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
摘 要:講讀課文是語文科進行閱讀教學的基本教材。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方法的學得,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都要以講讀課文為主要憑借。
關鍵詞:重點突出;講練結合;滲透方法;課后質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73-01
講讀課文突出的主要特點,就是它每一篇都有一個訓練的重點。有的是新出現的,有的是復習前邊學過的。一篇篇講讀課文的一個個訓練重點項目,有機地組成語文基本功訓練的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圍繞重點訓練項目所編寫的教材中,講讀課文起著范例引路的作用。
講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具體來說,即關于詞、句、段、篇和朗讀、默讀、復述、背誦等方面的教學要求,都要在講讀課文教學中得到落實。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按照教材的設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
教學講讀課文,應當特別注意:重點突出、講練結合、滲透讀書方法、課后質疑等。
一、重點突出
即是說雖然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應體現出詞、句、段、篇及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但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平均用力,應該有側重點。首先,要突出年級段特點,體現訓練的階段性。低年級著重進行詞句訓練;中年級側重段的訓練;高年級加強篇的訓練。其次,要處理好重點訓練項目與非重點訓練項目的關系。即在進行某個重點項目訓練時,應當考慮到學生已經受過哪些項目的訓練,把新舊項目結合起來,以便復習鞏固學過的訓練項目,啟發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來理解新的訓練項目,自覺地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如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中有兩個訓練項目:前一個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后一個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前者是指導閱讀,后者是在閱讀中領悟寫作方法。學習時應當把它們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怎樣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再次,要做到重點訓練項目與其它閱讀基本功結合。象詞語和句子訓練、朗讀和默讀訓練、復述與背誦訓練、聽說與說話訓練。都要不斷的復習、鞏固、提高、有意地穿插進講讀課文教學中。
二、講練結合
即在講讀課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課文的內容和聽說讀寫訓練項目,要盡量讓學生自覺地去掌握。“講”,是教師主導作用恰如其分的發揮。“練”,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閱讀訓練中去學習閱讀的方法和技能。講練結合有兩個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教師目的明確的、有啟發性和層次性的指導;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的閱讀、思考、討論、作業,在自覺訓練中獲得閱讀的知識和方法。
三、滲透讀書方法
即在學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有計劃、有意識地通過實例讓學生從感性上接觸某種讀書方法,進行反復運用,掌握這種方法。教學中應從兩個方面滲透讀書方法。其一,要與重點訓練項目有關。如,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把“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作為一組教材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學本單元中課文《挑山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引導學生理解挑山工解釋自己上山快的原因所說的話和魯迅先生那句“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時,應當滲透進揣摩詞句的言外之意和聯系時代背景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的讀書方法。另一方面是涉及一般閱讀基本功的,如怎樣一邊讀一邊畫、批注,怎樣朗讀、默讀、復述、背誦等等,也應在講讀課文教學中滲透方法,使學生領悟,并在反復實踐中掌握。
四、課后質疑,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在教學后質疑,這一步往往學生容易忽視。因為他們認為課上完了就沒什么好問了。在講讀分析課文后,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再質疑,啟發他們從思想內容、謀篇布局以及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發現更多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使他們在課外進一步有興趣地進行學習,掌握更豐富的課外知識。
總之,我們無論用什么樣的方法教學講讀課文,都必須始終圍繞著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運用這個中心來進行。當然,方法是眾多的,還有待于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