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蘭
手術體位的安置護理是術前準備的一項重要工作,合理的手術體位是手術成功的基本保障,良好的手術體位就是人體各部位都處于功能狀態,沒有過度的伸曲和牽拉,保證整個手術過程穩固順利。直腸癌手術采用傳統的截石位,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腰背部酸痛、壓瘡及小腿麻木的醫源性損傷。我科護理人員從患者的需要出發,發現問題并作出持續質量改進,建立截石位擺放流程圖,人人實際操作并考核,更新服務理念,增加手術安全性,為手術患者提供以人為本的優質服務。
傳統的體位擺放程序為患者入室后全麻插管,麻醉生效后兩名手術醫師協助抬起挪動患者臀部至手術床腿板部,尾骨略超過手術床緣5~6 cm,巡回護士在患者骶尾部墊20 cm×18 cm×8 cm凝膠墊,腰骶部抬起后墊20 cm×20 cm×4 cm海綿墊,最后上好兩側的支腿架,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調節支腿架的高度、角度和方向,雙下肢套上棉褲腿,腘窩處放置凝膠墊加以保護。術后2 d回訪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1 患者發生醫源性損傷 麻醉狀態下變動或固定體位時如果著力點不當易使軟組織或血管所受的壓力或拉力超過其所能耐受的生理限度,患者引起腰背部酸痛、雙下肢麻木的現象,患者出現腓總神經損傷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后果。
1.2 機械性損傷 有多次拖、拉、抬、推的動作,患者出現腰骶部皮膚擦傷、壓瘡的現象。
1.3 手術部位暴露時間長 手術等待時間長,患者暴露過久,術后患者有寒戰、體溫升高達38.9℃的現象。
1.4 手術過程中護士方面的原因 護士體力消耗大,且需要多人合作多次抬起患者,易疲勞且浪費人力資源。擺體位浪費時間過多(10 min),不能保證8∶40準時進行首臺手術,接臺手術也延時。無菌器械臺已打開,還在反復擺體位人為增加空氣中的塵埃微粒,增加切口感染的機會,患者腹部切口出現紅腫熱痛延遲愈合。
1.5 患者生理方面的原因 麻醉后由于循環代謝功能進一步削弱,突然改變體位易誘發急性腎功能不全[1]。
術前1 d訪視時準確評估患者,有預見性地制定護理計劃,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采取預防措施,制定合理、簡捷截石位擺放流程及評價標準,手術改進后體位具體操作如下:
2.1 術前巡視 手術巡回護士術前1天訪視患者時注意患者身高、體型、皮膚狀況,向患者介紹手術截石體位的知識并進行適應性訓練,取得心理支持及主動配合,準備厚薄大小合適的海綿墊、凝膠墊和棉褲腿。
2.2 手術當日體位擺放 術日晨預先擺放在手術床腰骶部合適的位置,頭板放低或取下便于麻醉醫師插管操作,對側的支腿架固定于近髖關節平面,患者入室后仰臥于手術臺,臀部下移尾骨超過手術床緣下5~6 cm,詢問患者感受是否舒適有無局部受壓疼痛不適,請患者配合穿好棉褲腿,在近髖關節平面放置近側支腿架,支腿架可根據患者大腿的長度和體位的變化升降和前后左右移動[2],兩腿屈髖屈膝置于腿架上,兩腿高度以腘窩自然彎曲下垂為準,兩大腿外展角度根據手術需要呈60°~100°[3],小腿中立位放置在腿架上,外側放置合適的海綿墊,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確認舒適后用約束帶固定,左上肢<90°外展提供靜脈通道,右上肢用中單固定于體側。
2.3 手術后體位 手術結束后漸次放平雙下肢并由遠心端向近心端輕柔拍打,避免突然同時放平雙下肢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
術后第2天回訪患者及醫師對改進后的體位感受,反饋如下:(1)既充分暴露手術野又照顧了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關注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主動參與知情同意權,患者無腰骶部、雙下肢不適及壓瘡,自我感覺舒適。(2)為手術醫師提升了服務品質,保證了8∶20準時開臺和及時接臺手術。(3)護士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鍛煉了護士的溝通能力,減輕了勞動強度,提升了護士的地位和價值,同時提升了護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注重細微服務,尊重患者的隱私,全程減少肢體暴露注重患者的保暖,術后無因暴露時間久而發生體溫高現象。(5)麻醉開始前手術體位已擺好,無菌臺打開時避免了塵埃飛揚,減少了器械臺的污染,符合院感要求。
針對直腸癌傳統手術體位操作者憑經驗按功能位被動進行體位擺放易引起患者各種醫源性損傷的弊端,我科利用晨會、科室每月業務學習時共同交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修訂計劃,對手術體位的擺放流程進行了持續質量改進,分組練習[4],制定了標準化的截石位擺放流程,全麻前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按照人體力學要求,既暴露切口,也減少壓力,最大限度降低手術體位并發癥[5],兼顧了患者的愿望和需求,使醫源性損傷減少,同時醫師和患者滿意度均提高。
[1] 池金鳳,郭愛武,李鳳清,等.兩種截石位擺放方法與術后并發癥相關因素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497.
[2] 熊 英,魏佳巖.全身麻醉患者截石位擺放時機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2):2681 -2682.
[3] 魏 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8.
[4] 邱惠琴.運用PDCA循環法防范手術體位安置中的風險因素[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141 -143.
[5] 胡 晶,田 耕,董瑞貞.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7):412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