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興隆縣水務局,河北興隆067300)
興隆縣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水利建設項目建設成效與做法
王艷麗
(興隆縣水務局,河北興隆067300)
河北省興隆縣是京津地區的重要水源地。自2001年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水利建設項目以來,興隆縣以建設京津生態屏障為核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主線,科學設計、規范建設、嚴格管理,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取得了較好的綜合效益,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京津風沙源;水利項目;成效;興隆
河北省興隆縣位于北京市東側,西與北京密云、平谷兩縣(區)接壤,南與天津薊縣毗鄰,總面積3123 km2,其中密云水庫、海子水庫上游面積775.1 km2,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上游面積1 971 km2。全縣多年來出境水量為20.97億m3,是北京、天津重要的水源供給區。
興隆縣2001年正式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水利建設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項目實施以來,始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京津生態屏障為核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主線,精心謀劃、科學設計、規范建設、嚴格管理,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取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十余年來,項目區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沙塵天氣發生的頻率大幅度下降,當地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項目建設真正成為服務京津、防風固沙的保護工程,成為造福當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
自項目實施以來,截至2012年,興隆縣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6 km2,建設水源工程544處、節灌工程853處,完成總投資7 342.52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 541萬元。
項目建設緊緊圍繞“為京津建設高標準生態防御體系、為當地建設高質量產業開發保障體系”的根本目標,采用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模式,十余年來共營造水土保持林6 227.06 hm2(其中喬木林4 689.67 hm2、灌木林1 537.39 hm2)、封禁治理7 042.59 hm2,開發建設經濟林3 410.7 hm2,新修梯田、條田394.67 hm2,興建樹下水保工程3 524.98 hm2,修建谷坊壩993座、護村護地壩24.46 km、工程作業路88.27 km。
同時,完成水源工程544處、節灌工程853處,新打及維修水井413眼,建蓄水池47座,配套管路529.71萬m,配套機泵683臺套,控制灌溉面積2 812 hm2,可澆果樹210.9萬株。
通過各種治理措施的對位配置、治害興利,項目區的自然生態、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1 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通過多年的綜合治理,全縣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程度提高了16%,林草植被覆蓋度提高了5%,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4.76%,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經測算,項目實施后,每年減少土壤侵蝕48.33萬t,年增加蓄水能力492.9萬m3,較好地發揮了保持水土、防風阻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的功效。據有關部門數據,2010年北京市空氣質量2級和好于2級的天數累計達到286 d,比2000年的165 d增加了121 d。分析數據表明,項目的實施在調節徑流、減少泥沙對下游河床及水庫淤積危害的同時,較好地凈化了進入下游幾大水庫的水質。項目建設對于維護京津的生態安全、保障京津的用水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2 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大幅度提高
項目實施后,營造各種經濟林3 410.7 hm2,新修梯田、條田394.67 hm2,興建樹下水保工程3 524.98 hm2,發展果樹灌溉面積2 812 hm2,山區生產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合理調整,走上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的新路子。一方面,以特色林果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佛爺來、八卦嶺、三道川、蘭旗營、伙山子、北營房等一大批小流域經濟溝,為項目區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據統計,2011年治理區果品產值比2000年上升了17.6%,農民人均果品收入較治理前同比增加270元。另一方面,以小流域優美的自然風光為依托的生態休閑旅游業初見成效,南天門、陶家臺、塔前、王平石、榆樹溝等生態旅游區實現了農村產業轉型,推動了興隆“旅游興縣”戰略的實施,加速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項目區新增護村護地壩24 457m、谷坊壩993座、工程作業路88.27 km,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尤其是護村護地壩工程有效地保護了村莊、房屋、公路、耕地,靚化了村容村貌,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了農民安居樂業,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為了把該工程建設成為造福當地的富民工程、惠及首都的形象工程,興隆縣不斷深化認識,轉變觀念,自我加壓,積極開拓治理思路,創新治理模式,狠抓工程質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優化項目設計,提高設計質量
設計是項目的靈魂,是效益的基礎。在項目設計上,從加強前期工作入手,強化了外業調查與評價,反復進行治理措施優選,努力將項目建設與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結合起來、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千方百計提高設計質量。實踐證明,設計優化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較好地提高了“雙效”:①設計的可操作性增強,有效減少了工程變更,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建設與管理費用;②較好地提高了項目的綜合效益,促進了項目區生態環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3.2 落實“四制”管理,按基建程序開展工作
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招投標制和合同管理制。項目實行了公開招投標,通過投標競爭,優選了資信條件較好、技術水平高的水利專業隊伍施工。通過招投標,實現了專業隊伍的專業化施工,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控制工期和投資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加強與項目監理的溝通與協作,充分發揮監理作用,由監理人員按監理程序規范項目運行,嚴格把好工程開工、實施過程、信息傳遞、資金預付、驗收結算等每一個環節,確保對工程建設的“三控制”。
3.3 加強主動控制,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精心組織,對工程建設各方面進行主動控制是興隆縣在項目上采取的又一管理措施。項目施工伊始,縣水務局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從工程計劃、質量、進度、資金、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策劃,采用技術人員包村現場盯崗、每周例會、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等具體辦法,對項目進行全面主動控制,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3.4 強化精品意識,嚴把工程質量關
(1)施工標準到位。項目開工前,項目建設單位對各種治理措施制定技術標準,及時下發給施工單位,使治理標準有章可循。
(2)施工隊伍內部“三檢”質量保證體系到位。每一單項工程完工后都要進行施工班長檢查簽字、施工組長檢查簽字、施工隊長檢查簽字,層層把關。
(3)監理控制到位。充分發揮監理控制質量的職能,凡監理認為不符合質量的工程必須返工。
(4)材料質量控制到位。加強了對治理主材料苗木的質量管理,采取了定點育苗、定點供苗,并對苗木進行分等篩選,確保苗木成活率。
(5)科技支撐力度到位。始終把科技支撐作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工作來抓,在科學規劃、科學設計、科學實施、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生根粉、保水劑、地膜覆蓋等常規適用技術。
3.5 加強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
對項目資金建立專戶專賬,專人負責,進一步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審核制度。項目嚴格執行報賬制,由項目業主與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合同,施工單位按工程要求施工,做到開工前有預算、施工有合同、竣工有結算,保證資金不截留,不挪用,做到??顚S?。
通過多年的建設與治理,項目區生態面貌明顯改觀,較好地發揮了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作用,對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保障作用日益彰顯。同時,依托項目建設,項目區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發展道路。
S157.1
C
1004-7328(2014)03-0021-02
10.3969/j.issn.1004-7328.2014.03.008
2014-02-20
王艷麗(1977-),女,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