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聰,樓奇峰,蔣 禎,鐘芳群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胰腺假性囊腫是外溢的血液和胰液進入胰周組織,發生包裹形成的囊腫,導致感染、膿腫形成、侵蝕周邊血管引起出血、壓迫鄰近器官等[1]。胰腺假性囊腫傳統采取手術治療和經皮穿刺治療等,但患者均比較痛苦且囊腫復發率高[2]。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超聲內鏡(EUS)引導下經胃內置管引流已成為重要臨床治療手段[3],具有定位準確、創傷小、療效佳等優點,復發率及病死率均較外科手術低[4]。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消化內鏡室對38例胰腺假性囊腫患者在超聲內鏡引導下,根據胰腺假性囊腫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放置引流管,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18~76歲,平均(36.6±2.8)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表現,繼發于急性胰腺炎3例,繼發于慢性胰腺炎35例;囊腫部位:胰頭部9例,胰體部18例,胰尾部11例;囊腫直徑5~11 cm,平均7 cm;根據囊腫位置及囊壁厚度確定手術方式,囊腫電切刀手術13例,穿刺針聯合囊腫電切刀手術15例,穿刺針聯合三腔針形刀手術10例。
1.2 結果 本組1例采用穿刺針聯合三腔針形刀手術時,出現胃穿孔,予鈦夾使用、保守治療后痊愈出院;4例術中出血,立即內鏡下止血,術后未再出血;33例手術順利。術后2例囊腫并發感染,予鼻囊腫引流管反復沖洗引流,4 個月后囊腫消失。38例患者術后經腹部B 超、上腹部CT 復查顯示胰腺假性囊腫均消失,消失時間為1 周至6個月,平均2.5 個月。
2.1 術前配合
2.1.1 儀器及附件準備 準備超聲內鏡,COOK-19 G穿刺針,Boston黃斑瑪導絲,三腔針狀刀,COOK-10 F型囊腫電切刀,7~8.5 Fr鼻囊腫引流管,多種型號擴張探條,Boston柱狀球囊,COOK-10 F雙豬尾塑料支架。
2.1.2 患者準備 做好衛生宣教;查看病史及各項檢驗等,并報告醫生;協助患者除去金屬配飾及影響攝片的衣著等。
2.2 術中配合
2.2.1 麻醉和體位 良好的麻醉是手術成功的前提保證。予丙泊酚注射液靜脈麻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用定痙靈(減少胃腸道蠕動)。麻醉后,安置患者左側臥位,雙腿彎曲,頭稍后仰,以增大咽喉部的間隙,利于插鏡和分泌物流出,并隨時吸凈口腔內分泌物。
2.2.2 操作配合 高頻電極板貼于小腿肌肉豐富處,根據手術方式選擇好高頻電的模式和參數。醫生根據線陣探頭超聲內鏡的彩色多普勒功能對病變進行掃查,排除囊腫和胃壁之間存在較大血管。通過胃壁和囊腫間的厚度及穿刺的角度來確定不同的手術方法。內鏡下手術方法有三種:囊腫壁厚度≤0.5 cm采用囊腫電切刀手術,囊腫壁厚度>0.5 cm采用穿刺針聯合囊腫電切刀手術,穿刺位置差如鉤突部位采用穿刺針聯合三腔針形刀手術。護士了解手術方法,為減少感染的機會,清潔胃壁黏膜,醫生置入超聲內鏡后,護士用10~20℃無菌等滲鹽水通過內鏡孔道沖洗胃壁黏膜,等滲鹽水溫度不宜過高、過低以免刺激胃腸道黏膜,使胃腸道蠕動加快,導致手術時不易固定穿刺點。全過程醫生實施電切刀的置入,固定及電切操作,其余配合操作由護士完成。
2.2.2.1 囊腫電切刀手術配合 在超聲引導下醫生將COOK囊腫電切刀送至活檢口前端與選擇的穿刺點接觸,護士將電切刀的內芯接電切電流,高頻電選擇ESD內鏡電切模式,醫生實施高頻電切時提醒注意穿孔的風險;內芯進入囊腫腔后護士迅速將內芯鋼針拔出,注射器抽取囊液觀察有無出血,如無出血注入造影劑,確定在囊腫腔后,配合醫生迅速將Boston黃斑瑪導絲沿內芯孔道插入囊腫腔,導絲在囊腫腔內盤3~4圈(目的是防止導絲因操作失誤而滑脫,且可固定囊腫腔),然后將內芯退至外套管內。將電切電流接至外套管,醫生實施高頻電切,將高頻電選擇ESD內鏡電切模式,外套管直徑為3.2 mm進入囊腫腔后囊液引流迅速,張力高的囊腫在術中就有大量囊液進入胃腔,此時注意患者體位,保持頭略高位,準備吸痰管隨時將口咽部的分泌物吸除,以避免發生誤吸[5]。術畢,退出內芯,此時導絲和內芯需進行相對運動,保持導絲在囊腫腔的位置不變,沿導絲置入10 F雙豬尾塑料支架。
2.2.2.2 穿刺針聯合囊腫電切刀手術配合 超聲引導下準確定位后,協助操作醫生將穿刺針插入內鏡工作孔道,調整穿刺針進針深度后,護士妥善固定滑環鎖,防止進針過深造成出血[5],穿刺成功后護士拔出穿刺針內針芯,注射器抽吸囊液,確定在囊腫腔內,沿內針芯孔道置入導絲,要求導絲在囊腫腔內盤3~4圈,退出穿刺針,沿導絲置入囊腫電切刀外套管。后續步驟同上。
2.2.2.3 穿刺針聯合三腔針形刀手術配合 在超聲引導下定位后步驟基本同穿刺針聯合囊腫電切刀手術配合,只是在退出穿刺針后,沿導絲進入三腔針形刀。在使用三腔針形刀時,護士配合非常重要,針形刀出針長度一般在2~3 mm,過長容易導致穿孔,同時,由于三腔針形刀有200 cm長,因此出針時有一個滯后效應,不能看到出針長度不夠而盲目出針,一定要等出針完全后再實施高頻電切。針形刀切開囊壁后,沿導絲置入雙豬尾塑料支架步驟也基本相同。
胰腺假性囊腫采用內鏡下手術,效果較好。術前做好儀器及附件準備,術時做好麻醉和體位護理,術中根據需要配合醫生做好囊腫電切刀、穿刺針聯合囊腫電切刀、穿刺針聯合三腔針形刀手術的配合,醫護配合默契,以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趙航,李兆申.超聲內鏡引導下胰腺假性囊腫引流[J].中國臨床醫學,2005,12(2):360-362.
[2] 孫思予,葛楠,王晟,等.經胃內鏡超聲引導下胰腺假性囊腫管型刀電切造瘺治療[J] .中國內鏡雜志, 2006,12(11):1133-1135.
[3] 王瑋.胰腺假性囊腫超聲內鏡下經胃穿刺內引流1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9(9):824-825.
[4] 李兆申,楊秀疆,金震東,等.內鏡超聲下胰腺假性囊腫經胃置管引流的臨床研究[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6,23(5):321-324.
[5]王蓓,吳碎英,吳明,等.上消化道超聲內鏡檢查的護理配合[J].護理與康復,2007,6(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