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鑫
(黔東南州水利電力勘察設計院,貴州凱里 556000)
孟佰水庫位于貴州省錦屏縣平秋鎮孟佰村。壩址位于孟佰村寨上游1.2 km處,庫區跨越平秋鎮、彥洞鄉。壩址距離平秋鎮8 km、距離錦屏縣城32 km。平秋鎮至高壩村的鄉村泥結石公路從下游孟佰村寨邊通過,進入庫壩區為山間小路,靠步行,交通條件較差。
孟佰水庫正常蓄水位488.00 m,對應的庫容434萬 m3,死水位464.50 m,死庫容28萬 m3,總庫容633 m3。年均來水流量1.613 m3/s,調節流量0.349 m3/s,年均供水量1 100.8萬m3。孟佰水庫主要功能是供水及灌溉。其中縣城供水550萬m3,沿途村寨供水22.9萬 m3,灌溉用水12.2萬m3。灌溉范圍主要為水庫壩址下游至圭葉溪與六洞河匯合口范圍,該區域目前沒有水利工程,農田灌溉用水主要是靠山溝溪水灌溉。孟佰水庫屬于小(1)型水利工程。
孟佰水庫工程水庫淹沒主要涉及錦屏縣彥洞鄉仁豐村、九勺村,平秋鎮高壩村。根據2011年統計資料,彥洞鄉全鄉土地總面積92 km2,轄彥洞、瑤白、救民、仁里、登宜、黃門、仁豐、九勺、采芹9個行政村,共40個自然寨85個村民小組,計3601戶11 567人。平秋鎮全鎮轄18個行政村,12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 620戶,人口15 904人。做好孟佰水庫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事關孟佰水庫建設的成敗,事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事關廣大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本著對工程、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服從決策,服務大局,搶抓機遇,促進發展,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圓滿完成孟佰水庫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1]。
1)從移民的角度出發,加強對移民的各項權益的保證,使得移民在移民能夠得到較好的生存以及發展的空間。
2)堅持實事求是,結合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促進地方可持續發展,做到移民安置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
3)拓展思路,多門路、多渠道安置的原則。以淹沒(征地)實物指標為基礎,結合庫區農村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資源狀況,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提出移民安置方案,移民安置規劃要盡量與當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2]。
4)節約用地,合理規劃工程占地,控制移民規模。對工程建設臨時用地中占用的耕地,有條件的應盡可能復墾,并提出土地復墾規劃,適用優先復墾的原則。
5)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習慣,充分征求移民群眾意愿,盡量滿足群眾的合理要求,切實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6)按照“原規模、原標準或者恢復原功能”的原則復建庫區專項設施及移民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對達不到行業最低標準的,采用行業最低標準進行恢復。
為了對水庫建設征地移民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行保證,在進行征地移民工作之前,應該成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系統組織機構,負責征地拆遷移民安置的實施、協調、監督等項工作。孟佰水庫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實施由錦屏縣人民政府負責。實施前縣政府應成立孟佰水庫工程征地移民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單位主要包括財政局、發改局、水利局、國土局、林業局、交通局、農業局、建設征地涉及鄉(鎮)。同時為保證項目實施成果,外部監督、監測單位將對征地移民實施過程進行監督和監測。移民機構對每一個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進行嚴格控制,及時與項目法人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權利與義務,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的有關規定,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對于個人和集體經濟組織補償項目的實施,應將國家確定的補償內容、補償標準及支付方式向移民公布,按移民搬遷安置進度支付。
在水庫征地移民中,必須使移民在搬遷后,盡快恢復生產,保證移民安居樂業。移民安置應立足以土地資源開發為重點,以提高土地生產力,發展種植業生產,增加糧食產量為主攻方向,積極引導移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同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實行農林牧漁并舉,發展多種經營,提高移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做到在保證糧食自給有余,經濟收入增長的同時,使當地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得到協調發展[3]。
通常考慮兩種方式安置移民:①以種植業為主的大農業安置方式,根據移民環境容量分析成果以及需生產安置移民意愿的調查結果,在滿足當地群眾基本生活條件的前提下,通過調劑本組及鄰村組的部分耕地或開發剩余后備土地資源進行移民生產安置;②貨幣補償方式安置。根據當地政府意見及移民意愿,對征收耕地較少(被征收耕地占原有耕地比例小于10%)的村組可采取一次性貨幣補償方式。應該優先考慮適合當地條件,效益好,已有一定規模或進行過試生產的項目,一般優先發展種植業、林果業、適合當地的養殖業,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有選擇的發展鄉村企業和第三產業,以增加移民經濟收入,確保移民規劃目標的實現。
在水庫征地移民工作中,必須加強對公眾意見的聽取,保證公眾參與,對公眾的意見進行調查。孟佰水庫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工作中,通過發放公眾參與調查表及訪問,主要結論如下:建設征地比較分散,對移民區的人均耕地影響不大,而且當地村民大多都外出務工,處于淹沒區范圍內的耕地很多都沒有耕種,經過調查98%群眾表達了希望能得到一次性補償的意愿。所以除了直淹的一戶需要搬遷安置外,其余涉及征地的農戶均實施一次性補償。
在移民實施過程中,凡涉及到移民搬遷單項工程的建設、質量進度、資金的使用等要由具有國家監理資質的機構行使監理職能,發現問題及時向移民實施管理機構和業主反映以得到更快地解決,防止問題的激化和發展。監理單位對移民搬遷安置實施和專項設施遷建的進度、質量以及移民資金的投放與使用進行控制,對竣工項目進行驗收,以確保移民工程按照質量要求和實施進度計劃順利完成。
在水庫征地移民之后,為了保證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產發展的提高,必須加強對后期扶持政策的執行和維護,保證征地移民之后的可持續發展,保證移民生活不斷的穩定和完善,加大對移民的幫扶工作,加強相關幫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并且加強資金投入,保證后期幫扶政策的順利實施。
[1]陳曉佳.長江三峽工程涪陵庫區移民安置問題探討[J].中國工程咨詢,2011(05):12-13.
[2]甘勇,許騰芳.切實做好水庫移民穩定工作[N].湖北日報,2007-08-04.
[3]王冬生,呂金寶,徐麗娜,王榮.實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幾點思考[J].江蘇水利,2009(02):4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