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摘 要:初中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青春期的關鍵時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性解放,性文明沖擊著我國古老而傳統的性文化。人們的性道德、性觀念己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社會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對大學生談戀愛是既不禁止也不提倡。然而中小學生過早談戀愛,這仍然是社會所不贊同的。從目前早戀情況來看,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最多的是中學生。盡管學校、家長都提倡男女學生應大方的進行集體交往,但仍有部分男女學生從對異性的好感轉入了一對一的戀愛階段,進而影響了學習、生活,甚至荒廢了學業。
關鍵詞:心理健康 早戀 青春期 對策 誘發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75-01
一般而言過早出現的戀愛現象被稱為早戀現象,如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學生。由于早戀對學生的危害很大,所以曾一度被視為洪水猛獸,但屢禁不止,為了讓初中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我們首先了解它并找到解決它的對策。近年來,由于營養的增強,以及現在食物中激素的濫用等因素,使學生的身體提前發育,使進入初中階段的少男少女就漸漸告別了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兒童時期,迎來了騷動神秘的青春期。由此從異性相斥期進入異性相吸期,對異性的注意也就變得越來越強烈。進人青春期后的青少年隨著生理的發展開始產生性意識。他們開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他們注視著異性同學和自己有關的一舉一動。逐漸地,在眾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有部分男女學生可能就會從對異性的好感轉入一對一的早戀階段。早戀的誘發因素很多,大多為以下幾種: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春期獨立意識的作用,學校中一些因素的影響,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等。
因此,可把一般的早戀原因可歸結為四個方面:
炫耀模仿型:“青少年都愛趕時髦,攀比心重。”有些初中學生早戀,實際上就是出于炫耀、攀比的心理。他們對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為能戀愛就代表自己的成熟了。盲目模仿,追求時髦,互相攀比,以求表現自己成熟。
純真懵懂型:這種情況往往女生多于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說的影響,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就把精力轉移到和異性的交往上,以填補精神上的空虛,期望自己也能“純情”一番。
叛逆型:初中學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師、家長發現男女同學走得近,不公開提出針對性懷疑和反對意見還好,一旦公開提出并教育,不但不能防止早戀,反而會讓學生破罐破摔,讓教育成為早戀“催化劑”。
浪漫尋樂型:求浪漫、玩瀟灑為了填補所謂的空虛寂寞,只圖一時高興。
除此原因之外,初中學生早戀的還具有喜悅與茫然并存、半抑制狀態等心理特點。
初中學生的早戀開始時僅僅是好奇、模仿,有的是“一見鐘情”或“一事鐘情”;有的本無明確的愛戀對象,但一旦接觸,發展神速。因為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具有熱烈、沖動的感情特征,特別是他們把這種異性愛與枯燥而緊張的學習相比,感到喜悅和新鮮。但是在喜悅中他們又常常感到茫然,當收到對方充滿愛慕之情的信條時,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而當老師或家長發現自己學習成績下降并由此洞察自己的隱秘時,感到惶惑不安。
初中學生的早戀是處于一種半抑制狀態。既隱蔽、含蓄,又率直、外露。由于他們多少意識到初中學生早戀是不對的,會影響學業與進步,家庭、學校、輿論的壓力使他們產生一種心理制約力,因而理智的抑制多于感情的外露。總的來講,早戀的感情基礎是真誠而健康的,出于對對方的仰慕。但也有極少數中學生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把女友作為消遣、玩弄的對象,把男友作為"靠山"或"保護傘"等現象,嚴重的甚至發生性侵害事件。
為了防患于未然,幫助初中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預防勝于治療的對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工作:
一、開展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課,并且把性生理和性道德教育結合起來,用科學知識來破除對“性”的神秘感,懂得愛情的社會性與道德性。懂得這時的早戀與成年人有意識對異性的追求與對婚姻、家庭的意識,是有本質區別的。使學生對戀愛婚姻有一個初步的正確認識,特別要他們懂得,由于初中生感情上的強烈性和意志上的薄弱性,還不具備處理好戀愛問題的條件。同時,可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
二、是適當多組織一些有益身心的集體活動,并鼓勵集體交往,如組織參觀、郊游以及辦墻報、搞影評等使他們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的發揮,并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建立起健康正常的異性交往。同時暗示學生在異性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舉止適度,開玩笑要注意分寸,講究文明禮貌。
三、是單獨開展初中女生 “四自”(自愛、自重、自尊、自強)引導。女同學進入青春期后,情竇初開,思想敏感,感情熱烈,要使女同學在這個生理、心理的劇變時期,及時地注意控制、調節自己的言行,給女生灌輸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和異性一對一單獨獨處。
四、是對“早戀”問題的疏導,除了一般的教育與引導外,還應做好個別心理輔導工作,這是因早戀問題有其本身的隱秘性。如對于那些反應靈敏,善于獨立思考而又自尊心很強的學生,可以采取心照不宣、旁敲側擊的暗示方法,使之受到啟發而自我解脫。有的教師通過借一本書或贈一段格言或提一兩個具有暗示性的問題,來對早戀的學生做工作,這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由此看來,“早戀"心理的疏導,有時還妙在不言之中。
對初中學生早戀心理的疏導,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的綜合教育,以形成必要的環境氛圍使青少年精神煥發、拼搏奮進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只要我們能以關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態度、在緩和對抗情緒、滿足自尊心的基礎上進行說理疏導,問題就不難解決。
參考文獻:
[1] 賈曉波.學校心理輔導實用教程.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
[2] (美)黛安娜·帕帕拉,薩莉·奧爾茲,露絲·費爾德曼.發展心理學(第九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時間:2005-5-1.
[3] 黎龍輝,劉良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基于文獻研究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