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米佳
據統計,90%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問題,27%的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云南馬加爵因為有明顯的心理問題而殘忍地將四名室友殺害,復旦大學某研究生因為嫉恨室友而將其毒害致死,還有大學生在學校里制造的諸如偷盜、斗毆、自殺等惡性案件都令人震驚。這些事件很多都與學生的心理有直接關系,為平安校園的建設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社會原因。當前社會貧富懸殊較大,許多家庭經濟情況不佳或者來自偏遠農村的學生往往自慚形穢,產生自卑情緒。還有,逐年增大的就業壓力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家庭原因。當代大學生大多是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同時也受到家長嚴格的管理。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生活經歷單一,自理能力及抵抗挫折的能力較低。
第三,學校原因。大學生在校期間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當然和學校環境密不可分。許多學生為了能夠在就業時把握更多的主動權,就要加倍努力地學習,學習壓力很大。因此,許多學生經常感到力不從心,不能合理分配時間,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焦躁情緒。此外,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他們也很容易在這方面產生情感困惑。
第四,自身原因。上面都是一些客觀因素,還有一部分是由于自身的主觀原因所致。復旦大學肖永春等人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狀況進行分析時,指出學生人格因素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有密切關系,學生人格因素中的憂慮性、社交性、利他性和道德感等因素都與學生情緒水平有緊密關聯。
上述是大學生心理問題對高校校園安全產生影響的主客觀原因。由此可見,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對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要在原有措施基礎上,出臺新的舉措,多方配合,多管齊下。
一、加強隊伍建設。輔導員與大學生接觸最多、最直接,學生各種情況輔導員一般最先獲悉,因此,要把輔導員隊伍作為預防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抓手,鼓勵并支持輔導員去參加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培訓,取得獨立開展心理咨詢的資格。
另外,本科生班主任和研究生德育導師也是主要的工作隊伍。在對班主任和德育導師進行培訓時,要把學生的心理問題作為重要的培訓內容,提高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再者,每天給學生上課的教師更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隊伍。教師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要在教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培養,幫助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建立聯動機制。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學校層面上可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由專業的心理學教師組成。心理中心負責從整體層面上部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尤其是要對新生進行心理測評。各學院要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二級心理輔導工作站,做好日常工作。
另外,由于大學生活學習都較分散,老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非常有限,很難直接獲取學生的各種情況。為此,要在每個班級中設立兩名心理委員,男生、女生各一名,并對心理委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心理輔導的一般理論和操作技能、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應對措施、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技巧等。心理委員要從自身心理素質好、品學兼優并志愿從事心理輔導工作的學生中篩選。
三、加強宣傳教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可以定期開展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各院系積極配合,組織相應的主題活動。一是心理講座,講座可以涉及生命感恩、專業選擇、科研興趣、求職禮儀、生涯發展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二是團體輔導,如提升幸福感的團輔活動、新生骨干訓練營、克服害羞心理團輔活動、應對大學生活挫折團體輔導等。三是心理沙龍,參加過心理健康專業培訓的輔導員、專業教師、院系領導等都能組織開辦心理沙龍活動。沙龍內容力求豐富,形式不拘一格。四是素質拓展,素拓是大學生普遍喜歡的活動形式,如可以組織人生發展訓練營、心理知識挑戰賽等素拓活動。五是心理短劇,學院可以把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排成短劇,把正確的處理方法融合在劇情之內,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也能接受教育。
[參考文獻]
[1]肖永春,劉明波,高山川.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05(2).■
項目支持:浙江省高等教育保衛學會2013年研究課題中《大學生心理問題對校園安全的影響與對策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