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達
摘 要:小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出了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思維意識的觀點,并借助啟發式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求異思維,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獨特的思考能力及靈活多變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
小學生數學學習要求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我分析,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平等、互助及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開啟學生的思維護。實踐證明,學生受到教師的贊揚就會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活躍的思維。這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要創設情境發揮自身的才能,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建立自己的思維意識。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這時學生會積極思維、大膽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意識。
二、善用啟發式教學法,開啟學生的思維
借感性知識開啟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小學數學教學要學到概念、定理等知識,這些知識間的邏輯性與抽象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將這些感性知識具體化,從而實現了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開啟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對數學的探究能力增強,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角”時,可以用一根線做演示,對折一根線,將其中一條線固定,對另一條線進行旋轉,可以師生共同演示,這時學生也一塊兒動手操作,再一起進行分析與總結得到規律:一條射線以它的端點為中心點進行旋轉,能夠得到大小不同的許多角。
這樣的課堂,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思維中,學生在動手操作、眼睛觀察、動口講述、動腦思維的過程中,學會了觀察問題、總結問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學會通過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在廣闊的數學天地中,能夠自主學習,做到樂思、善思、會思,讓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梅.小學教學典型課示例:小學數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2]許華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6).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武勝驛鎮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