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摘 要: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我們要還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想學”“我要學”,真正實現少教多學。
關鍵詞:課堂模式;“少教多學 ”; 有效的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90-02
“少教多學”不是一個刻板的、凝固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學思想;不是一個簡單的造作方法,而是一種行為規范,甚至是一個行為警示。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都進入這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這種“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的達成是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的結果,其實質則是學生的多學,自主地、主動地學。而在這種教學要求下的教師,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課堂,不能包辦代替,不能無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要充分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五步來完成:
一、預習引導,明確目標: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學案中的目標,進行預習
在一節新課之前,老師總是讓學生先對新知識進行預習,然而大多的學生在自學時,往往只是走馬觀花,隨便翻翻書完成任務就罷了,這樣的預習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的,所以在初始階段,教師應該利用上課時間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預習。為了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在預習學案中應包含這樣幾點內容:
1、課題。教師要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將要學習的是什么樣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課前先研究課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2、學習目標。正如教師的教案都有教學目標一樣,學生的學案也要有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應該要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這樣學習才會有針對性,不至于盲目地看書。學生心中對學什么也就有明確目標了。
學生明白了以上兩點后,我們可以在學案中設計填空題、問答題、填表題等引領學生去預習,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只需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重點上,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自主預習,交流匯報:學生自主學習,交流預習情況,完成基礎性知識,初步落實目標,為下一步自主學習做好預設與鋪墊
在這一環節中,應注重交流匯報,要給足學生獨立自學、獨立思考的時間,才能使學生產生交流的需求,不斷地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并對交流的問題產生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針對學生不會交流的現狀,我除了教育小組里的學生要學會認真傾聽,深入思考別人的發言外,還引導學生運用對話的技巧及時調控交流的情形,把交流引向深處。如在小組交流時,學生可以向發言的同學或其他的同學提一些這樣的問題:“你能把你的想法講的再清楚些嗎?”“你聽懂他的意思了嗎,誰來解釋一遍?”“既然大家都贊同他的觀點,誰來說說理由?”通過這樣的訓練,促使每個小組在合作學習時不再出現吵吵鬧鬧或冷冷清清的局面,及時調整交流情況,以確保交流之路暢通無阻。
三、質疑探究,合作學習:將上一環節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以優幫差,合作探究,達成共識,完成自學
質疑是學生在學習中不懈的追尋與探究,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是否真正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學貴有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質疑優先”的教學原則,學生在學習中一有疑問提出,我會根據學生的疑問去進行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滿足學生追尋探究的求知欲望。學生有了質疑的自由,學習的熱情就會調動起來。其次,我們還要教學生學會質疑,引導學生難點處求疑,矛盾處求疑,模糊處求疑,困惑處求疑,關鍵處求疑,易錯處求疑等,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探求的熱情就會得到維持,學習的興趣也自然提高了。最后,更要注重小組學習,小組學習作為課前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中介,其重要性和優越性是明顯的。就學生而言,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和遺留的問題能夠得到伙伴的充分關注和幫助,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習的進步和發展,而且有助于培養合作的能力。就教師而言,因為有小組合作學習做基礎,所以比較容易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與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還能把小組學習作為深化課堂教學的契機,使全班學生共同獲益,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感,這樣做既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參與教學活動,還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這也就自然達到了“少教多學”的效果。
四、展示成果,拓展提升:各小組根據合作探究情況,用多種形式對本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進行展示,其他組進行補充、點評、質疑,教師起好牽引鼓勵作用
成果展示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展示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審視問題的能力。在成果展示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成果展示環境是寬松的,民主的,我們師生間的交流應該是融洽的,我們要相互溝通、啟發、交流、互動,其次,還要照顧個體差異,注重個別輔導,關注學困生的見解,最終達到師生的共同發展。
五、反饋小結,練習鞏固:對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梳理,實現最大化發展
課堂小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老師通常會問:“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小結并不僅僅是學會了什么,我們要教會學生智慧的去小結,要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這樣的智慧小結效果更加好。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及領悟的學習方法,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功效。同時也體現師生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課堂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談學習體會,談學習方法,談學習困惑,這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我們要還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想學”“我要學”,真正實現少教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