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輝
(伊春市水務局,黑龍江伊春153000)
根據第二次全國水土流失遙感普查,伊春市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蝕為主。全市目前水土流失總面積5 895.67 km2,其中:鐵力市692.08 km2,嘉蔭縣1 686.66 km2,伊春市區3 516.93 km2,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 18%;在總流失面積中,林地為1 906.93 km2,耕 地 為 1 486.92 km2,荒 草 地 為2 486.32 km2,城鎮工交為13.70 km2,其它用地為2.8 km2。僅市區(不包括鐵力市、嘉蔭縣)水土流失面積就近3.5 km2,比第一次遙感普查增加0.2 km2;從侵蝕強度上看,輕度侵蝕為3 717.15 km2,中度侵蝕為1 589.37 km2,強度侵蝕為587.51 km2,極強侵蝕為1.64 km2。通過數字不難看出,近年來伊春市水土流失面積在不斷擴大。
導致這種狀況除森林調節功能的因素降低外,近年來在開礦、修路、養路取土、制磚、棄料廢碴亂堆濫放等以經濟開發為主導的人為的破壞,成為主要原因。人們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不斷忽視甚至放棄水土保持,導致水土流失加劇。
多年來,伊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水土流失問題越來越關注。以林業部門的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為主,到水利部門的主要采取以小流域治理為重點、輔助面上治理,一直進行著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目前全市退耕還林53.04 km2,封育保護2 406.73 km2,封禁治理276.71 km2(以上為2003年數據);水利部門治理水土流失總面積達556.8 km2,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土流失的發生發展速度。但諸如人為因素的破壞、治理的投入有限、科技含量不高、治理后的管理根不上、執法監督不到位,治理成果的保持和鞏固成為突出問題,治理速度慢于破壞速度,致使水土流失才呈發展的趨勢。
伊春市各縣(市)、區(局)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以來,在水利部門相繼設立了水土保持監督站,建立了執法隊伍,對預防和防止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執法的質量和力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幾乎只限于本系統內部,其他部門和行業對此方面認識還很粗淺,宣傳時間短,另外宣傳的重點應面向有關領導、部門及開發建設單位,只有這些人、這些單位有了水土保持意識,伊春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才能真正開展起來,各類開發建設項目不會出現違反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也能竣工投產的狀況[1]。
各縣(市)區(局)雖然都成立了水土保持監督站,但人員少,執法人員幾乎都是兼職,且很多區(局)政企合一,執法不到位,執法力度小,查處違法行為和案件工作開展不起來。很多造成水土流失的開發建設單位,不主動申報水土保持方案,只等找上門,才勉強辦理方案,加大了水土保持部門的工作量。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迫切需要展開,因為城市的水土流失更有潛在性,更不為人們所重視,而在城市中各種開發建設項目是相當密集和頻繁的,破壞性也較大,水土流失發生的頻率也很高,而且危害也很大。城市水土流失最終淤塞城市地下排水系統,降低排水管道、路涵設施的排水功能,它是造成城市內澇的根本原因。目前伊春市城區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也日益突出。1983年7月11日19時—12日7時,伊春市城區最大降水量148 mm,市區南北山坡洪水同時泛濫,建設標準低而又淤積嚴重的排水系統無法排放超標準的洪水,至使洪水沖毀房屋,河北朝陽街堤內洪水漫堤入河,潰決伊春河防洪大堤30余米寬。2003年7月4日15:30—17:30,伊春城區連降暴雨達79 mm,使得報社、光明一廠附近數十戶居民家進水,人防辦前路段、七中前路段、新興路報社段、光明一廠前公路、通河路嚴重積水,最深處達70 cm,交通中斷。降雨過后,僅七中段路面泥沙淤積達2 m3,這只是路面上的,排水管道中淤積的只能比這還多,長期這樣下去,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已刻不容緩。
伊春市水土保持工作雖已初具成效,但與以基礎設施為依托,全面建成文明和諧、美麗富庶新伊春的奮斗目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今后中,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者要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把開展“三次創業”作為動力,盡心竭力,把水土保持工作推向新的階段,以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伊春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要做到以下3點:
1)廣泛深入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全市上下形成共識,依法依規防治水土流失,把水土保持工作真正納入法制軌道。應采取各種形式,堅持開展有針對性的面向開發建設單位、面向群眾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同時把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到監督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實踐中,切實增強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國策意識和法制意識,提高對依法防治水土流失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要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各有關部門之間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基礎上的密切合作[2]。
2)切實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體系。在原有建立的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機構基礎上,建立健全市(縣)區(局)鎮級水保監督網絡,加強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重點在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培訓上下功夫,在增強素質的同時樹立執法隊伍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使人員管理量化制,提高部門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同時也要加強對開發建設項目的監管,對全市各類開發建設項目進行詳查,建立執法對象數據庫,按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管理,以便能及時掌握水土流動態情況。根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公告,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和辦法。要依法行政,加大對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認真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
3)加大治理力度,科學規劃、科學治理。伊春的水土流失治理應改變過去那種資金分散的治理方式。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有計劃、有重點、集中連片治理,同時要加強對治理后的區域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使各項治理措施發揮最大的效益,嚴格防止造成二次水土流失。在伊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生態為主導的發展戰略基礎上,要把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擺上日程,制訂城市各類建設項目的管理辦法或細則,做好市基礎建設設施管理部門的協調工作。要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改變對局部水土流失狀況沒有定量數據的狀況,為區域水土保持工作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1]王孟雪,于海英,張忠學,等.黑龍江省墾區水土保持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7(02):40-43.
[2]孫玉芬,宮云趙,李振苓.青島市水土流失現狀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山東水利,2008(0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