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軍 謝洪
摘 要:課堂教學要立足實效性、側重互動性、體現過程性。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探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54-01
課堂教學要立足實效性、側重互動性、體現過程性。在新課程改革大潮的推動下,教師的新方法,新思路不斷涌現,師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課堂教學效果也躍上一個新臺階,那么,我們該如何打造高效自主,多維互動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呢?作者就小學數學教學梳理了幾點看法:
策略之一:創設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興趣入手是提高課堂效果的切入點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欲望,是支持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習的積極情感與態度的表露。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播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
因此,課堂上我們盡量要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當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時,他們才會積極地投人數學學習活動,探究數學內容的真諦,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主要來自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具體情境中的數學現象或數學問題,也能在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之后產生。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位匆匆趕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輛車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頭尖上,師問:“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會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師:“生活中又許許多多這樣的角,今天我們和角來做朋友”。從而揭示課題,由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讓學生感到問題來自自己身邊,既熟悉又奇妙,產生了積極的心理傾向。這樣的問題情境的教學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以看似平常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積極地探尋和解決問題,以此獲得成功的體驗。
策略之二:注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愉悅、寬松、民主的氛圍里學習
教師要善于創設給人以實感的教學情境,這種課堂氛圍能讓學生像生活在最適宜的氣溫下一樣心曠神怡、情緒高漲。通過有效的調控,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課堂氣氛之中,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蹲下來,做學生的朋友。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更主要的是通過心靈進行平等的溝通。比如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這樣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1)老師也有個想法,可以說一說嗎?(2)老師也聽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你愿意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想的嗎?(4)謝謝你,教給我們這個好方法。(5)老師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愿意再說一遍嗎?在這種狀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引發學生積極情感的共鳴,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圍,獲得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科學、機智地評價學生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教學中,即使學生答不對問題,教師也不需全盤否定,而是要給予適當的評價,讓學生體驗進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課堂上的評價要因人而異,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平靜。對于智力發展較遲緩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要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教師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贊美,來溫暖學生渴求得到認可和理解的心。對于智力發展較好的學生不要輕易表揚,要通過評價來拓展他們的學習思路,并幫助他們提升學習經驗。
策略之三:注重教學內容,使教材與學生經驗結合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尋找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與兒童思維規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受、新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挑選出難的、重要的或學生不易掌握的內容進行講授。凡是學生自己能學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己去探究,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如教材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安排為兩課時,這樣就把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割裂來來,不利于學生從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我在教學時就把兩課時改為一課時,把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作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情況巧妙地安排在練習中,讓學生靈活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來求正方形的周長,達到“教為了不教”的目的,這樣重組教材后,教材更加突出以下兩點:周長的意義;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重組以后的教學內容更能體現知識的連續性和交互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加深了對第一課時長方形周長的理解。可見,對教材內容的重組和整和可以大大縮短教學內容的教學時間,減輕了學生認知上的負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名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隨著形勢的發展,課堂教學勢必將呈現出形形色色的教學方式,只要對教學有益,都有可嘗試的價值。讓我們一起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