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舜,俞春曉,馮 肖
隨著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健康體檢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軍隊療養院正處在發展機遇期,隨著療養院對外體檢創收市場的不斷開拓及健康體檢中心規模建設的日益完善,而加強療養院應急機制的建設正是亟待解決和完善的重要任務。
1.1 應急機制不建全 目前軍隊療養院編制沒有急診科、監護病房,療養科室負責收治來院療養的療養員,沒有醫院急診科和其他臨床科室做后盾,急救設備僅有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簡易呼吸氣囊,同時急救車輛配置不全,難以保障急救任務的救治及開展。
1.2 專業人員應急救治能力欠缺 應急救治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醫務人員對常見意外事故,有迅速反應能力和熟練掌握運用的搶救器材。但目前療養院從事體檢的醫務人員,大多數缺乏系統的急救專業技能培訓,平時又較少遇到意外情況,臨床工作經驗積累少,一旦發生意外,難以及時開展救治。
1.3 缺乏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 對體檢中心是意外事件高發場所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體檢人員都是健康者,沒有像對醫院就診人員的重視。其實健康體檢的服務對象有健康者,更有高危人群和患者[1]。今年我院體檢中心共接待39 000多名體檢人員,年齡18~94歲,體檢中發現許多危及生命的慢性病,而這個群體在體檢時發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較高,曾出現高血壓危象、低血糖反應、暈針、摔傷等,這些突發事件,如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同時軍隊療養院大多處在游覽勝地,多數體檢團體以游覽、體檢一體化安排,吃、住、行都在療養院,時間安排緊湊,早出晚歸,易造成身心疲勞,誘發意外風險。在我院曾發生體檢時心電圖正常,而在次日游覽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情況。
1.4 與體檢人員溝通不夠 缺乏對體檢人員體檢前告知必要性的認識,有些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因體檢空腹不能飲水,降壓、降糖等藥物因禁食而未服用,加之體檢時心情焦慮、項目多,歷經數小時,容易誘發心絞痛、血壓升高等情況發生。
2.1 提高對建全應急機制重要性的認識 在強調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今天,加強健康體檢中心醫護人員的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注重提高全院醫護人員對醫療風險的發生及其可能的后果都處于相對無法確定的狀態,重視受檢人員的安全和急救問題,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是提高療養院風險防范的基礎。
2.2 提高體檢中心人員專業素質 急診醫學的特點,是運用最先進的設施與方法,以最快速度、最有效手段搶救急、危、重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傷殘[2]。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綜合培養,制定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程序,嚴格急診救治質量控制,突出治療時效性和整體,熟悉應急機制程序,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嚴格急救操作技能培訓,經常進行搶救模擬演練,定期進行考核,技能比武。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對風險管理實現前瞻性和全程動態管理。
2.3 加強與體檢人員的溝通和體檢前的提前告知 對年齡大、有高危疾病的體檢人員安排專人導醫,開辟綠色通道,簡化體檢流程,倡導“一站式”服務,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時間,盡快完成體檢程序。對體檢中有血壓升高和心肌缺血等的情況,應及時處置。同時注意營造良好的體檢環境,合理配備醫療資源,保證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從而提高整體服務水平。
2.4 我院體檢中心應急機制的建立與實施 加強應急機制的組織建設,成立醫院、科室兩級醫療應急救治小分隊[3],建立健全各種風險預防急救預案,設立搶救室,完善急救設備和急救車等的設施配備,急救人員定崗定位,隨時能夠拉動開展救治。對參加體檢的醫務人員進行急救操作技能培訓:包括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急危重癥急救知識學習,并分批送到省人民醫院急診科ICU病房進修,外請ICU病房專家全院講課,引進全功能急救模型人進行常用急救技能訓練,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熟悉應急救治的操作流程。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定期組織實施考核。對每個與體檢有關的輔助檢查科室人員進行風險識辨和正確處置的教育,加強與臨床科室的聯系,對體檢中發生問題及時處置。緊密結合臨床工作開展崗位練兵及風險識辨、病例分析等形式進行急救理論授課和專業技能示教[4]。體檢中心設有健康管理中心,專門負責與體檢人員的溝通,體檢前的準備階段的告知。體檢中對高危人群全程導醫,增強體檢人員親切感和安全感,使服務滿意率明顯提高。體檢后有關資料及時匯報,定期組織體檢中心人員進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對風險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適用性進行分析、檢查、評估和修正,為下一個周期提供更好的決策。通過以上措施全院體檢中心人員風險意識和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自覺規范醫療行為與操作,從而達到醫療安全的目標。
總之,隨著法制建設的完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醫院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療養院體檢中心加強急救治機制建設,主動識別和發現工作存在和潛在的風險,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及時積極采取措施、處理風險,對減少醫療糾紛,降低體檢工作風險,提高體檢質量和確保醫療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朱宏.綜合性醫院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7,1(1):71-73.
[2] 田京發,王曉敏.綜合性醫院體檢健康體檢中心應急機制的建設與實施[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5):264-265.
[3] 楊碧霜,鄒佩珍.軍隊醫院戰救技術訓練室規范化建設[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7,14(5):357-358.
[4] 趙興.生命綠色通道建設與管理[J] .中國醫院,2006,10(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