愿景充滿希望,從而達到提高整體士氣,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其次,兩者文化建設作用對象的一致性。企業文化和基層黨建工作研究的對象都是人,都是以人為本的科學,都是做人的工作。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基層黨建文化強調是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對基層黨建工作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務工作者實踐經驗的提煉與總結。兩者都是人文科學,以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為共同出發點,都重視培養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人際關系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集體意識,其著力點都是在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促進企業提高效益,發展生產力上下功夫。
再次,兩者文化建設方向的統一性。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的企業文化,它必然受黨的思想原則、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信仰、價值觀的指導,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要求,不僅與基層黨建文化方向是統一的,而且發揮基層黨建文化優勢又能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因此,黨建文化在企業文化建中,必須發揮統領作用,嚴格把握好企業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逐步將企業的各項工作納入健康的軌道上。現在,絕大多數國有企業設立企業文化辦,受企業黨委和行政的雙重領導,突出黨委主導,保證了企業文化的先進性。
二、黨建文化要著力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在企業黨建文化建設中,要遵循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站在知識經濟新文化的潮頭,以實事求是、務實創新的作為,規劃、設計、展開黨建文化建設的每一項工作,著力從文化內涵反映企業黨建工作的時代性,從文化信仰增強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從文化的視角考量黨建工作績效,從信仰、核心價值、精神家園、行為方式、團隊活力、視覺文化等文化視角,審視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的舉措、載體、成效,努力用文化詮釋黨的意識形態、組織心理、制度規范、行為準則、黨的形象,回答黨建文化和黨的工作與企業先進文化建設的關系。用黨建文化的超前性、科學性、先進性,統領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總之,企業黨建文化建設是一項卓越的系統工程,肩負著黨始終代表最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更責無旁貸的肩負著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的重任。因此,企業黨委在高揚黨建文化主旋律的同時,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核心作用,使企業文化建設在黨建文化旗幟的導引下,沿著健康、正確、先進的道路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