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聲權
江西省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江西上饒 334000
產科醫務人員職業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護
陳聲權
江西省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江西上饒 334000
目的 探討產科醫務人員職業危險的因素及防護措施。方法 通過對該院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50例產科醫務人員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危害因素的傷害及對該職業的自我防護措施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 50例產科醫務人員中不同類型的受傷有未使用防護措施而出現不完整皮膚、粘膜受污染為27例,針刺受傷為10例,被具傳染性血液或體液濺染黏膜為13例;所有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發生情況意外事故為19例,因不按執行標準預防的規則進行而導致的有31例。 結論 醫院應加強對產科醫務人員職業危險因素的防護知識培訓,并且產科醫務人員應加強自身職業的學習,規范標準預防原則的操作,提高對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有效的減少職業各種危險因素,從而保障產科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
產科醫務人員;職業危險因素;防護措施;統計分析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提高,醫院各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諸多醫療設備、化學物質、高新技術等不斷的更新優化,使其廣泛的應用在臨床上,醫務人員往往暴露于職業危害中,尤其是產科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工作中被一些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皮膚或有污染的針頭等銳器刺破皮膚而導致感染[1],因此,職業的安全性與防護措施越來越受產科醫護人員關注,如何通過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醫務人員的防護工作,已成為醫學界一個較為熱議的話題[2]。該文以該院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50例產科醫務人員作為探討對象,分析其職業的幾種相關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50例產科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統計分析其職業暴露的原因、方式以及暴露后采取的處理方式和結果。
1.2 危險因素
在產科中其醫務人員經常頻繁的使用刀、剪子或縫合針等銳器,尤其是在手術及陰道檢查的過程中,在護理的工作中易被這些銳器所刺傷,導致皮膚損傷的可能增大,從而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尤其是針刺傷,醫務人員主要是被已感染血液的針頭傳播而造成被感染;可能是醫務平時不規范的操作習慣所致。如:徒手給使用后的針頭套上針帽或徒手掰安瓿等。
①作為世界上幾大傳染病之一的艾滋病(HIVS),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免疫系統的疾病,目前該病的問題日益嚴峻,尚無特效藥可以治愈。依據我國衛生部公布的數字來看,我國目前有84萬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其中艾滋病患者占據8萬人[3]。而且一些吸毒或賣淫的高危人群向廣大人群快速傳播,由農村向城市發展的趨勢不斷的上升,因此,這對該傳染病防治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依據相關數據得知,一般的HIV感染者或相關疾病者的壽命均不會超過30歲。HIVS傳播的途徑主要是以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受到感染所致,其對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②肝病的感染,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乙型肝病及丙肝,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其主要是對肝臟損害的一種全身性傳染病[4];乙肝病程遷延從而會轉變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以及肝癌等對人類的健康造成極大影響的傳染病,其傳播的途徑是以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感染,在職業暴露因其乙肝感染的病例也是高居不下,多以針刺及皮膚破損污染或其他外傷所致乙肝病毒感染,而醫務人員經常與患者接觸,受到其感染的可能要較一般人群高。丙肝多是以濫用注射藥物、針刺、性接觸、唾液或紋身等因素所引起,其傳播途徑則是通過應用血制品、輸血等方式傳播,也是一種對人類較為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5]。
③梅毒也是一種較為容易通過性傳播的疾病之一,其是因梅毒螺旋體所造成。梅毒有隱性及顯性兩種梅毒分型,尤其是隱性梅毒,它可以潛伏長達十幾年或幾十年以上,含病毒濃度最高的是血液及體液,因產科醫護人員與其患者接觸較多,易受其感染。
④產科的工作環境相對較為封閉,因一些消毒劑或其他相關的藥物均會對皮膚或呼吸道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防御功能降低,從而受到病毒的侵害,加上產科醫務人員因工作的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常常產生焦慮、睡眠不足或神經衰弱等情況,因這些因素往往使其在工作中更易受到危險因素的侵襲,而且醫務人員可能對職業暴露的危險性認識不足,之后并無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使其發生感染的機會增加[6]。
1.3 方法
1.3.1 健全各項防護制度 對于各類銳器的損傷,應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如針頭或縫合針的操作,應禁止徒手進行操作,若一
旦出現損傷則及時進行感染傷口的相關處理,依據損傷的程度給藥,并建立起被銳器傷后的人員進行感染疾病的跟蹤監測制度,防止被感染的機會出現,也可每年或適當時候進行一次體檢,使產科醫務人員養成一個良好的預防疾病的習慣,并時刻牢記自我防范,按照規范的操作進行,這樣可有效減少因各類銳器的損傷而感染。
1.3.2 預防的原則 所有醫務人員應樹立預防的觀念,對就診的孕產婦看成有可能潛在的感染來源,預防一些不明確的產婦是否有傳染性的可能,這樣便會進行相關感染性疾病的檢測,使得患者與工作人員雙方的安全起到有效的保障;對于一些傳染病的檢查可能未能100%檢測出是否有潛在感染的可能以及化驗的結果也不是100%正確,此時醫務人員應施行相關的措施,如將患有傳染性病者及疑似傳染病的患者進行隔離,并將分娩孕婦所使用過的物品進行消毒滅菌,另醫務人員在進行工作時,應盡量使用一次性的用品,如在進行陰道檢查時,均需戴乳膠手套來進行操作,因檢查時會接觸到孕產婦的血液或羊水等分泌物;行手術時可穿戴防水接生衣、口罩、帽子或防護眼鏡來進行防護操作,避免產婦的血液或體液觸到皮膚或損失部位[7]。職業暴露后應及時采取措施。
1.3.3 在職業暴露后應立即給予相應的措施 如被血液或羊水濺到皮膚時,應立刻采用肥皂或流動水進行清洗皮膚;若被濺到口腔或眼睛,此時應使用鹽水或大量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被濺到的部位,若發現有暴露后可到院感染管理部門報告,并且傷后在一定時間內酌情做病原的血清檢測,另對于患者所患的傳染病進行保密。
1.3.4 加強各項操作規程及管理 導致職業危害主要原因之一是醫務人員有不規范的操作,良好的操作習慣可以避免感染減少,因此,需加強操作技能的訓練,并規范好各項操作,使其行之有效,院部門也需落實好,監督每一項工作的規范,做到制度化、規范化、有效化,使防護工作得以更有利的進行。
1.3.5 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醫院高層干部或管理層的人員應對醫務人員任職前進行崗前學習、培訓,并且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或將安全防護知識放置在墻報上,通過這樣可使醫務人員更能充分認識到職業的感染危害性,從而提高其防護行為、防護意識,使其自覺的遵行防護規則。
1.3.6 改善工作環境 產房是作為患者及醫護人員經常需進入的地方,因此,為醫務人員及患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進行有人性化的產房布局,每月進行空氣檢測,每日制定一定的時間踐行動態空氣消毒,這樣可以為醫務人員及患者創造一個無污染的環境,并且有效的減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發生。對于消毒劑環境污染的問題,可以合理的使用化學消毒劑,并嚴格按照規范進行使用、操作。
1.3.7 做好減輕工作壓力的工作 因從業該科室的工作較為繁忙,因此,該科的醫務人員承受的工作壓力會相對較大,從而使其忽略了按正規操作,導致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增加[8]。緊張、繁忙的工作往往會給醫護人員帶來更多的不良的心理壓力,易產生身心的疲勞,而因工作的性質要求,往往醫護人員會出現行為上的錯誤或不協調,此時領導干部或管理人員需想方設法的減少使其工作壓力增大的因素,有效的緩解其不良的心理,因此,管理層應合理保證產科醫務人員的時間安排及減輕其工作壓力。
50例的產科醫務人員中不同類型的受傷有未使用防護措施而出現不完整皮膚、粘膜受污染為27位醫務工作人員,針刺受傷為10例,被具傳染性血液或體液濺染黏膜為13例;所有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發生情況意外事故為19例,因不按執行標準預防的規則進行而導致的有31例。50例醫務人員經過了相應的防護措施,如:進行操作時,使用雙層乳膠手套、防水接生衣、口罩、帽子或防護眼鏡以及嚴格按照規范的操作進行工作,而且對防護的知曉度有所提高。
產科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科室,備受社會及醫院各界人士的關注,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使較多的醫務人員常常身陷于多種職業危害因素之中,對其身心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醫院就需從醫務人員的安全、工作壓力以及防護意識等方面進行改進,通過培養、宣教、規章制度等去增強其自身的防護意識,以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另醫務人員應強化自身業務知識及暴露的防護知識學習,樹立起預防為主的觀念,規范操作,增強防范意識,有效的提高防護的效果,從而降低職業感染的發生,更有效的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
[1]吳海琴,毛紅,婁雪靜.產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現狀及防護[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3):353-354.
[2]郝珊萍,姚愛清,王繼鳳.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監測分析與防護對策[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12(12):39,43.
[3]王秀玲.產科護理人員職業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8):104-105.
[4]武秀敏.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護措施[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84-85.
[5]丁仕霞,劉曉妮,王新霞,等.產科醫務人員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護[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0):211-212.
[6]李妮,陳俊賢,林冠文,等.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護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287-1289.
[7]姚娟鳳.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J].山西醫學雜志,2013,42(8):950.
[8]朱靜.婦產科護理人員職業危險因素調查與預防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7):1034-1035.
R19
A
1674-0742(2014)12(a)-0191-02
2014-09-10)
陳聲權(1973.5-),男,江西上饒人,本科,主管醫師,研究方向:職業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