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廬
(天津市海河管理處,天津300400)
天津城市河道管理與水環境保護淺析
胡秀廬
(天津市海河管理處,天津300400)
主要介紹了天津城市河道水環境管理的特點和現狀,分析了水環境管理的機構組成、管理機制、管理舉措、管理成效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基于工作實踐闡述了城市河道管理與水環境保護的對策,以努力提高水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各職能部門的責任意識,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城市河道管理水平和城市的整體品位,實現“美麗天津”的宏偉目標。
河道管理;水環境;海河干流
天津地處海河流域下游,河網密布,河流眾多,中心城區有海河(即海河干流,下同)、子牙河、北運河、新開河4條1級河道,有環繞中心城區的外環河,還有津河、衛津河等20多條2級河道,構成了天津中心城區水系框架,因此天津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水環境的保護意識和要求日趨強烈,特別是《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出臺以后,河道水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被納入市容環境考核工作,水環境已經成為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改造措施,并加強了河道管理,進一步提升了周邊水環境,但河道環境治理和管理的水平與城市發展的整體定位和“美麗天津”建設的總體目標還有很大差距,規范化、精細化、科技化、綜合化管理體系還未真正建立起來,生態系統相對脆弱,堤岸設施基礎相對薄弱,形成了制約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頸。因此,如何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加強河道環境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當前水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改善廣大市民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更是優化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整體品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2.1 河道管理機構基本健全
為加強中心城區市管河道的管理,2004年天津市組建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統一管理海河、子牙河、北運河、新開河、外環河,并按河道分別成立了河道管理所,明確了管理職責和工作任務。
2.2 河道管理機制初步建立
目前,對河道工程設施和水環境實行了定人、定地段、定標準、定任務的巡視巡查責任制和檢查考核制度;實行了公開招標,分段進行養護的日常管理機制;實行了嚴格執法、及時查處各種水事違法行為的執法保障機制,保證了工程設施安全、水環境安全和水事安全。
2.3 河道整治成效明顯
近些年來,實施了海河、新開河的堤岸改造,河道面貌發生了新變化。實施了清水工程,對河道淤泥進行了清淤,對沿河排污口門進行了封堵,改善了水環境質量。實施了堤岸垃圾集中清整和水面漂浮物集中打撈,保證了河道水清岸潔。
2.4 “河長制”工作全面鋪開
中心城區成立了海河河長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水務牽頭,市環保、市政、旅游、綜合執法、海事、排管和環城4區等部門、單位和地區參加的河道管理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依靠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落實整改與管理責任制、共同為河道水環境做貢獻的良好局面。
3.1 市民環境意識有待提高
一些沿河居民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亂潑亂倒,或在堤岸擺攤設點,造成河道環境臟亂,管理人員、保潔人員前面清理、后面又亂,勸阻不聽,屢禁不止。
3.2 截污治污有待加強
據統計,天津市市管5條河道共有排水口門573個,產權涉及市管、村管和企業、小區等部門和單位,大部分都有排污漏污的現象,有的還利用夜間私自打開閘門,大流量地將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甚至黑臭。由于市區河道水體不能有效的循環,再加上污水不斷排入,造成水體質量逐步惡化,近幾年均出現了季節性藍藻、浮萍暴發等水生態問題。僅2013年,海河出現藍藻就多達5個月之久。雖采取調水沖洗、稀釋和應急打撈、曝氣增氧等措施,但效果甚微。
3.3 保潔質量有待提高
因河道保潔工作是近幾年新興的行業,很多保潔隊伍僅有一定數量的兼職務工人員,缺乏河道保潔經驗,且很少具備船只、打撈工具等專業保潔設備,相關設備均需聘用單位提供。天津市海河管理處用于保潔的船只主要是從防汛物資中租借的沖鋒舟,屬非專業保潔船只,安全性較差。設備落后,經驗不足,資金匹配標準不高,常常導致保潔工作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同時,專業隊伍的缺乏使得在招投標工作中很難形成有效的競爭,可選性較少,聘用的隊伍往往不能完全滿足預期工作要求。
3.4 監管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對保潔工作的監管主要采用處、所2級巡查、考核的方式,通過考核打分來反映保潔效果,并作為撥款依據。此種方式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監管保潔隊伍,但由于考核點位、考核時間的偶然性和考核人員的主觀性,考核成績未必能完全反映保潔工作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對環境基礎差、垃圾產量高的河道,評分低了保潔隊伍感覺委屈,打擊其工作積極性;評分高了又有失公允,無法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如何在考核打分的基礎上結合其他監管方式,客觀反映保潔效果,有效監管保潔隊伍,是亟待研究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
4.1 以“河長制”為平臺,健全河道管理和水環境保護的目標責任制
進一步明確天津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行政首長對河道管理和水環境保護應負的責任和應完成的工作任務,建立以“河長制”為核心多部門聯合管理、聯查聯動機制,通過聯合達到聯動,通過聯動達到聯管,真正形成工作合力。現有管理體系涉及各級政府及其水務、市容園林、環保、建設交通等多個部門,責任劃分不清,協調聯動機制不強,不利于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治理水污染和保護河道水環境的積極作用。實行“河長制”,有利于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發揮全社會維護河道水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提高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早日實現生態城市的建設目標,推動天津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市區“河長”辦公室,要加強協調溝通,嚴格檢查監督,完善河道環境質量的通報制度,促進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河長”對所轄河道的水生態環境管理負總責,并將治理和管理責任落實到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形成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監督到位、獎罰分明的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4.2 以“水清、水好”為目標,加大截污治污工作力度
水環境管理的關鍵是污染源控制。為有效控制入河排污量、嚴防污染源的匯入,要按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有關要求,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加強各區縣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全面實施區縣分界斷面及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工作,深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及審批制度,對已設置的入河排污口按照相關規定限期予以封堵或拆除,不能封堵的要采取措施不漏污、不私自排放。天津市河道管理部門要加強口門監管,完善水污染事件的處置機制,做到發現問題,立即報告;同時,建立污染排放考核機制,將區縣控制邊界水量水質監測數據及入河排污口排放數據作為各區縣水資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并對排放不達標實行一票否決。天津市環保部門要加大對非法排污的查處力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同時,實行產權單位口門管理責任制,對違反者進行責任追究。
4.3 以“水清岸潔”為重點,維護河道整潔,提高養護保潔質量
河道的日常養護主要包括堤岸的維護和水域的保潔。①實行公開競標,選擇專業養護隊伍進行日常養護工作,完善合同管理,規范、細化合同條款,將工作標準、施工方式、安全生產寫明列細,摒棄模棱兩可的工作要求及事項。②加強對河道養護保潔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總結河道保潔管理經驗,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③天津市河道管理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養護隊伍、養護質量的監督檢查和考核,探索行之有效的監管方式,將日常巡查、各級考核、群眾舉報、媒體報道、領導督辦等各方監管有機結合,納入綜合評定,并與養護費用掛鉤,增強約束力,做到真實客觀地反映保潔效果,激勵保潔隊伍的工作熱情;同時,要適時引進現代化保潔設備,不斷改進保潔手段,提高保潔效率。④天津市財政要加大對養護資金的投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增,不能多少年不變。同時,對養護保潔資金要足額發放,并全部及時到位。
4.4 以“水循環”為手段,努力改善河道水質
古語講,“流水不腐”。要合理調度,讓天津市區1級河道、2級河道的水流動起來、循環起來,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或緩解水質不斷惡化的情況。建立以科學調度為原則的生態補水長效機制。完善雨洪資源、外調水源的調度管理體系,科學分析水雨情,合理制定河道景觀水位,深入研究調度規律,建立中心城區水體循環模型,制定精細化調度方案,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基礎上實現中心城區河道水系溝通,增加水體流動,補充河道生態景觀用水,改善河道水環境。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水生態應急處理機制。針對藍藻、浮萍、水草大面積暴發,要積極采取應急打撈、水體曝氣、投加生物制劑等措施以及探索應用水生態治理技術,有效應對和解決水生態問題,保證水環境。
4.5 以水行政執法為手段,維護河道管理秩序
要加大力度,做好水政執法工作。為此,要不斷完善水政執法工作機制,采取日常執法與專項行動相結合、水政執法與市有關部門聯合執法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查處各種水事違法行為,為河道管理和水環境保護保駕護航。
4.6 以增強市民環境意識為宗旨,建立全社會的公眾參與機制
河道管理和水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全民支持和參與。為此,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市民的環境保護知識水平、環境意識和對河道管理工作的關心程度,改變不良的行為方式,形成公眾參與河道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①政府應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強宣傳,讓市民參與河道管理和水環境保護工作。②建立群眾監督平臺,鼓勵市民對各種破壞水環境、水安全的行為進行投訴,完善全社會監督的網絡體系。③河道管理部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水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集中宣傳,送法進校園、進社區、進村鎮、進沿河單位,努力營造市民參與、支持河道管理和水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TV877
C
1004-7328(2014)03-0026-03
10.3969/j.issn.1004-7328.2014.03.010
2014-01-03
胡秀廬(1980-),女,工程師,主要從事城市河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