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琴
(鄢陵縣中心醫院婦產科 河南 許昌 4612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臨床常見良性腫瘤之一,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等[1]。黏膜下子宮肌瘤極易發生感染,導致患者出現不規則出血,在一定程度上可嚴重影響卵巢正常功能[2]。為更好地選擇臨床最佳治療方式,鄢陵縣中心醫院對72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宮腔鏡電切治療,效果顯著,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72例患者均為鄢陵縣中心醫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間收治的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43.56±5.69)歲,病程2 個月 ~2 a,平均病程(16.45 ±2.33)個月;Ⅰ型患者40例,Ⅱ型患者20例,Ⅲ型患者12例。
1.2 方法 對患者行B超監護,確定患者宮腔深度、方向等。對子宮頸實施擴張,沿著宮腔方向,將宮腔鏡放入子宮頸內部略向下的地方。設定壓力為11~16 kPa,注入膨宮液。直至清亮的液體從外鞘套排水孔中排除。將腹宮腔鏡向宮腔內推進,待子宮擴張充分后,對其進行全面觀察。通過電刀型切割套圈將位于宮腔內部最為突出部分的肌瘤進行切除[3]。越過突出的肌瘤,將套圈放在肌瘤后面,避免損傷到正常內膜,將套圈逐漸外拉,開始從宮底切割,逐漸向宮頸移動。注意切割方向。按照順序將肌瘤依次切除,注意切割深度,以免出現子宮出血或穿孔現象。將切割的肌瘤碎片盡數去除,將套圈取出。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灌流量、患者滿意度進行觀察。
72例患者手術均成功,手術時間在12~100 min之間,平均手術時間為(60.12 ±9.33)min,術中出血量為20~200 ml,住院時間為3~6 d,平均住院時間為(3.12 ±0.27)d,灌流量為5 000 ~79 000 ml。Ⅰ型患者滿意度為100.0%,Ⅱ型患者滿意度為100.0%,Ⅲ型患者滿意度為83.5%。
子宮肌瘤為臨床常見病癥之一,雖不會威脅到生命,卻極易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等不良后果,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在實施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肌瘤時,應注意:①術前需確定患者體內肌瘤位置、大小、數目等基本情況,充分保證手術過程安全、順利。②宮腔鏡檢查最佳時間應選擇在患者月經完全干凈后,子宮內膜增生早期階段實施[4]。此時患者子宮內膜最薄,所分泌的黏液較少,且無出血現象,可使病變部位完全暴露,最大程度地避免漏診、誤診現象的發生。③在使用膨宮劑時,最好選用濃度為5%的葡萄糖液或是CO2氣體[5]。在宮腔鏡進入子宮后,應再對子宮側壁、輸卵管、子宮前后壁、宮底等部位進行仔細檢查。④對患者出現的可疑病灶,應取活組織作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的可能性,避免出現誤診現象,錯過最佳治療時間。⑤對于子宮肌瘤較小的應遵循一次切除的原則,體積較大的最好選擇二次切除等治療方案。對于部分比較難以切除的子宮肌瘤,手術過程中應謹慎處理,避免傷及血管。應根據子宮肌瘤位置,分層切割,避免出現粘連現象[6]。⑥手術應在B超監護下實施宮腔鏡電切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充分保證患者體征穩定。⑦術后應對患者進行全面觀察,詳細記錄各項指標。囑患者兩周內禁止盆浴、性生活等[7]。
宮腔鏡電切術是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最佳治療方法,具體表現在:創傷小,且術后恢復良好;手術時間短,可有效保證患者安全,減少出血量;宮腔鏡手術不僅可以將子宮肌瘤有效切除,同時還可有效保證子宮的完整性,不影響卵巢的功能,避免對患者生育功能造成損害[8],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劉輝.宮腔鏡手術治療不同類型黏膜下子宮肌瘤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29):34-36.
[2] 任杰.黏膜下子宮肌瘤宮腔鏡電切除術6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1):42-43.
[3] 萬擇秋,吳麗芳,任月芳.宮腔鏡電切術對黏膜下子宮肌瘤MVD、VEGF 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6):853-854.
[4] 王英.100例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17):3416-3417.
[5] 殷桂云,張琳琳,胡永紅.宮腔鏡下黏膜下子宮肌瘤電切26例手術方式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6):160-161.
[6] 許麗湖,甘精華.宮腔鏡在黏膜下子宮肌瘤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3,35(13):2000-2001.
[7] 康立,高翠嫻,張勤,等.宮腔鏡雙極電切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239 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3,10(5):78-80.
[8] 高青.宮腔鏡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