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軍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違法土地案件的查處工作力度,出臺了針對地方政府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責任追究的15號令。之后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土地衛片執法檢查,不斷加大問責機制的落實,對違法違規用地嚴重地區的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有效的控制了違法用地蔓延的趨勢。但從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情況來看,執法機制沒有理順,困擾基層違法用地查處難的主要困難和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一、存在的矛盾與問題
(一)國土資源執法剛性不足。按照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違法者在收到執法者的書面停工通知后,仍繼續施工,基層土地管理者由于沒有辦法通過強制手段阻止,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多數基層法院有一個考核指標那就是“結案率”,受這個“結案率”影響,基層法院大多不情愿受理強制拆除違法違規建筑這類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違法用地雖經查處,但真正執行到位卻困難重重的狀況,從發現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到走完程序至少要一月有余,這期間違法主體早已完成對土地占用,對違法違規行為沒有起到真正的遏制作用。
(二)地方經濟發展與土地執法的矛盾。由于沒有真正落實基層政府土地管理的共同責任機制,導致基層政府往往熱衷于上項目、爭投資,當地政府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求土地管理部門對涉及土地使用的項目先放行,邊整改邊施工,造成許多違法用地項目破壞耕地種植條件嚴重,無法進行復耕。我們基層土地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存在來自地方保護與行政干預方面的阻力,造成了基層土地管理和執法難的問題較為突出。
(三)國土資源執法權威性不夠。當前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缺乏權威性,工作人員沒有強制執行權,使行政當事人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認識不足,經常會遇到暴力抗法的事件,導致執法者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使得辦案過程中執法受阻,部分人員存在辦案畏懼心理或缺失辦案尺度,對涉及關系復雜的案件畏首畏尾,不能依法辦案。基層國土資源部門也開展了聯合執法與公安、檢察院、規劃、城管等部門聯合,借助這些執法部門的權威性,震懾違法當事人,但執法部門受警力限制,不可能每次執法都派員參加,即使參加,由于不是執法主體,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很常見,因此聯合執法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政府主導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機制。應自上而下出臺政策,督促加快建立由各級政府為主導,國土資源部門牽頭,公安、檢察、法院、住建、工商等部門協調配合的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切實調動基層政府與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能動性,建立健全國土資源“大家管,大家用”的良好體制機制。并建議組建土地法庭,負責處理各類土地違法案件,快審快判,只有這樣,當前土地違法案件屢禁不止的局面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加大土地執法力度。以全國衛片執法檢查為契機,以消除違法用地狀態為標準,由當地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切實加大對目前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整改力度。對那些影響較大的大案要案,集中力量一抓到底,從重處罰,避免來自地方保護和行政干擾等問題。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可以嘗試通過電視、廣播和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媒體宣傳把處置典型案件過程曝光于眾,加重違法者的違法成本,表明政府堅決依法處置土地違法行為的決心和態度,從而營造強大的土地執法威懾力提高土地執法的權威性。
(三)適應改革需要,加快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隨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各地在加強土地管理方面積累了較好的經驗和做法,如集體土地流轉、土地分割、裁執分離等,國家應該盡快審定可行性,并列入法律條文,緩解土地執法難的問題。
(四)走執法與宣傳相結合的路子,營造良好執法氛圍。將宣傳和執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執法中宣傳,以宣傳為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執法活動,增強宣傳和執法的實效。創新執法和宣傳形式,諸如與新聞媒體建立新聞直通車,召開社會各界參與的執法現場會,開通網絡查處違法視頻直播,通過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將舉報、查處和反饋的全過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向社會警示購買和使用違法土地上建筑物的風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增強政府領導和農村基層干部依法用地和守土有責的意識,樹立依法依規用地、科學合理用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良好氛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