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莉 袁豐義
將心理健康管理納入HSE體系研究
●胡莉莉 袁豐義
HSE是油田企業持續改進的一個重要管理體系,當我們發現它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問題時,應及時改進,其中包括加強對員工健康的管理,要積極探討將工會組織負責的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納入到HSE中的方法,拓展員工健康管理范圍,實現健康、安全和環境的平衡發展,確保HSE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 健康評估 HSE 程序文件
1.HSE管理體系提出人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人類自身的健康是由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構成的全面健康。目前對健康含義的解釋有主要三種,一是《辭海》中的健康定義:健康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體質健壯,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通常用人體測量、體格檢查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二是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與我們傳統的理解有明顯區別的是,它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會適應能力。三是HSE管理體系的健康定義:HSE分別是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縮寫,即健康、安全、環境。H(健康)是指人身體上沒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種完好的狀態。
從以上三個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人類自身的健康是指人的全面健康,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者密切相關,是不可分割的關系。具體到HSE管理體系中,盡管它把人的健康(H—Health)放在第一位,在定義的解釋上也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但在體系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只關注員工一定范圍內的職業健康,與員工所從事工作相關的其它職業健康和心理健康則不涉及。從這一角度講,HSE管理體系所指的員工健康是一定范圍內的健康。這與健康的精髓不相符合。
2.心理健康管理。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具體地說,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研究還表明,心理健康有各種各樣的衡量標準,其中具有參考價值的是馬斯洛等人所提出的10項:①充分的適應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度的估價;③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④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⑥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⑧適當的情緒發泄與控制;⑨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個人發揮;⑩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情況下,對個人基本需求作恰當的滿足。
近些年來,我國對人的心理健康管理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咨詢機構逐漸增多,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涉及領域包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及個人心理健康咨詢等。在我國油田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歸口主管部門是企業的基層工會組織,主要是通過組織培訓的形式在女性員工中開展,而對男性員工則很少進行心理健康培訓和教育,這表明油田企業對員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尚處在起始階段。
目前,我國油田企業均建立和實施了HSE管理體系,油田的安全環保工作成績斐然。但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重視安全環保(SE)管理,輕視員工健康(H)管理,對職工健康管理做得不夠,沒有做到安全、環保與健康三者管理并重。當前,不少油田企業HSE管理體系的程序文件和運行控制文件總數多達50多個,甚至100多個,但其中直接關系到員工健康管理的僅有一個《職業健康管理程序》文件,其余全是關于安全和環保管理方面的文件。并且,HSE體系中的這種健康管理僅僅局限于特定工作場所或者與特定職業的管理方面,而對于來源于非特定工作場所的工作壓力、心理等危害因素對油田員工造成的健康損害,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在HSE管理體系中沒有制定相關文件規定。
顯然,對相對于安全與環境管理,油田企業對員工健康管理的重視程度遠低于前者,一個主要原因是對健康管理在安全生產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每當對發生安全事故原因進行分析時,人們通常認為是由于安全意識淡薄、員工違章違紀造成的,所以強調要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其實,在產生安全事故的因素中,還有一個比員工的意識因素更深層的因素,就是員工心理精神因素。我們常說安全生產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這個工程中也應該包括心理健康問題。因此,解決員工身心理健康問題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之一,我們應該把它放在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位置,列入管理日程中。正是因為人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健康狀態,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我們應當倡導這樣的一種人文關懷和理念:“先健康,后工作;有健康,才安全。”
1.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是HSE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工會組織負責的包括健康體檢和心理健康管理應當是HSE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和條件,應當其將納入到HSE管理體系當中。在進行特殊作業或風險比較大的施工作業之前,應當做一個健康評估,發現員工有心理健康問題時,不能按排其從事施工作業。這就是說,在HSE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僅有職業健康管理還不夠,還應加強員工的心理健康管理,把心理健康管理與HSE管理體系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為前提,互為條件。
2.對員工心理健康的管理要以體系文件的形式來體現。將員工的生理健康管理納入到HSE管理體系當中,需要的是以編制文件的形式,要在現行的HSE體系文件中增加一個程序文件,即《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程序》文件,在本文件中,應對員工心理健康管理進行規范和職責劃分,要與《職業健康管理程序文件》相互關聯。工會組織和安全管理部門是對員工健康管理的職能部門,在職業健康管理上,安全部門是歸口管理部門,基層工會是監督部門,這在現行的HSE管理體系中已經體現。在心理健康管理上,基層工會是歸口主管部門,安全處是監督部門。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程序文件的編寫,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目的與范圍。為使員工個人健康狀況與工作(工種)相匹配,防治疾病,保護員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適用于河南油田對日常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管理。二是術語和定義。心理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壓力、心理因素等有害因素。心理健康管理是指為保障員工心理健康、適應發展環境而采取的相應措施。三是職責。工會組織是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組織對員工心理健康的培訓、健康檢查、制(修)訂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監督員工健康與工作崗位匹配的落實。安全管部門負責員工心理健康監督工作。油田下屬各二級單位具體負責心理健康管理的實施,在進行特殊作業或風險比較大的施工作業之前,應當運用健康評估,對員工健康不符合標準的,不能安排特殊作業和風險作業。四是心理健康培訓教育。各二級單位應把員工心理知識培訓納入全員教育計劃,基層隊應把員工心理教育培訓納入日常HSE教育活動,每年安排一至二次心理知識專題學習教育。
3.加大宣教力度,普及心理知識。在把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納入HSE后,還要做好一些工作:一是從幫助職工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優化心理健康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入手,根據員工的特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規劃,健全心理健康咨詢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心理輔導,不斷提高員工心理健康的認知能力。二是強化員工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引入心理健康培訓課程,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為員工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幫助員工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調整員工心理健康的認知模式,緩解員工由于認知錯誤而引發的心理問題,自動消除員工的緊張心理和焦慮情緒,明晰員工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增強員工的自我調適能力和應對壓力能力。三是廣泛運用宣講報告、展覽展示、文體活動、影視播放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加強職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宣傳教育力度,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教育引導員工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競爭觀、工作觀、生活觀,培養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和自尊自重、誠實守信、健康向上的工作心態,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淡化對名利得失的計較,豁達心胸,減少煩惱,愉悅心境,以健康心態投入到工作之中,在積極、樂觀中加強學習修養,用平和寧靜的心態思考問題,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態看待一切,以和諧的理念處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以樂觀豁達的情懷對待生活,用理性引導偏激,讓冷靜戰勝浮躁,以恬淡取代癡迷,不斷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創造性思維,開拓性工作,優質高效完成任務,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1] 張康,韓光越.心理因素與安全生產.健康心理學雜志,1997(1)
[2] 楊光.淺談如何開展海外員工心理健康指導.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2)
[3] 陸為民.一線員工心理健康問題對安全生產的影響及對策措施.安全·健康和環境,2013(9)
(作者單位:河南石油勘探局 河南南陽 473132)
(責編:賈偉)
F240
A
1004-4914(2014)01-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