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利,焦明哲
(1.黑龍江北大荒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水利分公司,黑龍江虎林158403;2.黑龍江省虎林市八五四農場水利局,黑龍江虎林158403)
龍河水電站位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漠河縣境內,額木爾河左岸一級支流老槽河下游,在漠河縣城西林吉鎮(zhèn)以南約6 km處,地理坐標為E122°31'46″~122°32'11″,N52°54'26″~52°54'47″,集水面積1 662 km2。
老槽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北坡的面包山西麓,由南向北流,于西林吉鎮(zhèn)東郊從左岸匯入額木爾河。老槽河干流河道總長114.5 km,河道天然落差395 m,流域平均寬度35 km,總集水面積1 692 km2。老槽河行政區(qū)劃屬于漠河縣。
龍河水電站是老槽河干流上的一座具有發(fā)電、城鎮(zhèn)供水、防洪、水產養(yǎng)殖、森林防火水源、旅游及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任務的綜合利用水利工程。
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通知》(黑政發(fā)[1999]4號),項目區(qū)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qū),項目區(qū)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年均土壤侵蝕模數1 300 t/km2·a,侵蝕強度為輕度侵蝕。工程位于漠河縣境內,位于大興安嶺腹地低山區(q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以水力侵蝕為主,輕度侵蝕[1]。
項目區(qū)內受氣溫限制,在冬季無法施工,所以主體施工期一般設置在春、夏、秋季,主體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攔河壩、溢洪道、引水隧洞、電站廠房、尾水渠等部分,這些區(qū)域將進行為期3 a的土方、石方、及混凝土的開挖、堆置、回填、澆筑等施工。施工過程中,在沒有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必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因工程施工而產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初步確定以工程棄渣流失、施工擾動區(qū)水土流失為主[2]。
根據各施工區(qū)域的水土流失量的變化,治理措施要及時、準確地投入運行。各項工程措施要隨施工區(qū)域的進度相應進行,施工項目完成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要立即開始進行,植物措施則根據季節(jié)變化相應進行,特別是堆渣場的水土保持臨時防護措施的實施,更是要與主體工程同步進行,以防代治,將土壤流失的可能降至最低。同時在施工期間要加強水土流失監(jiān)測工作,特別是在施工前,強風、暴雨天氣前后,以及施工結束的監(jiān)測工作要做好,重點針對開挖區(qū)域、棄渣堆置區(qū)域進行監(jiān)測,為工程運行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本工程的功能、布局、施工工藝及工程施工分區(qū)的特點等,進行水土保持防治分區(qū),主要確定為:樞紐工程防治區(qū)、取料場防治區(qū)、堆渣場防治區(qū)、管理單位區(qū)。
本工程的重點是對砂礫料場、石料場及棄渣場采取臨時和永久防治措施加以防護。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特點和水土流失特點,在新庫周的林地稀疏地區(qū)種植防浪林帶;臨時施工區(qū)布設截流溝,在工程完建后主要是恢復植被;各料場的表層土堆放區(qū)于施工期內布設臨時攔擋措施,施工結束后,砂礫料場開挖邊坡經削坡反壓減緩坡度,對坡面和底面進行壓實處理,石料場覆土種植喬灌混交林;施工道路經土地平整恢復植被。總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各種措施合理配套,以發(fā)揮最佳效益。
在土壩、溢洪道、輸水洞的施工中,要嚴格按照設計時序進行施工,并避免在風雨天氣施工,增強施工人員的水土保持意識,建立、健全工程的施工監(jiān)理體系,保證工程在科學、有序的環(huán)境下進行。
水庫岸坡均為壤土,周邊植被分布不均,水庫蓄水后經長時間的的侵潤,再加上上游徑流沖刷會發(fā)生水土流失淤向庫區(qū)。所以在庫周布設防護林帶,達到涵養(yǎng)水源、深固土壤、減蝕防淤的目的。在庫周林地稀疏地段栽植6 m寬的耐水濕的灌木林帶,外側栽植根系發(fā)達、速生的喬木林帶6 m。喬木選用小青楊、樟子松,株行距2 m×2 m,灌木選用灌木柳,株行距為1 m×1 m。
3.2.1 砂礫料場防治區(qū)
砂礫料場占用地類為河灘地。在砂礫料場的開采前,將料場表層土剝離,集中堆置,并在堆置區(qū)的上坡處布設編織袋土埂,防止剝離棄渣產生流失,土埂斷面為梯形,頂寬0.5 m,埂高0.5 m,邊坡1∶1。待施工結束后,對料場周邊的陡坡進行削坡處理,陡坡削緩至15°,并將料場臨時棄渣按照土石渣、表層腐殖土分層回填到料場底部和緩坡上,進行壓實處理,防止水土流失發(fā)生。
3.2.2 石料場防治區(qū)
石料場占用地類為林地。在石料場的開采前,在料場上坡處布設截流溝,截流溝斷面為梯形,底寬0.5 m,溝深0.5 m,邊坡1:1。將料場表層土剝離,集中堆放,并布設編織袋土埂進行攔擋;施工結束后,推平排水溝,并將表層土依開采面平攤于石料場底部,栽植喬灌混交林,恢復植被,喬木選用小青楊、樟子松,株行距2 m×2 m,灌木選用胡枝子、紫穗槐,株行距為0.5 m×0.5 m。
工程建設開挖土料除用于主體工程填筑外,其余棄料在施工過程中堆放于棄渣場內。棄渣場分別位于庫區(qū)內和壩背水面一側,棄渣堆置期間,庫內棄渣場靠近山坡處布設編織袋土埂臨時攔擋;壩下棄渣場下坡處布設干砌石擋墻進行攔擋,防止棄渣流失。施工結束后,將庫內棄渣場臨時攔擋拆除,并對棄渣進行壓實處理,防止松散堆渣體進入下游河道;對壩下堆渣進行壓實、整形,坡面種草護坡,頂面種植喬木,選用小青楊、樟子松,株行距2 m×2 m。
在管理區(qū)內,以園林裝飾為特點,結合其主修干道規(guī)劃及建筑物布置,在道路兩旁及建筑物前后布設綠化喬木、鋪設草皮以美化環(huán)境,使管理區(qū)形成賞心悅目的好場所。種植的植被選用適宜北方氣候的園林綠化種類,如丁香、云杉、樟子松,草種選用芨芨草、冰草。
項目區(qū)水土流失以水蝕為主,水土流失輕微,侵蝕模數為1 300 t/km2·a。項目區(qū)內受氣溫的限制,在冬季無法施工,所以施工期以春、夏、秋季為主。工程施工過程中,在沒有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必將產生水土流失。
根據水庫工程的施工特點和水土流失特點,管理區(qū)域布設綠化措施,在石料場布設排水溝;在石料場、砂礫料場及棄渣場布設編織袋土埂臨時攔擋措施。
施工結束后,將各施工區(qū)域進行土地平整,種植植被。總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各種措施合理配套,以發(fā)揮最佳效益。
從水土保持專業(yè)而言,工程的建設是可行的。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GB50433—2008開發(fā)建設項目土木保持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2]顧小華,趙成,藍紅林.西南地區(qū)引水式水電站水土流失防治探討[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9(03):31-33.