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仙
(云南省瀾滄縣竹塘鄉中心衛生院,云南瀾滄665600)
ICP是妊娠期特發性疾病,臨床上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常發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后癥狀迅速消失,主要危害胎兒,易引起早產、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顱內出血及不能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等,使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對孕婦的危害可致凝血功能異常發生產后出血。本文對81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診療情況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1254例,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81例,發病率6.46%;年齡20~34歲,平均年齡25.6歲;初產婦61例,經產婦20例;孕周30+3~42+1周,平均35.5 周。
1.1.1 癥狀體征:①皮膚瘙癢是ICP的特發癥狀,多發生于妊娠32~34周,本組81例病例均出現瘙癢癥狀,最早出現18周,發生孕中期36例,首先出現下腹部瘙癢,嚴重者逐漸波及全身及四肢,夜間和清晨癥狀明顯。檢查皮膚有抓痕,妊娠結束后瘙癢很快消退;②黃疸可在瘙癢后或者數月出現,輕者僅見于鞏膜,癥狀出現的愈早,黃疸及肝功能損害愈明顯,該組病例合并輕度黃疸者41例。③肝區觸診部分患者可能觸及輕度腫大的肝臟,無壓痛;④多數無消化道癥狀,本組病例有24例出現不同程度惡心、厭油等癥狀。
1.1.2 實驗室檢查:①血清總膽紅素升高,可達68~88.5 μmol/L(4 ~5 mg/dl),但很少超過 85.5 μmol/L;②血清膽汁酸升高為本病的特征,可超過正常的10倍,本組病例中,有24例在孕期檢查肝功時發現膽汁酸升高,之后才出現瘙癢的癥狀,膽汁酸最高達 101 μmol/L,平均38.25 μmol/L;③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④轉氨酶可輕、中度升高。本組病例出現轉氨酶異常者49例。
1.1.3 診斷:ICP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7版(樂杰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診斷標準進行診斷[1]。臨床上根據上述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1.2 治療措施
1.2.1 休息,進行高危妊娠管理,系統監護,積極對癥保肝治療和適時終止妊娠。
1.2.2 藥物治療:應用疏肝、安胎和利膽中藥治療;消膽胺,8 ~12 g/d,分2 ~3 次口服;苯巴比妥0.03 g,口服,3 次/d;維生素C、維生素B6及維生素K1,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防止產時、產后出血。肝太樂等保肝藥物治療;應用地塞米松每日12 mg,連用7天,以便促進肺成熟,避免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可使瘙瘁癥狀緩解甚至消失。
1.2.3 產科處理:加強產前檢查和孕期監護,NST監護胎兒,早期發現隱性胎兒宮內窘迫,改善ICP圍生兒預后;對于在32周內發病伴有黃疸、妊娠高血壓疾病或既往不良孕產史者,給予每日吸氧2次,每次30~60 min;適時終止妊娠:孕37周后給予終止妊娠,輕型ICP患者在密切監護下陰道試產。重型根據生化指標及胎兒情況及孕婦自覺癥狀在36~38周擇期剖宮產終止妊娠。
輕型患者64例,其中,剖宮產21例,占32.81%,產科出血2例,占3.12%;早產3例。占4.67%,新生兒窒息1例,占1.56%,無圍生兒死亡。重型患者17例,剖宮產16例,占94.12%,產科出血4 例,占23.53%;早產3 例。占17.65%,新生兒窒息3例,占17.65%,圍生兒死亡1例,占5.88%。由上可知,兩組間的剖宮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及早產發生率比較,輕型母嬰結局明顯好于重型。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癥,不僅可導致產后出血,剖宮產的發生率增加,更嚴重的是導致圍生兒發病率明顯升高,可發生胎膜早破,胎兒宮內窘迫,早產或孕期羊水胎糞污染。此外,還有胎兒生長受限,不能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神經系統后遺癥等并發癥。臨床上表現為皮膚瘙癢、黃疸等癥狀,使妊娠婦女生活質量下降,所以,在臨床工作中應做到:①早期發現、診斷。根據妊娠中、晚期出現皮膚瘙癢或伴有黃疸、母血清總膽汁酸(TBA)升高>20 μmol/L;除外其妊娠以為的原因;妊娠終止后癥狀消失,生化指標恢復正常可進行診斷。②合理有效的藥物治療。以減輕膽汁酸在母體的淤積,緩解癥狀,改善胎兒預后。③產時監測及處理:加強產前檢查和孕期監護,早期發現隱性胎兒宮內窘迫,適時終止妊娠是改善ICP圍產兒預后的重要手段。對于在32周內發病伴有黃疸、妊娠高血壓疾病或既往有死胎、死產等不良孕產史者,每日吸氧2次,每次30~60 min。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取左側臥位。同時遵醫囑給予能量藥物,以保肝、提高胎兒對缺氧的耐受性。適時終止妊娠,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征,以確保胎兒的安全性。如果孕35周以上,胎心異常,及時通知醫師,并做好剖宮產術前準備,防止胎死宮內。嚴密觀察產程,了解破膜及羊水情況,加強胎心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防止發生胎兒窘迫,做好新生兒搶救準備工作;分娩前預防性應用維生素K1,10~20 mg/L,注意縮短第二產程,胎兒娩出后立即按醫囑應用縮宮素以加強宮縮,防止產后出血的發生。
總之,ICP是一種嚴重妊娠期特發性疾病,對妊娠結局尤其是對圍生兒影響很大,若處理不及時圍生兒死亡率和新生兒并發癥均增加;對產婦而言,主要是產后出血發生率增加。醫務人員對ICP患者應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做好孕期保健、產前胎兒監護,加強高危管理,嚴密觀察病情,積極采取相應防范措施,以減少圍生兒死亡率和產后出血發生率,保證母嬰安全。
[1] 樂杰.婦產科學[M].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1-103.
[2] 王德智,張淑蘭.婦產科急癥手冊[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23-228.
[3] 林安平.134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回顧性分析[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