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風
摘 要:高中政治課程是對高中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但其教學效果不佳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局面的形成有教學環境的改變、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育著紊質不齊等多方面的原因,整肅教學環境、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等是改善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狀況、提升教學效果的根本出路。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程;教學質量
1 影響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
1.1 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缺失
在今天的政治課堂上,仍能見到不少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時間。其實,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后果遠不只是現象上表現出來的那么簡單,它實質上是一種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有著重講解、輕互動,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群體、輕個體,重課堂、輕實踐等諸多特征,沒有真正注重教學實效。
有些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提問也是經常的。但遺憾的是,在問題中經常存在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規范和限制學生思維活動的現象。
1.2 教育者的素養參差不齊
做好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的關鍵在教師,但是,高中政治課程教師隊伍的整體政治理論素養與學生的期待之間依然存在著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專業理論素養不足。在對“有些政治課程老師講課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調查中,學生認為“理論功底不足,缺乏深度和廣度”的占20%,認為“老師的言談、年齡、性別、個性等因素有影響的占調查總數的12.5%,認為“語言表達欠缺感染力”的占到調查總數的8.5%,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專業理論素養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構成了我國高中政治課程的主體,甚至許多高校的政治理論課兼職教師比重過大,行政工作勢必對教學產生嚴重干擾。規范教師隊伍,提升高中政治課程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成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
2 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
優化課程體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人手:第一,在上課前就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未知知識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避免與中學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適量擴充課堂講授新知識的容量,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第二,授課內容要緊密結合現實,堅持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具有時代特色的知識,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基本經驗。第只,把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實問題和培養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當做高中政治課程的主要內容。在針對“除教師素質外,提高思政教學實效亟待解決的是(多選)什么”的調查中,選擇“理論聯系實際,解答當前的熱點、難點”的占69%,這就要求教師增加社會熱點和與高中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因勢利導,并適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規劃教育內容,以契合學生實際需求和思想狀況。增強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的時代性、針對性、創新性、感染力、吸引力。
3 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
高中思想政治的系統性和理論性都很強,它通常是通過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抽象的觀點對學生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或政治方面的導向。這就表明高中政治學起來會比較吃力,相對于其他學科難度比較大。這個大難題已擺在了高中政治教師的面前,我們要想上好每一堂高中思想政治課,就一定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沒有興趣作基石,學生很難把政治學得很好。今年九月份實施的新課程標準在內容上有了很大更新,增加了很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進展的內容,這也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及時更新原有的舊知識,以適應現代的學生需求和教師需求。教師要掌握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適當作用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對于高中政治這一學科,更要解放思想,運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
4 科學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增強教學實效性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于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抵觸的。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想政治課教師就要在依據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特點,靈活多變地科學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把思想政治課教活、教新。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只注重灌輸知識,沒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思想政治課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年齡、教育背景、思想特點的不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1 科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水平以及學生的思想實際,在教師的主導下,有的放矢地設計和布置思考題、討論題,采用循循善誘的辦法,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在辯論中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2 在教學中增加案例討論的比例
教師在傳授基本知識點、講清重難點的基礎上,多采用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高度關注的社會熱點和周圍發生的事件作為案例,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個人發言,教師在討論中加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4.3 把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時事政治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思想政治課除了一味說教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聯系學生的實際,把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時事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政治敏銳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如在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就社會熱點問題和各種社會現象,有的放矢地組織學生討論、辨析,提高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從而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執行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4.4 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的轉變
先進的教育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支撐,新課改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上,新課改確立了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以社會需要、學科體系、學生終身發展為基點的“三角形”新課程理念;新課改體現“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改變以往圍繞“應試”要求組織教學內容的傾向,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更多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陶冶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倡導學生多說、多問、多討論、多交流經驗、多合作、多參與;倡導教師多引導、多組織、多鼓勵、多“無為”、多反思、多研究;教學評價由原來的單一成績評價轉變為目標多元化,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促進全面發展。教學評價強調了對學生政治素養的評價,還提出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要由重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
5 結語
總之,只要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多思多想,結合學生實際大膽、藝術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地喜歡上政治課,接受政治課,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月冰;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職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J];職業技術;2011年06期.
[2]杜振華;陳國民;馮劍;王濤;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A];中國圖學新進展2007——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暨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龔明;精心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1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