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飛,余秋紅,陳曉霞,張春燕,沈 芳,沈佳波
(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浙江杭州 311201)
平足是骨科常見的姿勢性足部畸形,其病理學改變為跟骨外翻、足弓塌陷、前足旋前外展,病變涉及軟組織、骨關節等諸多方面,是一種復雜的病理狀態[1]。隨著人們對足部外觀重視程度的提高,平足的手術需求越來越高。因手術恢復了足弓形態,術后局部疼痛明顯,且術后需盡快糾正步態與力線異常,并保護足部其他關節結構,因此圍手術期護理非常重要。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足踝外科對11例先天性疼痛性平足癥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例11足,其中左足4例、右足7例,均為女性;年齡42~56歲,平均年齡49.6歲;病因均為先天性雙足扁平足,但雙足疼痛程度不同,因近年來行走時單側足疼痛難忍,要求住院手術治療;伴有糖尿病1例、高血壓病2例;臨床表現:患足跟部和足底疼痛,足部腫脹明顯,行走緩慢,連續行走路程<1公里;按Maryland足部評分標準[2],足踝功能可5足、差6足;手術方式:行跟骨內移截骨術5例,行三關節融合術6例。
1.2 結果 本組11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2.6個月,術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無并發感染及骨髓炎,內固定無松動、斷裂;足部外形矯正滿意,均能正常穿著普通鞋,按Maryland足部評分標準,術后足踝功能優7足、良4足,優良率為100%。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因足部疼痛,不能正常穿著普通鞋,活動受到限制,生活質量下降,雖對手術充滿期待,但仍擔心預后,易產生焦慮、煩躁心理。護士悉心照顧患者起居,多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對患者的疼痛表示認同及理解,有選擇地對其進行相關知識的交流,并用圖片展示宣教資料,讓其有被重視、被尊重的感覺,消除術前心理負擔。
2.1.2 腫脹護理 患者足部均有不同程度腫脹,予本科室醫生自擬中藥外用方外敷腫脹部位,并用棉墊加壓包扎,再用彈性繃帶固定,每日更換。每次敷藥前,對患者的腳圍進行測量,在首次操作時用圓珠筆做好標記,以便測量部位固定。本組患者連續中藥外敷3~4 d后,腫脹基本消退。
2.1.3 術前準備 積極完善術前常規檢查,如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足部CT、足部X線攝片等檢查;對高血壓病及糖尿病患者定時監測血壓、血糖,直至控制平穩;保持足部皮膚清潔。
2.2 術后護理
2.2.1 疼痛護理 疼痛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進度和生活質量,所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意義十分重大[3]。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積極采取有效鎮痛措施,協助抬高患肢,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鼓勵患者親友陪護,了解患者興趣愛好,使其放松心情, 轉移注意力,以緩解疼痛;常規使用自控型鎮痛泵,定時、按量給藥,并在雙耳神門、肝、腎、腎上腺穴埋豆,以理氣止痛。本組2例對疼痛耐受性較差,手術當晚疼痛難忍,予鹽酸哌替啶75 mg肌內注射后緩解。
2.2.2 安全護理 術后由矯形中心量身定做支具將患足固定6周,支具能有效恢復足弓和后足穩定[4]。支具固定后定時檢查足部放置是否恰當,皮膚是否受壓,以便及時調整支具大小,增加舒適度。手術次日,指導患者主動行足趾背伸、屈曲和膝關節屈伸活動以及行股四頭肌、趾長伸肌及小腿三頭肌的靜力性收縮[5];術后2周扶拐下地行走,活動時做好防跌倒護理。保持走道通暢,病房設置防滑標識,預防患者跌倒是護理工作中需要重視的一個環節[6],是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向患者強調穿著合適衣褲,健足穿著防滑鞋;離床活動時需有人陪護,濕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動;在行走時如出現頭暈、下肢無力、步態不穩等情況,立即在他人幫助下臥床休息。本組患者住院期間未發生跌倒意外事件。
2.2.3 康復指導 6周后拆除支具,根據骨愈合情況逐漸開始漸進性訓練。第一步:60~65℃熱水熱敷足踝、跟腱、足底3~5 min,2~3次/d;第二步:按摩5 min,按摩部位為小腿前外側肌肉→小腿后側肌肉群→跟腱→足底,按摩的力度由輕到重,使患者有酸脹痛感,2~3次/d;第三步:斜坡站立,從5~10 s開始,持續時間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2~3次/d,同時,向患者解釋患肢站立后,如出現紅、腫、痛的情況為正常反應,反復訓練后癥狀可逐漸減輕或消失,以消除患者疑慮;第四步:負重行走2~3次/d,一般術后6周負重<15 kg,從負重25%體質量行走逐漸過渡到負重50%體質量行走,至術后3個月足部完全負重[7],負重行走期間注意循序漸進。
平足畸形的手術治療旨在消除臨床癥狀,矯正足弓畸形及恢復足弓生物力學。在圍手術期護理期間,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加強心理疏導,做好腫脹的對癥處理,同時完善手術準備;術后做好患肢的疼痛護理,加強安全防范工作,給予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指導,以增加足的柔韌性并降低疼痛,保證手術療效,早日恢復足部功能。
參考文獻:
[1] 俞光榮,陳雁西,楊云峰,等.伴嚴重疼痛的成人平足癥的手術治療[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15(9):641-644.
[2] 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T,et a1.0perative treatment in l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I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 classific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0):87—95.
[3] 湯根芬.骨科患者疼痛的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7):96.
[4] Pinney SJ,Lin SS.Current concept review:acquired adult flat foot deformity[J].Foot Ankle Int,2006,17:66-75.
[5] 王聯麗,湯宇宏.下肢骨折近關節支架外固定術的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9(9):809-810.
[6] 胡燕.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的高危因素及預防[J].護理與康復,2009,8(10):829.
[7] 侯玉清,黃莉,譚舒尹,等.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的康復護理[J].護理學報,2012,19(1B):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