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華
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形成的,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下力氣,想方法,為我們的孩子們健康、茁壯的成長開創一片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行為習慣;健康;茁壯的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89-01
作為小學生,他們是出升的太陽,是剛剛綻放的花朵。因此,培養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淺談一下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幾點建議:
一、教師樹立榜樣
作為教師,我們是傳道、授業、解惑者,而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把學生培養成自強、自立、自信能適應社會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優秀人才。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具備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去創造。而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向師性”非常大。所以教師的行為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作為教師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帶好頭、領好隊。同時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鞭策。如:在班級物品擺放上,教師要細心的擺放好班級的每一個物品,當教師用完物品后要立即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這樣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理,學習著去做,漸漸地,也就形成了習慣。再如:教師的穿戴、說話等方面在學生面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
二、做好第一次
在我們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做好第一次。不是說第一次的印象最深刻嗎?或許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也要做好第一次。如:要讓學生上好自習可課時,就要讓學生上好第一節自習課,要讓學生知道怎么樣上自習課,學會上自習課,那么第二節自習課也就有了方向,第三、四節及以后的自習課 學生也就知道如何去做了。又如:告知學生遇見老師問好、上課有問題要舉手后再發言、坐立要端正、寫字時運用正確的寫字姿勢等等。這些都要組織學生做好第一次。自然學生就會習以為常,也就養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
三、有時教師要用到“一定”二字。
對于小學生來講,由于年齡較小,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在某些習慣方面,要用到“一定”二字。如:下課后,一定讓學生馬上將下節課的書本擺放整齊,這樣,才不會耽誤下節課的正常上課。當學生聽到教師用到了“一定”二字也 就會特別注意,即而就會努力去做。這樣,學生就會養成習慣----即下課后立即將下節課物品整齊地擺放在桌角。還有:在學生講究衛生方面教師在要求時也要用上“一定”二字。孩子天性愛玩,剛穿的一身衣服轉眼變黑;剛洗的小手幾分鐘后變臟;剛上完廁所就吃零食;剛買回的水果立即就往嘴里送……所以要想讓學生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就要告知學生“一定要……”這樣當他要去做時,立即會想到你下的命令,就會想一想再去做,同時,教師要定期或隨機檢查學生的衛生,要讓學生知道這件事是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并且是要天天做好。于是,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
四、與家長密切聯系
說一千到一萬,在學校所講的一切習慣,還是要靠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于是,一定要與家長搞好關系,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聯盟。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校“學習”在家“練習”,哪方面都不要松懈下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今后的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形成的,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下力氣,想方法,為我們的孩子們健康、茁壯的成長開創一片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