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任 珵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濕性愈合療法是指在傷口的不同時期用不同的濕性敷料換藥,促進傷口愈合。在濕性環境下,傷口愈合速度是干性環境下的2倍[1],且具有保持創面濕潤、有利于壞死組織溶解和肉芽生長、避免干痂形成和新生肉芽組織機械性損傷、減輕疼痛等優點[1,2]。2012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1例因淺表靜脈泵注高濃度氯化鉀外滲致左手背局部組織壞死的患者,經濕性愈合療法處理后傷口愈合良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女,52歲。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30余年,因反復嘔血及黑便2年半、再發1月,擬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入住當地醫院。2周前接受淺表靜脈泵注高濃度氯化鉀時發生藥液外滲,致左手背部出現反復不愈的皮膚壞死、黑痂,為進一步診治,于2012年1月11日轉入本院。入院檢查:體溫39.9℃,脈搏96次/min,呼吸21次/min,血壓120/80 mmHg,傷口創面范圍5.0 cm×3.0 cm×0.1 cm,失去全層皮膚組織,底部被傷口床黑色硬痂完整覆蓋,局部干燥,有波動感,無異味,周圍皮膚及手指紅腫明顯,左手無法完成精細運動,感覺正常,左手背皮膚溫度高,手指末梢涼,傷口數字疼痛評分[3]8分,腹部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無壓痛反跳痛,移動性濁音陰性,雙下肢無水腫;實驗室檢查:凝血酶原時間21.2 s,白蛋白29 g/L,血紅蛋白69 g/L,血小板計數84×109/L;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左手背皮下軟組織腫脹呈蜂窩狀,淺靜脈流速正常范圍。遵醫囑輸注替考拉寧、美洛培南及白蛋白等抗炎、營養支持治療,3 d后體溫正常;左手背傷口用濕性愈合療法,治療30 d后感染控制,創面范圍4.5 cm×2.7 cm×0.1 cm,基底呈紅色,有新鮮肉芽組織生長,創面邊緣可見上皮增殖爬行,滲液少量,無異味,傷口疼痛評分1~2分,左手背及手指水腫消退,手功能正常。患者于2012年2月15日好轉出院,定期傷口門診換藥,隨訪1月,創面痊愈。
2.1 創面評估與護理 每次傷口換藥時對創面大小、深度、基底的顏色、滲液、傷口邊緣及周圍組織、疼痛、手功能、有無潛行、竇道等進行充分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敷料[4]。本例患者根據評估結果及臨床癥狀,判斷創面為感染創面,需去除壞死組織,加強換藥,促進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后才能愈合,屬于Ⅱ期愈合。參照歐洲RYB分類法將Ⅱ期或延期愈合的開放創面按組織形態區分為黑色創面、黃色創面和紅色創面[5],并作相應護理。
2.1.1 黑色創面 由于壞死組織影響傷口的愈合,促進細菌生長,因此需徹底清創,去除無活性組織,創面處置時動作輕柔,以減輕疼痛和創面出血,注意觀察出血情況。本例患者入院時創面范圍5.0 cm×3.0 cm×0.1 cm,底部被黑色硬痂完整覆蓋,局部干燥,有波動感,無異味,傷口疼痛評分8分,用5%聚維酮碘消毒創面,用鑷子和無菌剪刀清除黑痂及壞死組織,用等滲鹽水棉球擦洗創面,使用碘伏紗布填塞,無菌紗布覆蓋包扎,每天換藥1次,黑色創面清創處理2 d后,創面范圍6.2 cm×3.3 cm×0.2 cm,邊緣可見潛行,基底呈黃色,可見肌腱、神經,伴大量膿性分泌物,有臭味,傷口疼痛評分5分,周圍皮膚及手指紅腫較前好轉,左手仍無法完成精細運動,感覺正常,手指末梢涼。
2.1.2 黃色創面 感染是傷口延期愈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控制感染、吸收滲液成為本階段的護理重點。藻酸鹽銀離子敷料可釋放銀離子,有效對抗細菌定植和感染傷口中常見的多種微生物。創面用5%聚維酮碘消毒,等滲鹽水沖洗傷口,無菌紗布輕輕擦干,將藻酸鹽銀離子敷料按創面大小用無菌剪刀修剪后覆蓋在創面上,根據濕性療法的原理,外層加用有黏膠泡沫敷料,為傷口提供一個密閉濕潤的環境,減少細菌侵入,快速大量吸收滲液,減少皮膚浸漬,原位保留滲液。本例患者黑色創面清創處理2 d后用上述方法根據創面滲液量每周換藥2~3次,抗感染治療1周后,創面范圍6.0 cm×3.0 cm×0.3 cm,邊緣無潛行,基底呈紅色,可見肌腱、神經及新鮮肉芽組織,邊緣不齊,中等量黃色滲液,傷口疼痛評分2分,周圍皮膚及手指無紅腫,左手運動、感覺正常,手指末梢溫暖。
2.1.3 紅色創面 感染控制后,傷口處在愈合階段,肉芽組織形成,傷口填補縮合,此階段應有效管理滲液,保護新生組織,促進肉芽生長,可應用藻酸鹽敷料加彈性繃帶。藻酸鹽敷料添加了親水能力強的羧甲基纖維鈉顆粒(CMC)的海藻提煉纖維[6],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吸收能力強,吸收滲液后藻酸鹽纖維變成凝膠狀,減少換藥時的傷口疼痛,提供了濕性治療的環境[7]。彈性繃帶可以幫助肉芽組織平整生長。此階段,創面用等滲鹽水沖洗,無菌紗布擦干,藻酸鹽敷料按創面大小使用無菌剪刀修剪后覆蓋,外層加用有黏膠泡沫敷料密閉,彈性繃帶包扎,每周換藥1~2次。本例患者經治療20 d,創面范圍4.5 cm×2.7 cm×0.1 cm,基底呈紅色,有肉芽組織,滲液少量,疼痛評分1~2分。
2.2 全身營養支持 患者有肝硬化、肝性腦病史,蛋白合成減少,蛋白質吸收障礙[8],同時因疾病只能采用低蛋白飲食,入院時檢驗顯示血白蛋白29 g/L、血紅蛋白69 g/L,屬于中度貧血,體重指數(BMI)18.0,提示患者營養不良,因此影響肉芽組織生長。結合患者基礎疾病,鼓勵患者每日進食牛奶、魚肉、雞蛋羹、果蔬汁等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飲食宜柔軟易消化,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并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用餐環境;遵醫囑給予血漿、人血白蛋白、維生素、氨基酸等支持治療。2周后患者體重45 kg,實驗室檢查白蛋白38 g/L、血紅蛋白100 g/L。
2.3 心理護理 研究表明負性心理可降低人體的抗感染能力,也可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而且可導致傷口延遲愈合[9]。本例患者疼痛明顯,嚴重影響休息和睡眠,曾一度情緒低落,護士經常和患者交流,給予安慰,傷口處理期間讓家屬全程陪同,以加強心理支持;每次處理傷口時告知患者傷口好轉的信息,并讓其觀看全程的跟蹤照片,以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指導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疼痛感受。
2.4 患手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可加速肢體末端靜脈血回流,減輕局部組織水腫,預防因肌腱黏連、瘢痕攣縮、關節僵直引起的患肢功能障礙和廢用性肌萎縮,宜盡早開始。指導患者抬高左手至心臟水平位置,同時做握拳、伸展活動,每日數次,每次5~10 min,2周后患者左手傷口周圍皮膚及手指無紅腫,腕部屈伸、內旋、外旋及抓握活動自如。
外周靜脈使用高濃度的氯化鉀溶液外滲,導致局部皮膚組織壞死,在臨床上時有發生。處理這類傷口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護理重點,對黑色創面盡早清除壞死組織,對黃色創面用藻酸鹽銀離子敷料有效控制感染,對紅色創面用藻酸鹽敷料和有黏膠泡沫敷料管理滲液,保護新生組織,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貫穿于不同時期的相同特點是為創面提供一個濕性愈合壞境。在用濕性愈合療法處理局部傷口的同時,對影響傷口愈合的全身因素,包括營養、心理和患手功能等進行充分的評估和護理,縮短了傷口愈合時間,使患者避免了植皮手術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Benbow M.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moist wound hea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J].Br J Nurs,2008,17(15):4-8.
[2] Vogt KC,Uhlyarik M,Schroeder TV.Moist wound healing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are of treatment of primary closed vascular surgical wound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Wound Repair Regen,2007,15(5):624-627.
[3] 米坤龍,梁冰,張永忠.骨科疼痛診療分級評分法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3):232-234.
[4] 許彩云.濕性敷料聯合壓力療法治療1例雙下肢靜脈性潰瘍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10):924-925.
[5] 程相文,吳曉華.慢性潰瘍的愈合機理與換藥技術創新[J].海南醫學,2007,18(8):124-126.
[6] 秦益民.海藻酸纖維的性能與應用[J].合成纖維,2012,41(4):19-22.
[7] 鄭瑛,朱俊錕,蘭樹華.濕性愈合在肌腱及骨外露傷口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6):530-531.
[8]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26-233.
[9] Kaya AZ,Turani N,Akyüz M.The effectiveness of a hydrogel dressing compared with standar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s[J].J Wound Care,2005,1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