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鋼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慣用的方法,也是教師組織教學必備的基本能力。課堂提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效率。另外,課堂提問也是教師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問題有利于其思維能力的提高。本文現從課堂提問的意義和技巧兩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課堂教學;提問意義;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94-01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出色的提問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提問效果的好壞,直接會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課堂提問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提問使得學生在好奇心理的支配下喚醒心智,能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提問題上,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此外,課堂提問也是教師維持課堂紀律的有效手段之一。
2、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擴大思維廣度,拔高思維層次,發散學生的思維。
3、反饋評價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提問、答問可以了解所提問題的深淺,檢查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并且通過學生的回答獲得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供參考信息及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輔導。
4、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口語表達能力
課堂提問是在集體學習中引起互助活動的刺激,它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可以促進人際活動,加深個人與班級其他成員之間的互動效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另外,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也可以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
二、課堂提問的技巧
課堂提問意義重大,正確的提問方法對組織課堂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做作用;反之,不恰當的提問方式不僅對組織教學無益,而且還會破壞整個教學環節,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掌握正確的提問技巧非常重要。
1、明確提問對象,掌握正確的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的效果是要求能啟發大多數學生的思維,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是先叫出學生名字,再提出問題。這樣,其他同學會覺得“反正和我無關,”不去思考問題,對被叫者來說也是一個“突然襲擊”,容易因驚慌失措而“卡殼”,還有些教師喜歡按照坐次發問,這種發問方式雖然可以將回答問題的機會平均分給每一位同學,但這樣的弊端是已經回答完問題的同學就不會再去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變得無所事事而影響授課效果。另外還有些教師喜歡叫成績好的同學回答,這些同學當然是對答如流,教師也是省時省心,但是時間久了其他同學就會覺得回答無份,處于消極狀態,不利于調動多數學生的積極性;與之相對的是部分教師專門叫成績差的來答,目的就是引起他們上課的注意力,讓他們跟上授課進度,當差生答不出來時多數教師都會對他們進行反復的引導直至他們答出來為止,這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致使無法按計劃完成授課內容。另外,當教師跟這些學生周旋時,其他學生便成了“觀眾“,對授課失去興趣,使教學環節變得松弛。
教師提問的正確策略是提問時要求每位學生都積極動腦筋;先叫中等水平的同學回答,同時提醒全班同學注意聽,中等生一般都能答個八九不離十,或答出五六成,再請好的同學補充。上等水平的學生等提問“卡殼“時解除”危機“再用,偶爾也叫差生來試試[1]。
2、提問語言簡潔易懂,問題表述清晰
教師對所提問題應做到盡量一遍清晰到位,不重復敘說,以免學生養成不注意聽教師提問的習慣。若某個學生沒聽到教師所提問題,不必重復敘說,可直接另行指定另一個學生回答。
3、停頓適當
教師提問后,要給全班同學一定的思考時間,不宜匆匆指定學生回答。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如若某一學生很長時間回答不出來就不必等他答出來,可另行指定學生回答,以免影響上課進度。
4、巧妙設置問題內容
教師所提問的內容應具有難易適中、趣味性強的特點。所提問題難度過大,學生答不出來,久而久之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反之,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假思索或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來,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所提問題應難易適中,讓學生“需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提高思維能力。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同一樣的教學內容經不同的講述方式講授后取得的效果也大相徑庭。與此同理,如果將所提問題的內容設置得富有趣味性,就容易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和積極性。
5、精心創設提問情境
教師應以與學生積極思考的心情提問。提問時語氣平和,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積極大膽發言。
6、認真總結歸納
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其發言予以分析評價,強化他們的學習成果。必要的歸納總結,對知識的系統與組合,認識的明晰與深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課堂提問的幾點淺顯認識。但是,課堂提問受不同學科性質,特點的影響,也受學生知識、心里發展水平和具體提問的情境及教師自身素養的制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應根據需要靈活把握,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晉堂.打孩子也是種藝術嗎.華藝出版社,1993.7(1).
[2] 劉曉明.張 明.兒童教育心理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