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欣
(開封婦產醫院產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位于特殊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由于采取剖宮產術后,不易發現的子宮內膜碎片位于腹壁切口,并種植于其中而形成的[1]。近年來,腹壁切口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呈現增高趨勢。筆者對開封婦產醫院收治的16例剖宮產術后并發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精心、有效的護理,效果較為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開封婦產醫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6例剖宮產術后并發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6~38歲,平均(29.1±1.5)歲;均有剖宮產史,其中9例為縱行切口,7例為橫切口,患者主要伴有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瘢痕處脹痛逐漸加劇、局部結節、腫塊以及月經期病灶增大等臨床表現。剖宮產后癥狀出現時間為6個月~4 a,平均時間(11.5 ±2.1)個月。經 B 超檢查,確定其為腹壁瘢痕區內低回聲包塊,形狀不規則,大小約為1.5 cm ×1.5 cm ×1.0 cm ~9.0 cm ×8.0 cm ×3.0 cm的腹壁病灶。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將病灶和周圍5 mm的正常組織切除,保證切緣干凈,避免復發。首先,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嚴格掌握相關剖宮產指征,加強對育齡婦女健康教育與宣傳,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信心,降低剖宮產率;并做好產前心理干預,加強心理輔導和知識教育;保證剖宮產術操作的正確性,術中要注意保護切口,分開使用紗布、器械、縫線,避免破碎的子宮黏膜黏附在腹壁切口;并運用0.5%的甲硝唑溶液對腹腔和腹壁切口進行沖洗,對內膜脫落組織進行稀釋,減少其在切口或者其他部位的黏附;提倡產后母乳喂養,增加哺乳時間,母乳喂養時間約為半年,推遲月經復潮,進而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另外,對患者采取精心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
1.2.1 術前護理: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由于周期性經期腹痛以及腹壁腫塊漸進性增大因素的影響,患者易出現煩躁、焦慮以及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親近患者,積極進行溝通交流,熱情解答患者疑問,分散患者注意力,逐漸解除患者的顧慮,提高自信心,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另外,對患者進行實驗室、B超檢查,對腹部切口病灶的形態、大小、深淺以及位置等進行測定,做好備皮和配血準備工作;常規對患者進行硬脊膜外麻醉,術前禁水4 h,禁食8 h,手術當天清晨排空膀胱,如患者病灶小、淺,則不留置導尿管。
1.2.2 術后護理:首先對患者生命體征與麻醉不良反應進行嚴密觀察,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且對胃腸道和腹腔不產生干擾。另外,保持患者床位的整齊、清潔,定時通風,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切口敷料的干燥和整潔。換藥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如患者留置導尿管,則對其會陰進行擦洗,保持管道的通暢,并注意觀察尿量,防止感染;術后第1天拔除導尿管,囑患者多飲水,正常進行大小便。此外,對腹壁切口進行護理,使用腹帶對切口位置進行固定,用沙袋加壓止血約6 h,并檢查切口是否出現滲血、滲液現象;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患者清醒后,先進行床上活動,麻藥消除后即可下床活動,根據患者體質確定活動量,避免由于久臥初起、麻藥后遺出現暈倒;飲食以高蛋白質為主,補充營養,保持大便通暢,加快切口愈合;如術后1周內患者切口無滲血、滲液現象,且愈合較快,無發熱癥狀,則順利出院。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囑咐患者注意衛生和休息,保持腹部切口的干燥整潔,拆線3 d左右,表面干燥尚可沾水;并對患者講解相關健康知識。
16例剖宮產術后并發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同時給予精心護理措施,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康復速度快,護理滿意度高,隨訪無復發現象。
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出現,位置比較特殊[2]。近年來,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3]。通常情況下,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現硬結或者腫塊,并與月經具有密切關系,經前或經期腫塊逐漸增大,疼痛程度加重,經后疼痛程度逐漸減輕,腫塊逐漸縮小,患者主要伴有月經過多、痛經、不孕、大便墜脹以等臨床癥狀。危害較為嚴重,主要導致不孕、月經失調、性交疼痛、卵巢囊腫以及異位妊娠等危害,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約50%的患者不孕,內異癥還易導致盆腔粘連、免疫功能異常、輸卵管堅硬以及激素代謝功能異常等現象,孕卵逆行和子宮內膜不同步進行,進而導致不孕。
目前,治療方法主要采取手術。手術能夠快速確定病灶范圍、性質,有效解除疼痛,提高生育功能,且療程較短。為使患者盡早康復,需術前和術后精心護理。本組研究中,對所有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經過有效護理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未出現復發現象。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術后并發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取有效的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痛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廣應用。
[1] 賈西彪.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12,33(12):1853.
[2] 楊柳.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46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08,30(3):356.
[3] 虞善芝.剖宮產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28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09,33(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