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宙
[摘要] 目的 探討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80例患兒,所有患兒均采用氨溴索1.2mg/(kg·d)靜滴,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先靜脈滴注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5d,后口服,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 靜脈滴注。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不良反應及靜脈輸液不適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肝腎功能受損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未出現1例局部壞死情況,而對照組則出現2例,觀察組發生輸液后局部紅腫和針頭脫出的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能較快的改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氨溴索;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79-03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小兒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癥狀,尤其是咳嗽、咳痰等較為明顯,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一旦支原體感染病程較長時,將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1]。而且支原體感染后其病程一般較長,且反復發作,甚至誘發哮喘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發生[2]。因此目前臨床上急需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早期緩解患者癥狀,提高臨床治愈率,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主要采用氨溴索靜滴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原體感染性肺炎患兒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1~8歲,平均(3.5±0.6)歲,體質量6~31kg,平均(15.8±2.6)kg,病程1~6d,平均(2.7±0.5)d,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表現、生化檢查及胸部影像學進行診斷,所有患兒均有發熱、喘息、咳嗽及肺部存在啰音等癥狀及表現。全部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及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均與患兒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兒均采用氨溴索(安徽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052685)1.2mg/(kg·d)靜滴,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00121117,H20050098),先靜脈滴注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5d,之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片(湖北東信藥有限公司,H20094035)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則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 靜脈滴注,均根據患兒癥狀及體征,結合輔助檢查確定停止治療時間,每日1次。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不良反應及靜脈輸液不適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肺部感染原因之一,雖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但其治療效果不理想。抗生素序貫療法是近年抗微生物治療的一種新觀點,主要是指在進行抗微生物治療時選擇抗生素的時候,首先使用給藥方式為靜脈或肌肉注射途徑,并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者病情穩定后,則可改為口服給藥方式繼續進行治療[3]。阿奇霉素作用機制是與支原體的細菌核糖體相結合,進而影響甚至阻斷支原體的生物蛋白質合成,從而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阿奇霉素有較好的組織通透性,能有效而迅速的透過細胞壁,并直接作用于被感染部位,其在肺內濃度更高且作用持久,而且其代謝半衰期較長,臨床作用時間持久,能有效的清除和殺滅肺內存留的支原體,提高臨床治愈率[4]。
本組首先使用氨溴索靜滴治療,主要是利用氨溴索直接作用于患兒氣管及支氣管的腺體細胞,進而調節漿液腺及黏液腺的分泌量,增加溶酶體酶排出數量,提高小氣道通氣換氣能力,改善肺功能,同時還可以促進支氣管上皮細胞活性的恢復,提高呼吸道纖毛活動度及擺動頻率和強度[5-6]。觀察組使用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早期通過靜脈給予阿奇霉素,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迅速的控制,提高感染病灶部位有效血藥濃度,之后對患者進行觀察,在靜脈給藥后5d,則將靜脈給藥途徑改為口服使用,并進行維持給藥,減少了患兒因靜脈注射而依從性差的問題[7]。發現與使用常規單純的靜脈滴注相比,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發生輸液后局部紅腫和針頭脫出的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
觀察組使用序貫療法,在靜脈給藥后5d改為阿奇霉素口服,阿奇霉素口服后在胃內具有較好的抗酸性,而且其代謝為多房室模型,且口服后半衰期較長等,均對于提高組織有效藥物濃度有較好的促進作用[8]。在抗炎的同時,有效促進痰液的排出尤為重要,幼兒因其氣道相對狹窄、肺彈力組織差、纖毛運動差等生理特點,加之咳嗽反射弱等,造成排痰困難[9-12]。口服給藥的阿奇霉素,當血藥質量濃度降低時,組織器官中藥物釋放出來,使血液及作用部位的藥物質量濃度能夠在較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占其半衰期為35~48h。聯合氨溴索靜滴治療后,觀察組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肝腎功能受損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本組研究發現,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能較快的改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龐祥華,吳學典.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中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8):1077-1079.
[2] 黃名震.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42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0,32(12):1523-1524.
[3] 馬紅新.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分析[J].安徽醫學,2011,32(4):498-499.
[4] 侯尚文,許走,史大偉,等.阿奇霉素-米諾環素轉換療法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22):1760-1762.
[5] 張瑛.羅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9):1348-1350.
[6] 胡學虎.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異[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2):139-140.
[7] 陳倩.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9):58-59.
[8] 唐曉榮.阿奇霉素序貫與紅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230-231.
[9] 楊永芝.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4):743-744.
[10] 趙靜.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8):70-71.
[11] 倪宏.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5(9):75-76.
[12] 馬維祥,于慧.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5(28):66-67.
(收稿日期:2013-12-2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80例患兒,所有患兒均采用氨溴索1.2mg/(kg·d)靜滴,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先靜脈滴注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5d,后口服,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 靜脈滴注。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不良反應及靜脈輸液不適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肝腎功能受損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未出現1例局部壞死情況,而對照組則出現2例,觀察組發生輸液后局部紅腫和針頭脫出的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能較快的改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氨溴索;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79-03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小兒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癥狀,尤其是咳嗽、咳痰等較為明顯,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一旦支原體感染病程較長時,將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1]。而且支原體感染后其病程一般較長,且反復發作,甚至誘發哮喘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發生[2]。因此目前臨床上急需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早期緩解患者癥狀,提高臨床治愈率,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主要采用氨溴索靜滴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原體感染性肺炎患兒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1~8歲,平均(3.5±0.6)歲,體質量6~31kg,平均(15.8±2.6)kg,病程1~6d,平均(2.7±0.5)d,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表現、生化檢查及胸部影像學進行診斷,所有患兒均有發熱、喘息、咳嗽及肺部存在啰音等癥狀及表現。全部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及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均與患兒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兒均采用氨溴索(安徽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052685)1.2mg/(kg·d)靜滴,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00121117,H20050098),先靜脈滴注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5d,之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片(湖北東信藥有限公司,H20094035)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則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 靜脈滴注,均根據患兒癥狀及體征,結合輔助檢查確定停止治療時間,每日1次。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不良反應及靜脈輸液不適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肺部感染原因之一,雖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但其治療效果不理想。抗生素序貫療法是近年抗微生物治療的一種新觀點,主要是指在進行抗微生物治療時選擇抗生素的時候,首先使用給藥方式為靜脈或肌肉注射途徑,并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者病情穩定后,則可改為口服給藥方式繼續進行治療[3]。阿奇霉素作用機制是與支原體的細菌核糖體相結合,進而影響甚至阻斷支原體的生物蛋白質合成,從而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阿奇霉素有較好的組織通透性,能有效而迅速的透過細胞壁,并直接作用于被感染部位,其在肺內濃度更高且作用持久,而且其代謝半衰期較長,臨床作用時間持久,能有效的清除和殺滅肺內存留的支原體,提高臨床治愈率[4]。
本組首先使用氨溴索靜滴治療,主要是利用氨溴索直接作用于患兒氣管及支氣管的腺體細胞,進而調節漿液腺及黏液腺的分泌量,增加溶酶體酶排出數量,提高小氣道通氣換氣能力,改善肺功能,同時還可以促進支氣管上皮細胞活性的恢復,提高呼吸道纖毛活動度及擺動頻率和強度[5-6]。觀察組使用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早期通過靜脈給予阿奇霉素,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迅速的控制,提高感染病灶部位有效血藥濃度,之后對患者進行觀察,在靜脈給藥后5d,則將靜脈給藥途徑改為口服使用,并進行維持給藥,減少了患兒因靜脈注射而依從性差的問題[7]。發現與使用常規單純的靜脈滴注相比,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發生輸液后局部紅腫和針頭脫出的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
觀察組使用序貫療法,在靜脈給藥后5d改為阿奇霉素口服,阿奇霉素口服后在胃內具有較好的抗酸性,而且其代謝為多房室模型,且口服后半衰期較長等,均對于提高組織有效藥物濃度有較好的促進作用[8]。在抗炎的同時,有效促進痰液的排出尤為重要,幼兒因其氣道相對狹窄、肺彈力組織差、纖毛運動差等生理特點,加之咳嗽反射弱等,造成排痰困難[9-12]。口服給藥的阿奇霉素,當血藥質量濃度降低時,組織器官中藥物釋放出來,使血液及作用部位的藥物質量濃度能夠在較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占其半衰期為35~48h。聯合氨溴索靜滴治療后,觀察組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肝腎功能受損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本組研究發現,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能較快的改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龐祥華,吳學典.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中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8):1077-1079.
[2] 黃名震.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42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0,32(12):1523-1524.
[3] 馬紅新.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分析[J].安徽醫學,2011,32(4):498-499.
[4] 侯尚文,許走,史大偉,等.阿奇霉素-米諾環素轉換療法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22):1760-1762.
[5] 張瑛.羅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9):1348-1350.
[6] 胡學虎.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異[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2):139-140.
[7] 陳倩.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9):58-59.
[8] 唐曉榮.阿奇霉素序貫與紅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230-231.
[9] 楊永芝.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4):743-744.
[10] 趙靜.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8):70-71.
[11] 倪宏.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5(9):75-76.
[12] 馬維祥,于慧.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5(28):66-67.
(收稿日期:2013-12-2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80例患兒,所有患兒均采用氨溴索1.2mg/(kg·d)靜滴,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先靜脈滴注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5d,后口服,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 靜脈滴注。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不良反應及靜脈輸液不適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肝腎功能受損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未出現1例局部壞死情況,而對照組則出現2例,觀察組發生輸液后局部紅腫和針頭脫出的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能較快的改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氨溴索;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79-03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小兒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癥狀,尤其是咳嗽、咳痰等較為明顯,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一旦支原體感染病程較長時,將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1]。而且支原體感染后其病程一般較長,且反復發作,甚至誘發哮喘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發生[2]。因此目前臨床上急需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早期緩解患者癥狀,提高臨床治愈率,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主要采用氨溴索靜滴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原體感染性肺炎患兒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1~8歲,平均(3.5±0.6)歲,體質量6~31kg,平均(15.8±2.6)kg,病程1~6d,平均(2.7±0.5)d,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表現、生化檢查及胸部影像學進行診斷,所有患兒均有發熱、喘息、咳嗽及肺部存在啰音等癥狀及表現。全部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及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均與患兒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兒均采用氨溴索(安徽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052685)1.2mg/(kg·d)靜滴,觀察組使用阿奇霉素(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00121117,H20050098),先靜脈滴注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5d,之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片(湖北東信藥有限公司,H20094035)10mg/(kg·d),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對照組則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 靜脈滴注,均根據患兒癥狀及體征,結合輔助檢查確定停止治療時間,每日1次。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不良反應及靜脈輸液不適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肺部感染原因之一,雖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但其治療效果不理想。抗生素序貫療法是近年抗微生物治療的一種新觀點,主要是指在進行抗微生物治療時選擇抗生素的時候,首先使用給藥方式為靜脈或肌肉注射途徑,并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者病情穩定后,則可改為口服給藥方式繼續進行治療[3]。阿奇霉素作用機制是與支原體的細菌核糖體相結合,進而影響甚至阻斷支原體的生物蛋白質合成,從而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阿奇霉素有較好的組織通透性,能有效而迅速的透過細胞壁,并直接作用于被感染部位,其在肺內濃度更高且作用持久,而且其代謝半衰期較長,臨床作用時間持久,能有效的清除和殺滅肺內存留的支原體,提高臨床治愈率[4]。
本組首先使用氨溴索靜滴治療,主要是利用氨溴索直接作用于患兒氣管及支氣管的腺體細胞,進而調節漿液腺及黏液腺的分泌量,增加溶酶體酶排出數量,提高小氣道通氣換氣能力,改善肺功能,同時還可以促進支氣管上皮細胞活性的恢復,提高呼吸道纖毛活動度及擺動頻率和強度[5-6]。觀察組使用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早期通過靜脈給予阿奇霉素,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迅速的控制,提高感染病灶部位有效血藥濃度,之后對患者進行觀察,在靜脈給藥后5d,則將靜脈給藥途徑改為口服使用,并進行維持給藥,減少了患兒因靜脈注射而依從性差的問題[7]。發現與使用常規單純的靜脈滴注相比,觀察組患者發熱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顯著快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發生輸液后局部紅腫和針頭脫出的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
觀察組使用序貫療法,在靜脈給藥后5d改為阿奇霉素口服,阿奇霉素口服后在胃內具有較好的抗酸性,而且其代謝為多房室模型,且口服后半衰期較長等,均對于提高組織有效藥物濃度有較好的促進作用[8]。在抗炎的同時,有效促進痰液的排出尤為重要,幼兒因其氣道相對狹窄、肺彈力組織差、纖毛運動差等生理特點,加之咳嗽反射弱等,造成排痰困難[9-12]。口服給藥的阿奇霉素,當血藥質量濃度降低時,組織器官中藥物釋放出來,使血液及作用部位的藥物質量濃度能夠在較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占其半衰期為35~48h。聯合氨溴索靜滴治療后,觀察組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肝腎功能受損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本組研究發現,氨溴索靜滴結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能較快的改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龐祥華,吳學典.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中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8):1077-1079.
[2] 黃名震.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42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0,32(12):1523-1524.
[3] 馬紅新.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分析[J].安徽醫學,2011,32(4):498-499.
[4] 侯尚文,許走,史大偉,等.阿奇霉素-米諾環素轉換療法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22):1760-1762.
[5] 張瑛.羅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9):1348-1350.
[6] 胡學虎.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異[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2):139-140.
[7] 陳倩.阿奇霉素序貫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9):58-59.
[8] 唐曉榮.阿奇霉素序貫與紅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230-231.
[9] 楊永芝.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4):743-744.
[10] 趙靜.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8):70-71.
[11] 倪宏.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5(9):75-76.
[12] 馬維祥,于慧.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5(28):66-67.
(收稿日期:2013-1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