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慧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騰飛和“計劃生育”方針政策的執行,許多核心家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致使“隔代教育”方式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案舸逃钡姆绞讲粌H在城市盛行,且在中國農村也漸趨主流。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但隨著隔代教育在廣大社會的抬頭也引發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現代隔代教育的再現
1、代溝
所謂代溝(gap of generation)是指社會的不同代際之間在價值觀和行為選擇方面出現的差異、隔閡、甚至沖突 。代溝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的是社會生活變化的速度和程度。社會變化的越快,越深刻,代際之間的代溝也就越大。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發生迅速變化,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親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代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會不斷凸顯,代溝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思索。
2、隔代教育的內涵
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著兩種基本的教育形態,其一是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其二是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相對于親子教育而存在,二者共同構成家庭教育的主題。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而使得社會里個中的因素也隨之發生劇變。社會里現行的各種價值觀、人生觀都較前一個時空發生了改變。一個家庭里的三代人群體驗的是不同的文化或是記憶,這就導致了社會劇變的今天祖輩的文化或是記憶是否追隨整個社會的步伐,祖輩對孫輩進行的教育是否具有變遷性,或是祖輩所教授的內容是否具有時代性這些問題就變成了我們所要思索的問題。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老年型社會引發的代溝問題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國際標準衡量,均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老齡化己成為21世紀中國不可逃避的問題。我國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社會勞動力失衡,老人成為了社會負擔導致老人的權威受到威脅。全體社會成員以當今流行的行為模式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核心家庭逐步取代擴大家庭成為主要類型,整個社會處于不斷動蕩中,行為準則、 價值觀念等不斷變化,人們對文化的歸屬感不穩定,年輕人出現變革意識,代際沖突開始產生。在這樣的背景下,祖輩和父輩出現了“代溝”,父輩作為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承擔起贍養祖輩、照顧幼小的重責。介于社會快速發展的壓迫下選擇中和各種的資源優先把子女交由祖輩進行照料和教育,同時期許祖輩能對子女進行與時俱進的教育。再者,作為孫輩與祖輩有一代之隔在大的生境上有明顯的差異由此可以看出隔代教育中存在的代溝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祖輩與父輩的代溝;第二,祖輩與孫輩的代溝。隨著社會劇變老年人的文化和記憶都受到威脅,更多的東西是把主題保留住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從而加劇了對老年人的挑戰,也加劇了社會的挑戰。
2、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
幼兒時期是每個個體進行社會化的初始階段關鍵時期。中國有“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說法,每個個體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兒童時期是每個個體學習的開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孩通過與自己親密的人接觸吸收相應的知識。瑞士學者讓.皮亞杰曾經研究過個體的認識發展。根據他的研究結果,兒童的主要認知方式是具象思維,主要靠感覺和模仿來認識整個世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決定了具體生活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作為進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場域,其中父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思想和性格支配下的生活習慣對孩子心理和性格的養成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古語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居美國心理學家鮑倫德的研究,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社會化影響很大。最適宜的教養方式是威信型的、即父母為子女所訂立的規則,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本人率先垂范。相反,父母過于專制或寬容對孩子的成長都不利。此外,家庭關系對兒童的成長也有重要影響。那些父母經常與孩子溝通的家庭,孩子會顯得自信、有朝氣。相反,父母之間的沖突容易使孩子心理機能較差,容易發生情緒混亂,甚至罹患精神分裂癥。研究還發現,那些有嚴重家庭沖突但尚未離婚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更大,使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更多。于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中國城鄉發生劇變。城市里的人們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實現自身和家庭生存的問題上,同時農村資源的短缺或是對資源開發技術的不足導致許多農村人口涌向城市尋求更好的生存機會。這也牽動了許多現代家庭的孩子面臨良好家庭教育缺失。
三、總結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使得我們的代溝更多的顯現方式是以同塑文化形式呈現的,代溝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的人都要求去學習去適應,基于生理功能等原因老人年很難去很快適應這樣的環境所以這樣的歷史重任必須有廣大青年人去承擔,對于教育問題更是。教育是一個國家、民族、個體進行文化傳承的最佳方式只有最適當的方式才能進行跟好的傳遞,從而親子關系的父母的角色更適合進行文化的傳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