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皓
[摘要] 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干預應用于剖宮產患者的效果并評價。方法 對280例剖宮產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并與同期常規護理的剖宮產患者進行比較,分析評價整體護理的效果。結果 整體護理組在產后恢復、不良情緒、母乳喂養等方面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護理干預可提高產科護理質量,有利于產婦健康的恢復。
[關鍵詞] 剖宮產;整體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128-03
在我國現階段,由于各種因素的變化和影響,剖宮產率持續上升[1],高效優質的護理工作是確保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一個重要環節。適應醫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整體護理理念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謂整體護理是指以現代醫學模式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會多方面全方位的最佳護理服務[2-3]。為了解整體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80例剖宮產患者進行了整體護理探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擇期剖宮產患者280例做為實驗組,實施整體護理,以同期常規護理的剖宮產患者310例做為對照組。實驗組年齡22~39歲,平均(26.2±4.3)歲;初產婦185例,經產婦95例,孕周37~41周;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27.6±3.7)歲;其中初產婦204例,經產婦106例,孕周37~41周;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孕周等一般資料進行均衡性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指導合理膳食,加強營養,增強體力,做好胎心監護,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密切觀察體溫、脈搏、血液、宮縮等情況。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
1.2.1 術前護理 手術前充分了解產婦的一般情況、既往史、藥物過敏史和各項檢查結果,注意有無異常,掌握手術適應證;注意進行術前的心理疏導工作,針對個體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和產婦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消除其緊張、焦慮和不安的情緒,使產婦保持舒暢的心情,樹立手術成功的信心;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產婦對剖宮產手術的特點、方法以及麻醉等手術相關事項有所了解,囑咐患者術前晚注意保暖、充足睡眠、術前禁食水;通過積極主動地給患者提供周到細致的的護理服務,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2.2 術中護理 麻醉時護理人員站在產婦旁轉移她的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術中認真配合醫生的操作并密切觀察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解決;術中采用鼓勵安慰性語言主動與產婦溝通交流,分散產婦的注意力,減少手術過程中的不適感。胎兒娩出后及時母嬰肌膚接觸以增進母嬰感情,有利于促進乳汁的分泌,增強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
1.2.3 術后護理 術后24h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子宮收縮、手術切口狀況和陰道流血情況,準確估計出血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術后6h即可指導產婦在床上活動,并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和機體康復,防止腸道粘連并有助于防止下肢靜脈栓塞的形成。無禁忌證的情況下產后應立即進行母嬰接觸,半小時內協助嬰兒吸吮母乳,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喂養,提高母乳喂養率。指導產婦合理膳食,加強營養,加快體力恢復。注意會陰部消毒護理、預防感染。對于疼痛明顯者,遵醫囑合理應用鎮痛藥物或鎮痛泵止痛。強調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定時定期術后恢復,了解產婦恢復情況,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
1.3 評價指標
比較整體護理干預后兩組剖宮產產婦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腸道蠕動恢復時間、母乳喂養率、產婦的抑郁、焦慮情緒等有無不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產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腸道蠕動恢復時間、抑郁、焦慮的評分分值,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均好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當前,選擇剖宮產分娩的產婦逐年增多,但剖宮產畢竟不是正常的生理分娩方式,屬于創傷性手術,對手術的恐懼引起心理焦慮、抑郁等癥狀,且術后存在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危險。加之,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文化知識水平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個性化護理、循證護理、整體護理等新型護理模式應運而生[4-5],整體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會多方面全方位的最佳護理服務,護理過程充分體現個性化和人性化,保證產婦安全舒適度過圍手術期,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6-8]。
實施整體護理,護理人員從術前、術中到術后都與產婦有密切的交流溝通,護理工作貫穿整個醫療活動過程,給產婦提供了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滿足了產婦從生理、心理到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體現了人性化的關懷,加快了產婦的產后恢復,緩解了產婦的緊張不安的情緒,降低了產婦抑郁焦慮的發生率,提高了產婦的術后生活質量,本研究表明,觀察組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腸道蠕動恢復時間、母乳喂養率、產婦的抑郁、焦慮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臨床效果更好。同時,整體護理的實施對于護理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醫患溝通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促進醫院護理工作的發展,和諧醫患關系,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其他類似文獻資料研究結果一致[9-11],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金紅.2804例剖宮產患者手術指征變化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34):88-89.
[2] 任蔚虹.圍手術期患者健康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8):459.
[3] 劉紅美,陳小平,李水冰,等.剖宮產患者的整體護理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24):4094-4095.
[4] 覃清華.剖宮產術后應用個性化護理128例[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3):134-135.
[5] 呂麗,李慧玲.循證護理在預防剖宮產產后抑郁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4):134-135.
[6] 王艷霞.系統化整體護理在婦產科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0):73-74.
[7] 成衛軍.整體護理在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1):101-102.
[8] 楊小春.整體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婦的臨床影響分析[J].護生進修雜志,2012,27(21):2010-2011.
[9] 劉華.整體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5):80-81.
[10] 李海棠.產科整體護理與妊娠期高血壓母兒預后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69-70.
[11] 余麗君.350例剖宮產術后實施整體護理的效果觀察及體會[J].吉林醫學,2012,33(23):5085-5086.
(收稿日期: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