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亞群
摘 要: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是幼兒園工作的精神實質,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光榮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著眼點是兒童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卻越來越弱,一種孤獨感伴隨著幼兒的成長也在逐年放大,因此我們有必要關注和矯正之。
關鍵詞:幼兒;素質教育;心理孤獨;矯正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66-01
中華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是群體目標,群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素質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群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每個個體素質的提高。根據個體發展的水平設置不同的目標,古代稱為因材施教,現代思想工作稱之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素質教育稱為創造適合每一個幼兒的教育。在教育觀點上,施教者首先要學會尊重被教育者幼兒,尊重其人格尊嚴,合理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澆水等一系列措施無非是助苗成長,而拔苗助長只會摧殘和毀滅幼苗。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后,我制訂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并將標準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都有目的和有計劃地進行。
一、幼兒孤獨感產生的原因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到三、四歲時,不管成人怎樣與他接近、交流、玩耍,他們都不會滿足,他們最希望找小伙伴玩,這是他們從心靈深處自覺萌發出來的交際欲望。例如,幾個正常的幼兒在一起時,一會兒他們就玩開了。但是目前由于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小家庭不斷出現,同齡孩子趨少,再加上家庭電腦的增加,使得孩子的居住環境日益封閉,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少之又少。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一些幼兒的孤獨感就漸漸產生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與人交往的冷漠。
一些不正確的家庭、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也是幼兒形成孤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一些年輕的父母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往往只能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卻不懂得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還有些父母,對孩子不聞不問,撇在一邊任其自由成長。這些孩子如果長期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愛,漸漸就會形成孤獨感。另外,還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對待孤獨感幼兒,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他們疏遠、歧視、置之不理,使得孤獨感幼兒更孤獨。許多孩子課上擔心說錯了被老師批評,整節課直處于焦慮狀態,從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幼兒園恐懼癥就是這樣形成的。
二、幼兒孤獨感的表現差異
心理脆弱、適應能力差。許多幼兒由于心理脆弱,導致他們膽子很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更不敢舉手發言,承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耐挫力極弱,嚴重者往往會出現自我傷害。如我班里的一個小朋友,平時心理脆弱膽子較小,有一次因拿別人的東西,受到了老師嚴厲的批評。他覺得丟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大哭起來,咬自己的手,中午還不吃飯。心理脆弱的幼兒,對周圍的環境、對新的學習內容較難適應或適應緩慢,甚至表現出無所適從,對各種刺激反應不靈敏。我班還有一個小朋友,在每學習一個新的童話故事時,常常不敢跟在老師后面說、編,臉上表現極其慌張。即使平時自己已經學會的畫畫、折紙,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總帶著不安的神情,來問老師自己做得對不對。
三、幼兒孤獨感的矯正策略
幼兒園里的孩子,盡管神經系統還沒有全面發育,但他們結交同伴的社會愿望十分強烈。孤獨感幼兒由于種種原因心理產生諸多不良因素,但他們的可塑性是巨大的。只要引導得當,方法正確,還是完全可以矯正的。
1、關愛孩子,親近孩子,和孩子取得融洽的關系。要有意無意地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盡最大努力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積極幫他們疏導心理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單親家庭或家庭不和的孩子,我們可以經常抱抱他們,和他們做一些親近的游戲,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師及時與家長聯系,交流平時的一些教育方式,以便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共同研究,這是消除幼兒孤獨感的重要方法。
3、教師要多為他們營造交往的環境和交往的氣氛,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這是消除孩子孤獨感最有效地方法。讓他們通過歌曲、故事、游戲、晨間活動等,體驗與同伴交往的快樂;通過游戲、舞蹈等,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在角色游戲中,重視培養幼兒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有意請那些膽子較小、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擔任重要角色,如經理售貨員等職務,讓他們漸漸遠離孤獨。
4、教師的信任和重視是孤獨幼兒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對有孤獨感的幼兒,教師要靈活機智地提問,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急躁。讓孤獨幼兒多體驗成功的樂趣與學習的魅力。
四、靈活的教學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素質教育轉變了教師的教育思想,過去備課重點是備教材教法,現在把重點放在研究幼兒生長發育的年齡特征上,研究家庭和社會對幼兒成長發展的影響;過去只重視封閉式的園內教育,現在注意密切家園聯系,做好家長工作;過去重視管理教育,對幼兒管教、限制和干預很多,批評、挖苦現象時有出現,現在的管理教育注意發揮幼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活動中注意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素質教育對幼兒園教育來說不止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對家庭教育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革。關鍵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傳統教育評價是以考核知識定優劣的,是以馴服聽話為尺度的。素質教育評價則是以幼兒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品德、知識、行為、態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評價是全面和客觀的。注重素質教育的家庭,就應該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等,是我們要長期堅守的一塊陣地,未來的花朵就從這塊陣地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