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文
經濟學理論的拓荒之作
——《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讀知錄
●謝作文
文章簡述了《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一書的基本內容、理論要點、研究成果及其理論意義、貢獻。
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基本內容 理論要點 研究成果
鐘光榮先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知名專家學者。在經濟哲學領域里,其獨立的個性、獨特的思維、創造性的思考,可謂極是少見。近些年來,我曾讀過他不少的經濟哲學著作,重點是他的自然本體價值理論著作和《經濟學本理》。并寫過《創新價值理論刷新世界歷史》、《經濟學理論的哥白尼革命》等多篇評論文章。最近,又有幸地讀到了他的新作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讀畢,不禁讓人拍案稱奇。
《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的成書,看得出,這不是先生突發奇想的偶興之作,而是先生靈魂深處良久醞釀的結晶,是先生在經濟哲學領域這座富礦里開掘出來的又一塊重金。也可說是他長期以來,超乎尋常的、奇特思維的產物。即將自然的理性之種,撒播于他那經濟心靈的土壤之中,而生化出來的又一棵哲學靈感之苗。然后,再慢慢培育出了這棵經濟哲學的思想之樹。為何如此說呢?讀讀先生的這部巨著,你就會有同感。
從其立意構思的角度來看,先生是在熟讀中西方經濟學和哲學經典著作的基礎上,引入自然的時間和空間,并運用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四組十二個哲學范疇,對自然經濟要素,社會經濟行為,人為經濟結果進行的范式研究。這樣,先生就為傳統而僵化的經濟學理論,注入了哲學的智慧,注入了鮮活的靈魂。
從其謀篇布局的角度來看,該書共分為三大部分。這三個部分先生都是以自然時間與空間作為背景和條件的,然后又是以經濟的自然數量、質量、關系和模態作為范疇的。在此基礎上,先生再行全面的范式研究。第一部分為經濟認識論。即對自然人口、資源、環境和價值這四個基本經濟要素,進行理性的確證;第二部分為經濟方法論。即對財富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這四種基本經濟行為,進行理性的論證;第三部分為經濟目的論。即對人類社會、國家、家庭和個人這四項經濟結果,進行理性的實證。這一研究方法,可以說,先生為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前進,開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自然經濟要素比作人類的經濟之根,那么,我們的社會經濟行為,就如吸取其根系養料,并供給枝葉營養的樹干。當然,人類的經濟生活實際現狀,也就如其枝枝葉葉了。根深則干壯,干壯則葉茂。這一道理見之于經濟哲學理論。顯然,《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就是鐘光榮先生在這片荒野上栽下的一棵樹。不僅如此,我認為它還是一棵既完整,又符合自然道德理性,更合于自然法則和自然目的的充滿經濟哲學思想的一棵參天大樹。
細讀鐘光榮先生的《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會深受啟發和開悟。因為,在他的經濟哲學理論園地里,可以看到,他所撒播的自然博愛情懷,猶如晨曦中一輪噴薄而出的紅日,照耀著沾滿朝露的繁花綠樹,光芒閃耀;也如晚間一輪清澈無瑕的明月,輝映著湛藍夜空中的滿天繁星,熠熠發光。可謂美不勝收,能讓人激活智慧,明辨方向。
他在“經濟認識論”中寫道:“自然經濟要素,是經濟理論和經濟實踐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自然經濟要素搞清楚了,其他問題也就非常好理解了”(見《經濟范疇及其理性批判》第11頁)。他認為,傳統經濟學的真正問題在于:對于社會人口符合自然生態比例的數量和方法,人口生存環境基本要素的指數和保障,資源利用和存量適應多少人口的數量和時間,財富分配最大公平與正義的依據和措施,這四個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弄清楚,都沒有找到答案。因此,對傳統經濟學加以理性批判,也就非常自然,非常必要了。
他在“經濟方法論”中寫道:“人和其他物質一樣,其需求與滿足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人在這個始終之間,突現了分配與交換兩個環節”(同上,第185頁)。因此,他又認為,等價交換,一方面只有在人人都能平等使用生產資料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只有在生活資料之間直接交換時才有可能。然而,當它一旦擴展到生產資料與勞動力、與生活資料進行交換時,也就必然會產生剝削和剝奪。因為,市場自由分配是“零和博弈”。等價交換無錢可賺,賺錢就是剝削或剝奪。所以,在不能實現生產資料人人平等使用的條件下,政府征收資本家的部分資源收益,再分配給資源喪失者,或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了。這既不是資本家的施舍,也不是政府的恩賜,而是“天賦人權”的自然平等返還。并且,這還要看是否做到了公平與正義的返還。
他在“經濟目的論”中寫道:“自然創造的經濟結果,是一個最大的經濟目的;自然創造的萬事萬物的經濟目的,也是順其自然的隨機目的。但人類的經濟目的,則是在聰明與智慧靈動下的刻意目的”(同上,第321頁)。由此,他認為,作為社會經濟動機,則是達到經濟全面繁榮目的;作為國家經濟動機,則是達到國民財富共同增進目的;作為家庭經濟動機,則是達到家庭收入最大增加目的;作為個人經濟動機,則是達到個人消費最大滿足目的。因此,經濟目的的全部落腳點,始終都是在經濟個人身上。所以,他認為,經濟理性批判的全部意義、作用和目的,就在于將感性經濟人,轉變為理性經濟人。
這就可以看出,鐘光榮先生的全部經濟理論,始終都是以自然經濟事實與真理為根據,進而所做的科學探索。并且,他用自然公平與正義的道德理性來檢驗,而不以自利與偏私的功利意識來觀照。所以,這才會使他產生神奇的靈感,在這棵奇特的經濟哲學思想之樹上,綻放出奇妙的理論之花。這也正如他經常所說的:“真理不在主觀個體里,而在客觀全體中”。
鐘光榮先生通過對自然經濟要素,社會經濟行為,人的經濟結果進行理性的批判,獲得了經濟理論與經濟實踐緊密結合的兩個重大理論成果:一個是以社會經濟與自然經濟為核心的“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協調發展的模態與邏輯”圖式;另一個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科學原則與人文精神緊密結合的產物”的結論。
他的“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協調發展的模態與邏輯”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符合自然道德理性的真理認識論。即從感性認識到知性認識,再到理性認識,最終見之于實踐真理;二是符合自然法則理性的科學方法論。即從民主政治到自由經濟,再到法制社會,最終見之于行為科學;三是符合自然結果理性的和諧目的論。即從環境友好到資源節約,再到公正分配,最終見之于自然和諧。顯然,他的這一高度哲學化的經濟社會模態與邏輯,不僅是放之普遍而皆準的理性模式,而且也是普遍用之有效的理性方式。無疑,這是先生對經濟與社會持續與和諧發展的又一重大貢獻。
光榮先生在本書附錄中所認知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原則,就是馬克思充分肯定商品價值的自然屬性,只不過他將其交給歷史學和商品學去研究而已。他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價值,并不是籠統的“勞動創造價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人文精神,則是他對廣大無產者的人文關懷。在全面把握和研究這些問題的基礎之上,先生則認為勞動價值學說的本質,是肯定勞動本身有價值,勞動可以獲取價值,但勞動并不創造價值。這樣,先生也就把勞動自身存在價值、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即獲取自然價值,自然創造價值,作了嚴格的區分。然而,后世的經濟學并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誤將馬克思的勞動創造使用價值,錯誤看成勞動創造價值,這是十分可悲的。
鐘光榮先生的上述研究成果,既是他對經濟哲學“大陸”的新發現,也是他在這片近于荒涼的理論土壤中,長期耕耘培育出來的一朵燦爛的理論之花。我相信這枝花,必將結出豐滿智慧之果。他的這部拓荒之作,也為我們開辟了一處經濟哲學智慧的花果園。只要有幸進入其中,就可以領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喜悅。
(作者單位:岳陽市審計局 湖南岳陽 414000)
(責編:李雪)
F270
A
1004-4914(2014)01-2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